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孩子大腦的音樂

  智力開發是孩子早教中不可少的一項。通過音樂就可以有效開發孩子的大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莫扎特:D大調鋼琴奏鳴曲

  拉赫瑪尼諾夫:第2鋼琴協奏曲

  肖邦:降D大調前奏曲《雨滴》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巴赫:F大調雙簧管協奏曲《西西里舞曲》

  巴赫:清唱劇第208號《羊能安祥吃草》

  勃拉姆斯:降A大調第15號圓舞曲

  享德爾:降B大調豎琴及雙長笛協奏曲

  開發孩子大腦的遊戲

  遊戲一:我和皮球做朋友

  玩法一:媽媽雙腳分開當球門,爸爸、寶寶輪流左腳來射門,比一比誰的命中率高。

  玩法二: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左右手拍球。可以提出不同的指令,如:“把球拍得最高”或“把球拍得最低”。

  玩法三:將球用繩子固定在比寶寶高出10~20釐米處,請寶寶雙腳向上跳,用頭頂球,頂到的計數,積累到一定的數字獎勵一張貼紙。

  玩法四:寶寶按照指令左右腳配合撥動地上的球,或往前或往左、右走,最後把球送回指定的“家”。

  玩法五:地上擺好4~8個絨毛玩具,爸爸、媽媽和寶寶比賽,左手對準目標滾動小球,玩具倒下的最多為勝。

  提示:這種球類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在四肢運動與腦神經系統反覆作用過程中,促進大腦皮層和神經細胞的發展。

  遊戲二: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寶寶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能發展寶寶的節奏感和創造能力。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裡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寶寶會樂不可支。為了避免傷著寶寶,爸爸媽媽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寶寶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寶寶玩,可以鍛鍊寶寶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寶寶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左右不一樣

  玩法一:屈指:左手屈拇指,右手同時屈小指,或者左手屈食指,右手同時屈無名指,動作可由慢到快。

  玩法二:指“五官”,拉著寶寶的一隻手,掌心向上,讓他的另一隻手的食指放在鼻尖、嘴、眼睛、耳朵上,鼓勵寶寶隨家長拍打手心及喊出的口令而變動位置。

  玩法三:摩腳敲膝,左手心向下摸左大腿,右手握拳,放在右大腿上,喊口令“開始”時,左手前後搓左腿,右拳上下敲右腿。一搓一敲,等雙手習慣時再下口令“換”,左右手可交替進行。

  提示:這種不對稱動作的遊戲適合5歲以上的寶寶玩。寶寶在按指令做不對稱動作的時候,左右大腦會不斷地受刺激,使腦細胞擴大功能範圍,以增強腦的發育。

  關於開發智力的故事

  鄭板橋改詩

  鄭板橋年輕的時候,有一次跟老師到野外去玩。他們在小橋邊,發現一具少女屍體。老師馬上寫詩一首:二八女多嬌,風吹落小橋。三魂隨浪轉,七魄泛波濤。鄭板橋聽了,說:“你怎麼知道這少女是16 歲?肯定是風吹下小橋的呢?你看見了她的三魂七魄隨波打轉嗎?”老師被問得啞口無言,便反問道:“依你看這詩該怎麼作?”鄭板橋不假思索便把詩改了一下,老師聽了,甚為折服。

  試問,鄭板橋把詩改成什麼樣的呢?

  魯班修廟

  我國古代的建築工匠魯班十幾歲就投師學藝,跟著師傅到南山密林中去修香巖寺。一天,魯班陪師傅在山上游看,走到古柏和怪石跟前,師傅說:“古樹怪石,真真少見!”魯班說:“若在石上再建座廟,就更好了。”師傅看魯班說:“好!你就在這兒修建成一百一十一座廟吧!”師傅這麼一說,魯班愣住了,心想:這兒雖有一塊巨大的怪石,但哪裡能容得下這麼多廟啊?一連兩天,魯班都想不出如何修,愁得他茶飯不香。這天早飯後,魯班又坐在古柏下,看著那巨大的怪石發愁。忽然他眼睛一亮,高興地自語道:“師傅說的一百一十一座廟能修啦!”魯班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師傅後,師傅誇他聰明,肯動腦筋。

  試問,魯班是怎樣想的呢?

  站著寫作

  美國作家海明威,他的作品一向以簡潔的風格著稱。他的《老人與海》等作品極受讀者的歡迎。他平時有一種古怪脾氣,喜歡站著寫文章。一天,他的一個朋友拿著一份稿子來請教他。看他又是站著在寫文章,禁不住問道:“我每次來時都看到你站著寫文章,我真不明白是什麼原因。站著不是太辛苦了嗎?”

  試問,海明威為什麼要站著寫作呢?

  找答案

  甲:克勞斯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是英女王的丈夫。乙:克勞斯親王是荷蘭女王的丈夫,菲利浦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丙:亨利親王是丹麥女王的丈夫。克勞斯親王是英女王的丈。他們三人都說對了一半,說錯了一半。

  你能找出正確答案嗎?

  怎樣安排

  在一次國際青年學搜尋生聯歡晚會上,來自4個國家的5位代表被安排坐在一張圓桌周圍。為了使各位代表坐下後彼此間都能交談,工作人員在安排座位前就預先了解了各位代表掌握的語言情況:甲是中國人,還會說英語;乙是法國人,還會說日語;丙是英國人,還會說法語;丁是日本人,還會說漢語;戊是法國人,還會說德語。工作人員根據這些情況,很快就把各人的座位安排好了。

  試問,如請你來安排,你會怎樣安排呢?

  稱西瓜

  一天,農場採摘了一卡車西瓜,派人帶上一臺小檯秤,到科學研究中心的建築工地上出售。經過一路顛簸,卡車到達工地時,發現隨車帶的小檯秤上除了底砣和一個1000克的秤砣還在外,其他的秤砣都丟失了。這樣一來。這檯秤最多隻能稱2000克,而送來的西瓜全是大西瓜,大的約8000克左右,小的也有3000多克。怎麼辦呢?叫人去借秤,可借不到。建築工人們三三兩兩地來買西瓜解渴了。一聽說無法過秤,都大為掃興。有一個青年工人想了一陣,說:“把西瓜切開來稱吧。”大家覺得這是個好主意。正準備切西瓜時,走來一位戴著眼鏡,學者氣十足的老人。他攔住大家說道:“這麼多西瓜都切開稱,吃不完不壞了嗎?我倒有個主意,咱們不妨試試!”說著,他從褲袋裡掏出自己的手帕,並接過其他人遞過來的幾張手帕,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小檯秤就能稱量了。當工人們美美地吃著西瓜時,聰明的老人已不知去向。一打聽,才知道他就是中國大名鼎鼎的數學家——華羅庚。

  請問,華羅庚用的是什麼辦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