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怎麼複習

  要複習政治以迎考研考試的到來的話,一般而言大家都是怎麼做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政治學習無論基礎如何,均應經過基礎性準備複習階段,由此獲得較紮實的理論功底,為下一階段的系統性複習打好基礎。該階段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此階段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後面的階段複習才會卓見成效。否則,鞏固階段的時間就會被擠佔,還會連鎖反映到應試階段,使得應試成為形式,無法達到真正的備戰效果。

  考研政治內容改革之後共由六部分構成: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概、鄧論、世界經濟與政治、時事政治。科目眾多,內容繁瑣、體系龐雜,基礎知識掌握紮實是制勝的關鍵。

  從歷屆學員調查表中反映出:1、政治高分是成為冠軍的普遍優勢;2、高分政治普遍源自紮實的基礎功底,對知識點的透徹理解。這些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建議各位同學及早準備政治的複習,儘管通常相比較而言,政治複習的開始要落後於英語和數學,但建議應當見縫插針的去安排政治學習時間。這樣才能應對考研政治題型越來越靈活的趨勢,一知半解、死記硬背都是導致政治落馬的關鍵原因。考研政治如此繁雜的任務倘若沒有平時的點滴積累,只是依靠考前兩、三個月的突擊是很冒險的做法,也是我們所禁忌的政治學習作風。

  基礎準備階段時間的劃分

  基礎性準備階段大致是指3-6月這幾個月的時間。初步理解、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有關知識、範疇、規律和論斷。逐漸上升到能運用原理論證某種觀點,辨明理論是非,比較和分析有關社會現象或實際問題。

  基礎準備階段的重要性

  這一階段進行基礎性準備工作。無論已有的公共政治課基礎如何,皆可從零起點著手,由此獲得較紮實的理論功底,為下一階段的系統性複習打好基礎。該階段起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此階段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基礎,後面的階段複習才會卓見成效。否則,鞏固階段的時間就會被擠佔,還會連鎖反映到應試階段,使得應試成為形式,無法達到真正的備戰效果,此時,還要通過從容安排知識複習的方式,使個人的心理與生活節奏漸入備考狀態。

  基礎準備階段分三輪進行

  本階段為基礎性複習階段,分兩三輪進行。重點是主攻《哲學》和《政經》這兩部分的複習,哲學和政經都是考理解能力的課程,死記硬背的知識點考的很少,尤其是哲學。這兩門課程難度係數較大,如果沒有紮實的基礎,想要在考試中拿到高分是很困難的。所以,在這一階段看這兩部分複習資料就可以,達到對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

  本階段為政治的初步複習,可採取簡單的三輪複習法:第一輪詳看、細看,將所有的知識點梳理一遍;第二輪加強理解;第三輪瀏覽,貴在堅持。複習過程中注意點、線、面的結合。所謂點,就是基本的觀點、原理和範疇;所謂線,就是一章內容的聯絡;所謂面就是整個學科的內在聯絡。

  複習建議

  第一,通讀教材。第二,通讀完教材後,在教材上對自己已經熟知的知識點、比較瞭解的知識點、還有不甚瞭解的知識點,分門別類,做上標記。如此,可讓自己在下一階段學習聽課時,更具針對性,更有效率。第三,把去年真題在試做一遍的基礎

  上再仔細研究一遍,尤其認真閱讀參考答案,琢磨答題要求及思路,從而對自己已有的水平能力有大致的瞭解。 每天有效學時為半小時至1小時,共70學時左右,每科平均用30學時,10學時為研究真題時間,本階段佔2-3個月時間。

  本階段複習注意事項

  最後,大家需要注意一些問題:第一,複習資料的選取。複習的第一步就是選取適合的參考書。不過市面上的輔導書可以用鋪天蓋地來形容。所以一定要謹慎選取權威、正規、適合自己的參考書。第二,做好時間的規劃。考研政治的複習戰線較長,同學們在初期開始複習時應該儘早制定規範、周全的政治複習計劃。有一點考生要切記:打基礎要在8月份之前完成。

  2017政治考研複習指南

  考研是一部分人對自己生存狀態的另外一種追求„„

  很早以前就想寫一篇關於考研的文章,卻沒有機會。作為曾經是考研大軍的一員,經歷了其中的甘與苦、得與失,今天,回過頭來,再說考研,有機會與今天與我當年一樣年輕的學子們交流,感慨系之。

  考研前的故事„„

  我就讀於一所地方性的重點綜合大學,學的是理科,是那種最長線的專業,聽說師兄師姐他們畢業後絕大部分從事教育工作。我當時還年輕,認為教書並不一定適合自己,自己也不滿足於當一箇中學教師,如果可以留在大學教書,那我們的起點***本科文憑***就決定我們在高校中的“鳳尾”位置,所以還是不甘心。

  可是沒有什麼其他的途徑改變這一切。我知道我暫時沒有力量改變這一切,但我還年輕。我開始默默地學習系裡給我們開的基礎專業課程,我的專業課基礎還算好,不像我的那些室友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拼命地玩遊戲、打牌、***,喝酒„„,進入大三上的時候,才發現大學時光竟然將過其半,我親眼見過我的同學哭過,當他的CET-4成績再一次不過線的時候,他說出:“我恨這個大學!”

