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人讀後感

  登山,是一種現代人最喜愛的戶外運動之一,有利於人體及心靈的健康。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在《閱讀八十篇》中,《登山人》這篇文章很值得大家一看,它主要講有三個人去登山,第一個人攀巖了幾步,感到山陡難登,就退了下來,說是知難而退;第二位登山人剛登到半山腰時,就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著上面險峻的山勢,也退了下來,說是適可而止;第三位登山人知難而進,勇往直前,跌倒也擋不住他前進的目標,最後,他爬上了山。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只有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和各種困難,勇往直前,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難題,有時候會偷偷地流下淚水,想要放棄,等媽媽回來問問媽媽,自己不去動腦筋認真思考,其實問題很簡單,後悔自己為什麼不再堅持一下呢?自從讀過登山人這篇文章後,我改變了,變得開始堅持不懈了,只要有難題,我就會想起第三位登山人的不懈奮鬥,就開始冥思苦想,最後終於做出了難題。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生活中,有許多人,見到困難就會退縮,其實,只要努力,想要的東西就一定會實現的,而不努力的人只能幹一輩子不成功的事。就像學過的一首小兒歌中的一段一樣:勤勞的人能擁有無窮的“寶藏”,懶惰,沒有上進心的人,只能擁有後悔和失望。如果不努力是不可能達成預想的目標的。讓我們一起做勇往直前、不懈努力的人吧!

  篇2

  《登山》只是一篇文章,卻有一個深厚的道理。

  三個人一起去登山。第一個人剛登了幾步,感到山陡難登,就退了下來;第二個人攀登到半山腰,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險峻的山勢,搖了搖頭,說:“我還是適可而止吧!”於是他半途而廢,也退了下來。只有第三個人,勇敢攀登,知難而進,幾次跌倒,幾次爬起,不畏難,不氣餒,終於登上了峰頂。

  而我,就是第二個人。記得有一次,我很想練毛筆,在暑假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毛筆、墨水和練毛筆的紙,讓我自己練。剛開始的時候,我饒有興趣的,一會兒寫寫這個,一會兒寫寫那個。可是到了後來,我感到很無聊,就把毛筆丟在了一邊。現在找也找不著了,更不用說練。

  小朋友們,你們千萬別學我呀!要學就學登山的第三個人。

  篇3

  有一天,在作文課上我讀了《登山人》這篇文章,這篇文章讓我懂得了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道理。

  本文主要寫了三個人一起去爬山,第一個人爬了幾步,趕到山陡難登便知難而退。第二個人爬到半山腰,望著險要的山勢,就適可而止。唯獨第三個人,知難而進,勇往直前,終於登上了峰頂,欣賞到了無限風光,

  文中三個人一起去爬一座又高又陡又險的山,因為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不同,所以結果也不一樣,只有第三個人登上了頂峰,欣賞到了無限的風光。這座山好比我們生活和學習上的難題,只有我們積極嘗試,才會嚐到勝利的果實,

  這種事例有很多,比如上節作文課,徐老師讓我們在三十分鐘內寫出一篇作文,當時我想:我的媽呀!在家裡是寫一篇作文而我最少也要一兩個小時,而且還是家長在旁邊指導,現在只給三十分鐘,而且家長也不在,這不可能。當時我的腦子在飛快運轉,都快爆了,手上的鉛筆也在沙沙地寫,我不停的鼓勵自己,我一定要寫完。我懷著這種信念,奮筆疾書。老師宣佈:“時間到。”我競然正好寫完了!我多高興啊,朝著夢想前進,就一定會成功。

  讀了登山人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事不能半途而廢,要知難而進,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