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手抄報

  唯物史觀促進了中國歷史學研究方向的轉變,使歷史研究從描述孤立的、主要是政治事件為主的方面,轉向面對社會和經濟這一複雜而長期的過程的研究,使史學家認識到需要研究人們的生活物質條件,並重視人民群眾對歷史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歷史英雄人物

  :裴行儉

  或許是因為武則天存在的原因,或許是出於美化唐太宗的需要,後人對唐高宗統治時代的這段歷史往往有所淡化,事實上,儘管唐高宗懦弱一些,但唐太宗留下的國力基礎仍在,唐朝的政治文明在這一年代都有所發展,而文治武功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平西突厥,滅高麗,戰功遠超越唐太宗時期。一群名將繼續開疆拓土,奠定了今天中華的版圖。而裴行儉將軍,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位。

  裴行儉出身士族家庭,其裴家自兩晉時代就為名門望族。自晉至唐,裴家人中擔任過將軍職務的就有237人,堪稱是軍事世家。出身於這樣一個家庭,揹負家族的榮譽,裴將軍不辱門庭,以其赫赫戰功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富有戲劇性的是,裴行儉的赫赫戰功是因為一場冤案成就的。高宗年代,因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他遭武氏人誣陷,本該入獄,但唐高宗惜才,於是將其貶為西州***今新疆吐魯番***都督府長史。也正是這一判決改寫了裴將軍一生的命運,使他由碌碌無為的京官成長為叱吒中外的戰將。

  裴將軍第一次獨立指揮的重大戰役就是破西突厥之戰,此前唐朝雖多有徵討,但吐蕃此時也將觸角伸向西域。西突厥開始轉投吐蕃,與唐朝分庭抗禮。而此時唐朝屬國波斯被大食所滅,更使得唐朝外交雪上加霜。裴行儉卻抓住此機會,假意護送波斯王子歸國,卻在半路殺一個回馬槍,率重兵痛擊西突厥,一舉殲滅西突厥反叛勢力。並俘虜其可汗。此戰功業堪比李靖夜襲陰山之功。自此,西突厥被迫西遷中亞,基本放棄了與唐朝爭奪西域的企圖。

 

關於歷史的手抄報圖片

  此後,裴將軍就將畢生的心血投入到與突厥的戰鬥中,鎮壓東突厥反叛,打擊突厥殘餘勢力,其所到之處,突厥盡數平定。有力的鞏衛了大唐的邊疆。使突厥幾十年不敢騷擾,直到武則天后期,才又侵擾中華。裴將軍本人也病死於征討西突厥的行軍路上,享年64歲。

  :王忠嗣

  開元時代是唐朝的又一盛世,中國的文治武功在這一年代幾乎達到了頂峰,而王忠嗣就是這一時期傑出將領的代表。

  王將軍祖上同樣為世族家庭,初唐著名詩人王維即為王將軍先祖,其家族人物也多為文官為主。這一點與裴行儉將軍家族多有不同。然而王將軍卻可算是其家族的一個特例。自小其父親就希望其舞文弄墨,做一個文官,誰想王將軍卻酷愛軍事,成為大唐一代將星。

  王忠嗣九歲喪父,其父王海賓戰死在反擊吐蕃入侵的鬆州保衛戰中,被追贈為左金伍大將軍。在其葬禮上,唐玄宗遇見了時年九歲的王忠嗣,甚為喜愛,稱讚說"此子有冠軍侯之貌。"並接進宮來陪太子讀書。自此平步青雲,但也許是因為幼年的家門不幸,王將軍養成了謙遜謹慎的性格,因此深得皇帝喜愛。

  王將軍初出茅廬的第一戰是開元十八年的玉川戰役,此戰前王將軍偵察得知吐蕃大讚普正在玉川檢閱軍隊,於是率300騎兵星夜出擊,結果斬首千人,俘獲牛羊萬頭,俘虜4000多人,吐蕃贊普倉皇逃走。此戰堪比霍去病800騎兵夜襲匈奴之戰,而此時的王將軍也與霍去病一樣,只有18歲。可謂是少年英雄。

  而王將軍第一次指揮的大規模軍團做戰則是開元二十六年的北伐契丹之戰,自武則天征討契丹失敗以來,契丹勢力日益強大,大有和唐朝分庭抗禮之勢,唐朝五次北伐皆敗,武則天還曾下令徵全國囚犯組成軍隊討伐契丹,依然是勞而無功。王將軍率十萬騎兵,北出雁門,與契丹在桑乾河進行會戰,三戰三捷,打的奚契丹聯軍全軍覆沒,契丹可汗只以身逃,不久被部下殺死,契丹36部盡數投唐,從此幾十年不敢作亂。從此唐朝威行漠北。

  此後,王將軍擔任隴右節度史,身處抗擊吐蕃的最前線。天寶元年,王將軍集中優勢兵力發動了對吐蕃的青海湖會戰,大破吐蕃北線主力,接著乘勝追擊,在積石會戰中將吐蕃殘部全殲。並俘虜了8000依附吐蕃的吐谷渾軍。這是一次懲罰性的自衛還擊戰,吐蕃在青海甘肅交界處設定的堡壘幾乎被全部摧毀,死傷數萬人,兩個王子戰死,重要戰略盟友吐谷渾降唐。此戰是對吐蕃的沉重打擊,自此,吐蕃在青海地帶對唐朝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其對河西地帶的威脅已基本解除。之後,王將軍行軍千里增援小勃隸,擊敗吐蕃大食聯軍,並在此戰中大膽提拔了當時還是青年將領的李光弼郭子儀,後雖小勃隸再次叛亂,但大食懾於唐軍軍威再不敢出兵。王將軍戍守邊境幾十年,有力的拱衛了大唐的安全。

  可惜,這樣的一代名將,最終卻被唐玄宗罷黜,有人說是因為他捲入了唐玄宗的立嗣***,但我認為,他的悲劇,是因為他的軍事思想與唐玄宗發生了衝突。唐玄宗晚年好大喜功,希望開疆拓土。邊境將領也都因邊功而得以提拔。但王將軍卻是少有的清醒者,他堅持認為戰爭的目的是保衛國家的平安,每次戰爭的結果都必須給國家帶來切實的利益。因此要反對無意義的戰爭,反對窮兵黷武。唐朝打石堡城,征伐南詔,王將軍都堅決反對,最後的結果也不幸為其言中。王將軍被罷黜後,唐朝邊將連年征伐,虛耗國力,並導致節度使用兵自重,最終引發了安史之亂的悲劇。而王將軍當年的部將郭子儀等人,則投身於平叛戰爭裡,為平定安史之亂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