  偶然的機會,我選修了一門叫《管理心理學》的課,主講老師是一位外校的心理學教授。我不知道這門課對純理科的學生帶來什麼樣的吸引力和新鮮勁兒,我當時是控制不住自己,一頭就扎進去了,再也回不了頭!那是絕對的耳目一新,我被它迷住了,也被授課的教授的專業風采和授課迷住了。我盼望著聽他的下一節課。

  我開始去久違的圖書館,閱讀一些管理和心理學方面的文章,很快就發現,我的基礎實在是不適合讀這些書,時常吃些夾生飯。曾經,我有幸聆聽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演講,才懂得我那時的學習實際上就是在不知不覺地應用楊振寧先生倡導的“滲透法”,學習新知識。那個時候的閱讀更像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之所以說些瑣事,那是因為我認為這段經歷實際上隱藏著我更換專業和學校的因子。 至於考研,那是後來才有的事。大一、大二的學生還鮮于“考研”這個詞彙***不像今天的學子幸運,一進大學,就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考研資訊和資料***,不過我們還是明白考研很難,它是屬於少數人的事,與絕大多數人無關***今天這個比例正好相反***。

  直到大三上初始的時候,班上的同學基本上分成兩派,學習的和不學習的。玩的繼續玩,學的繼續學。後來,畢業時回想起這段日子,發現大三上是大學裡非常關鍵的一個時期,差不多是一個大學學習的分水嶺。

  前面說過我就讀的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文理科的比例相對比較均勻,我知道有些大學的本科教育實行的並不是學分制。在這些大學裡,如果學生想選修系裡沒有開的課程,如果時間不夠用,只有逃這邊的課去旁聽他感興趣的課。他隨時都會兩邊的危險——系裡的老師會查他,外院的老師會納悶教室裡怎麼會無緣無故地多了一個旁聽生,也沒聽過院裡的哪位老師介紹過。

  不過大班上課基本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如果碰到小班,你可小心,有一次,我一不小心跑到研究生教室裡面去了,鬧了個笑話。研究生課程雖然沒有聽成,但我還是親眼目睹研究生教室裡面只有兩三個人聽課,感覺心情比較舒暢!

  就這麼走馬觀花旁聽了一段時間,我漸漸明白我可能不太適合學習純文科的東西。我偶然走進一個大教室,聽一位老師主講《微觀經濟學》,我發現經濟學可能是我最想要那種,它與我本身的專業聯絡較緊,但經濟學很注重思想和實用,學過的理論可以分析和指導我們周圍的世界,況且有些問題奇怪的連老師也沒有想過。

  我正奇怪以前為什麼沒有人說起它。

  大四的時候,大家還是以考英語為主,四級過的考六級,四級沒過的繼續考四級。教授憑著良心教書,學生憑著對教授的好感學習。有一次碰到一位年輕的講師,演說之後,他總結說:“上大學並意味著什麼,上大學不能代表任何東西,它只代表你上過大學!”

  等我們從玩得天昏地暗的大三寒假回來,形勢已發生了變化。系裡的師兄師姐們就業比較糟。有關係的早就找好了,一些沒有關係的一狠心把自己賣了,還有些觀望。不過有一點,那段時間學校周圍的飯館生意特別好。一年後的時間,我們就經歷了這段歷史,才知道當初笑談請客的是把自己賤賣的,那些陪喝的心裡一點底也沒有,活受煎熬。

  大三下,考研之風正式登陸,輔導員看到教室裡的人多了,很高興。

  考研

  從大三下開始,差不多整整一年的時間。這一年的經歷用考研界最經典的話來說:如果你愛一個人,那就讓他去考研,因為那是天堂;如果你恨一個人,那就讓他去考研,因為那是地獄。

  上次說到考研之風正式登陸,輔導員很高興,但也沒說什麼。

  要考。不考研,那幹什麼?

  考,考什麼?不知道。

  幾乎什麼都不知道!

