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右腦右腦記憶的四大規律

  右腦是人體大腦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有助我們記憶力的一部分,那你知道有右腦記憶的規律嗎?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超右腦右腦記憶的規律,歡迎參閱!

  超右腦右腦記憶的規律

  一、浩斯遺忘規律

  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是第一個從心理學上對記憶進行系統實驗的人。他對記憶研究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對記憶的保持規律作了重要研究,並繪製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記憶力再好的人遺忘也是不可避免的,但從什麼時候開始遺忘的?怎樣減少遺忘?何時複習效果最佳?通過遺忘規律可以一目瞭然。

  時間間隔 保持的百分比 遺忘的百分比

  20分鐘 58% 42%

  1小時 44% 56%

  8小時 36% 64%

  1天 34% 66%

  2天 28% 72%

  6天 25% 75%

  31天 21% 79%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遺忘速度最快的區段是20分鐘、1小時、24小時,分別遺忘42%、56%、66%;2—31天遺忘率穩定在72%—79%之間;遺忘的速度是先快後慢等。

  通過分析,顯而易見,複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後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複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複習起來就“事倍功半”。我們在複習功課時,有時感覺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識似的,這就是因為複習的間隔太長了的緣故。今後我們要有意識的運用這一規律,切莫以為什麼時間複習都一樣。

  二、魔力之七

  美國心理學家約翰•米勒曾對短時記憶的廣度進行過比較精確的測定:測定正常成年人一次的記憶廣度為7±2項內容。多於7項內容則記憶效果不佳。這個“七”被稱為“魔力之七”或“怪數七”。這個“七”即可是7個字元,也可是7個漢字,或7組雙音詞、7組四字成語,甚至於7句七言詩詞。由此可知,短時記憶廣度的大小不是取決於被記憶材料的意義,而是取決於被記憶材料的數目!

  我們在記憶時可利用這一特點,把需要記憶的內容分配在7組之內,而這7組中的每一組的容量可適當加大。這樣每一組相當於一個整合塊,加大了整合塊的含量,記憶效率應會大大提高。比如百家姓,若是一個一個的記,就得記100組,若按“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即四個四個為一組記,則只需記25組,25組與100組相比,記憶效率當然會提高了。

  再如記憶電話號碼,一個一個記要記11項,若分成022-2412-0416這樣3組,則記憶起來就快多了。再如記憶圓周率,若把圓周率小數點後的數依次分成苦幹小段,每一小段為7個數字,把每7段即49個數字作為一首七律詩一樣背,就會感覺象背詩一樣朗朗上口,不會再枯燥無味了。每次一口氣背這樣一大段,10段就是490位,這已很可觀了。古代詩詞大多不超過7個字,我們覺得較易背誦,很大程度上是因在“魔力之七”的範圍內的緣故。

  三、睡前醒後——記憶的黃金是段

  記憶時,先攝入大腦的內容會對後來的資訊產生干擾,使大腦對後接觸的資訊印象不深,容易遺忘, 叫前攝抑制***先報入的抑制後攝入的***;後攝抑制***後攝入的干擾、抑制先前攝入的***正好與前攝抑制相反,由於接受了新內容而把前面看過的忘了,使新資訊干擾舊資訊。

  如何運用這一規律來強化我們的記憶呢?睡覺前和醒來後是兩個絕佳的記憶黃金時段!睡前的這段時間內可主要用來複習白天或以前學過的內容,對於24小時以內接觸過的資訊,根據艾濱浩斯遺忘規律可知能保持34%的記憶,這時稍加複習便可恢復記憶,更由於不受後攝抑制的影響,識記憶材料易儲存,會由短時記憶轉入長期記憶。另外根據研究,睡眠過程中記憶並未停止,大腦會對剛接受的資訊進行歸納、整理、編碼、儲存。所以睡前的這段時間真的是很寶貴。

  早晨起床後,由於不會受前攝抑制的影響,記憶新內容或再複習一遍昨晚複習過的內容,則整個上午都會記憶猶新。所以說睡前醒後這段時間千萬不要浪費,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四、複習、溫故——古老而又實用的記憶訣竅

  “溫故而知新”,“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這些話語我們都很熟悉,的確,複習是記憶之母,我們鞏固所識記過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複習!

  巴甫洛夫學說認為,記憶是大腦皮層形成暫時神經聯絡的過程,建立起來的神經通路如果不暢通,則原來大腦中保留的痕跡就會逐漸消失,而複習就是對大腦中的痕跡進行再刺激,及時複習就是在第一次痕跡未完全消失時,緊接著進行第二次,第三次重複刺激,重複刺激次數越多,痕跡越深;重複越及時,費時越少,費力越小,記憶效果越好。

  右腦的基本簡介

  人的腦部構造分為大腦、小腦與腦幹。大腦由大腦皮質***大腦新皮質***、大腦邊緣葉***舊皮質***、腦幹、腦樑所構成。大腦皮質從位置上可分為額葉、聶葉及枕葉三部分。

  此外,腦又分為左、右兩半部,右半球就是「右腦」[1],左半球就是「左腦」。而左右腦平分了腦部的所有構造。左腦與右腦形狀相同,功能卻大不一樣。左腦司語言,也就是用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看到、聽到、觸到、嗅到及品嚐到***左腦五感***的訊息轉換成語言來傳達,相當費時。左腦主要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和潛意識有關。右腦是將收到的訊息以影象處理,瞬間即可處理完畢,因此能夠把大量的資訊一併處理***心算、速讀等即為右腦處理資訊的表現方式***。一般人右腦的五感都受到左腦理性的控制與壓抑,因此很難發揮即有的潛在本能。然而懂得活用右腦的人,聽音就可以辨色,或者浮現影象、聞到味道等。心理學家稱這種情形為「共感」這就是右腦的潛能。

  如果讓右腦大量記憶,右腦會對這些訊息自動加工處理,並衍生出創造性的訊息。也就是說,右腦具有自主性,能夠發揮獨自的想像力、思考,把創意影象化,同時具有做為一個故事述說者的卓越功能。如果是左腦的話,無論是你如何的絞盡腦汁,都有它的極限。但是右腦的記憶力只要和思考力一結合,就能夠和不靠語言的前語言性純粹思考、影象思考連結,而獨創性的構想就會神奇般的被引發出來。

  右腦記憶的4大能力

  記憶力沒有天生好壞的區別,只有會用腦和不會用腦的差別。我們傳統的思維是用左腦思維和記憶,左腦記憶是語言性記憶,不僅記憶容量小,而且記憶速度慢。同時左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老。但是右腦卻不同,它屬於影象性記憶,記憶容量大,記憶速度快,並且可以隨時再現。

  右腦通過共振共鳴能力,將事物所包含的資訊全都作為波動資訊來接受,然後再運用照相記憶能力把它們轉變為影象來記憶與傳遞。右腦還具有一次性大量接受並記憶資訊的能力,還可以自動理解資訊間的法則和原理,然後超高速地自動處理接受到的這些資訊。右腦是潛意識運轉的大腦,這4大能力可以理解為“潛意識的能力”。

  相比之下,左腦完全是通過意識來發揮功能的。離開了左腦的運轉,我們無法使用語言來進行交談或計算,所以必須先求得理解,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來記憶。但使用左腦的話只能向左腦輸入資訊,當然也只能通過左腦來輸出。這種輸入和輸出都十分緩慢,而且效率很低。與之相反,右腦的輸入是高速的、大量的,只有不追求理解和記憶,超高速、大量地向右腦輸入資訊,才可能由右腦輸出,才能啟用右腦的照相記憶能力,讓右腦發揮出卓越的理解力和記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