小學生經典的散文

  教師們一般都知道那些散文閱讀對於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能力提高有一個很大的幫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昂起頭來真美

  看它是一頭黑母牛,牛奶一樣是白的。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只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挺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  珍妮走進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

  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

  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

  啟示: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你不必太完美

  我們當然應該努力做到最好,但人是無法要求完美的。我們面對的情況如此複雜,以致無人能始終都不出錯。

  然而,有時人們並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過失。也許我們的父母期望我們完美無暇;也許我們的朋友常唸叨我們的缺點,因為他們希望我們能夠改正。而他們難以諒解的是因為我們的過失總在他們最脆弱的時候觸痛了他們的心。

  這讓我們感動負疚。但在承擔過錯之前,我們必須問問自己,那是否真是我們應揹負的包袱。

  也許正是失去,才令我們完整。一個完美的人,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個可憐的人,他永遠也無法體會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覺,他永遠也無法體會愛他的人帶給他某些他一直求而不得的東西時的喜悅。

  一個有勇氣放棄他無法實現的夢想的人是完整的;一個能堅強的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的人是完整的—因為他們經歷了最壞的遭遇,卻成功的抵禦了這種衝擊。

  生命不是上帝用於捉弄你的錯誤的陷阱。你不會因為一個錯誤而成為不合格的人。生命是一場球賽,最好的球隊也有丟分的記錄,最差的球隊也有輝煌的一天。我們的目標是儘可能讓自己得到的多於失去的。

  當我們接受人的不完美時,當我們能為生命的繼續運轉而心存感激時,我們就能成就完整;而別的人卻渴求完整—當他們為完美而困惑的時候。

  如果我們能勇敢去愛、去原諒,為別人的幸福而慷慨的表達我們的欣慰,理智的珍惜環繞自己的愛,那麼,我們就能得到別的生命不曾獲得的圓滿。

  :父親是一本書

  閒來無事,翻出一本散文集。隨手開啟一頁,正是一篇記念父親的文章。當看到其中一句“父親是一本書,做子女的也許要用一生的時間才能讀懂”時,一陣錐心刺骨般的隱痛頓時刺上心頭。屈指算來,父親離開我已有六年了。這六年裡,我無時無刻地不在思念著他。我甚至企求上蒼能夠給我一個機會,讓我重新做一回父親的女兒,那樣我必定將自己所有的孝心都給予他,讓他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父親。然而上蒼永遠不會給我這個機會,我也只能在愧疚中緬懷父親了。

  父親只是個普通工人,沒有什麼文化,但他出生的家庭曾經是很顯赫的。他出生在江蘇一個大戶人家,屬於書香門弟,祖上遺留了不少田地和房產,父親兒時過著少爺般的生活。後來日本人來了,家產全部被搶光,家道中落、一貧如洗,全家被迫逃難到上海。為了一家人的生計,父親放棄了學業,不到14歲就給人當學徒、做小販……整日在外奔波勞累。解放後,父親為了獲得一份高收入,瞞著家人報名到外地油田會戰支援石油建設,從此一別上海40餘年。

  父親的家世我也是成人後才得知,但在我很小時候,我就知道他的成份是地主。在那個唯成分論的年代裡,我好像天生就低人一等。別的孩子肆意欺負我,我不敢做絲毫抵抗,我怕他們罵我是“小地主”;小學每學期開學都要填成份,那是我最傷心欲絕的時刻。每次在我膽顫心驚地填上“地主”時,我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覺。為此我曾經在心裡恨過父親很長時間,我恨他讓我小小年紀就要承受那麼多的屈辱和難堪!

  記得有一次父親回上海探親,給我帶回一件祖母親手縫製的緞子夾襖,夾襖上還有祖母用金線精心繡制的花邊。當我穿著這件新衣服上學時,同伴們嫉妒得眼珠子都要瞪紅了。他們一邊朝我吐口水,一邊罵我是“小地主”。我一路哭著跑回家,將那件衣服狠狠地扔在地上,再用力地踩上幾腳。父親讓我撿起來,我倔強地就是不撿,父親氣得揚起手要打我。我一邊哭,一邊叫嚷著:“誰讓你不是貧農?你為什麼是地主?如果有貧農願意要我,我現在就不做你女兒!”父親揚起的手慢慢地又放了下來。那一時刻,我分明看見父親的眼角里含著眼淚。

  在兒時的記憶中,父親是很嚴厲的。他對我的要求非常嚴格,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女孩子從小就要受規矩。”他像培養一個大家閨秀般地培養我,我說話、走路、坐臥、吃飯乃至端碗的姿勢都必須按他的要求去做。小時候,他經常把我關在家裡,讓我背《三字經》、《增廣賢文》、《弟子規》、《千字文》等古文。而只比我大一歲的哥哥,父親卻放任他在外面自由自在地玩耍。於是,這樣一幅畫面便在我腦子裡永久定格:父親拿著一把尺子,我像個受戒的小和尚一樣恭恭敬敬站在他面前,一字一句地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背不出來,父親手裡的尺子就高高揚起,而此時哥哥正躲在一旁幸災樂禍地偷笑。經常是我一邊背、一邊哭。那時的我心裡想的就是:我怎麼命這麼苦啊?有個地主爸爸,讓我受這麼多的臭規矩。如果我有個貧農爸爸,保證我再不會背什麼“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