  我沒有專門調查和統計過,我應該是我們系最早去外系旁聽的學生。但同室的“大俠”不久就發現我老是單溜,不久,我就拉他下水。我們已暗暗約定不考本系的,但是我們還是覺得孤單,誰說過,考研人最怕孤單來著?我們在發掘志同道合的同志,但形勢還不明朗,我們是不能公開的。

  其實在這個時候,誰考什麼學校,考什麼專業,考什麼,都是祕密的。

  考外校就可以出省工作了,最好是大城市如上海、北京。由於高考的原因,許多人一直沒有跨出自己出生的省份,所以,當考研成為再一次圓這個夢的機會時,很多人想通過考研出省去。每年有許多的外地考生報考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殊不知這些城市的人才早已飽和,博士教授滿天飛,夾著駝鳥與海龜。每年都有一大批外地人才像潮水一樣湧入,在城市的角角落落漂著,過著快樂或不快樂、幸福或不幸福的日子。

  廢話少說,言歸考研。

  第一階段:3月份-7月份暑假之前:攻取專業課,通覽公共課

  第二階段:7月份-8月份暑假結束:輔導班上發生的故事

  第三階段:9月份開學-11月份報名結束:應該沒有什麼別的想法了

  第四階段:11月份-12月份的上旬:衝刺

  第五階段:被壓縮的三天:考試

  第一階段:3月份-7月份暑假之前:攻取專業課,通覽公共課

  班上的考研資訊有一部分開始公開了,局勢仍然不是很明朗,大體上,班上考研的初步分成三個派別,報本專業的位居首位,都是些平時學習成績十分優秀的,尤以女生居多;第二派,軟體與網路方向,數量不多但很精,基本上全屬自學;第三派,經濟管理方向,多是些離經叛道的,有旁聽的,也有自學的。

  考研政治複習指導說明

  考研政治作為考研公共課之一,主要由時政熱點和理論知識點組成,準備參加2018考研的同學們要儘早複習,做好基礎階段的備考。夯實基礎,做到在複習中理論結合實際,並能夠靈活應用,吃透每一個知識點,做好2018考研政治複習的首輪知識儲備。下面文都網校小編整理了2018考研政治複習指導說明相關內容,供考生們參閱: 作為一名準備參加2018年考研的考生,在複習中難免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時間是寶貴的,為了提高2018考研考生複習效率,文都教育考研政治教師分別從考研政治的考試地位、考查內容、複習方法及命題特點這四個重要角度對其作如下說明:

  一、從考試地位來看:考生需要知道其是一門投入產出比高的科目。政治對基礎一般沒有要求,考生在掌握一定複習方法的情況下認真備考複習,均有取得高分的可能。因此,2018考研考生在複習中需要並且值得投入一定時間備考這門科目。

  二、從考查內容來看:考生需要以綱為綱,但也不能拘泥於大綱所列的考查要點。考試大綱是命題的法規性檔案,其所列的考查要點規定了考試的考查內容,是考試命題和考生複習的依據和範圍,這是不同忽視的,考生需要仔細研讀考試大綱,把握它的主要內容和能力要求。但同時考生需要知道這些考點只是一個框架,是知識理論的考查範圍,即其所列的知識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必要的非考查內容對知識的掌握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2018考研考生在在注重考研大綱的同時還需要多閱讀有關書籍,如此才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從複習方法來看:考生需要理解記憶。不少考生覺得政治複習很簡單,臨時突擊,死記硬背即可搞定。通過對考研政治真題的研究,我們發現約有50分左右的題目注重考查的是考生的理解能力,即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其難度係數比較高,即使開卷考試也是較難做正確的。因此,2018考研考生複習政治要注重理解而非簡單記憶。

  四、從命題特點來看,考生需要掌握一定命題規律。分析近幾年考研政治真題,我們發現其呈現一定的規律:一是重要知識點反覆考,比如“歷史人物的歷史作用”這一考點分別出現在2014年第18題、2015年第19題、2017年第18題,這要求2018考研考生在複習中要著重把握核心考點;二是真題與現實聯絡越來越密切,比如,2017年第6題考查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等,這就要求2018考研考生在複習中需要重視黨的會議、領導人講話及重要檔案和週年紀念日及社會熱點問題。

  以上即是文都教育考研政治教師從不同層面對2018考研考生複習的指導,希望對考生有效複習有所幫助,最後預祝各位考生考上理想的高校!

  2018考研學子想要了解更多考研資訊、複習資料與備考經驗,可以搜尋文都網校進入考研頻道,檢視2018考研輔導課程,諮詢專業老師考研相關內容。考研不是你一個人在戰鬥,漫漫考研路上,文都網校考研老師會一直陪伴在同學們左右。祝2018考研學子備考順利,考研成功!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