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璧自主創業新政策

  靈璧縣做自主創業,有哪些新政策啊?看完小編整理的後你就會明白!文章分享給大家,歡迎閱讀,僅供參考哦!

  靈璧大學生自主創業國家扶持政策

  大學生自主創業前應完成身份確認,持本人有關材料到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辦理畢業生身份認定,外地來蕪自主創業大學生可同時辦理人事代理和落戶手續,符合“兩年內畢業、戶口落戶在我市的高校畢業生”條件的,如通過認 大學生創業網訊 大學生自主創業前應完成身份確認,持本人有關材料到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辦理畢業生身份認定,外地來蕪自主創業大學生可同時辦理人事代理和落戶手續,符合“兩年內畢業、戶口落戶在我市的高校畢業生”條件的,如通過認定即可獲得《蕪湖市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明》。隨後,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可持《蕪湖市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明》、創業計劃書等材料,前往位於市科創中心內的創業園管理辦公室申請,如符合條件的發放《蕪湖市大學生創業園入園證明》。

  自主創業大學生將會享受哪些優惠政策?該負責人表示,優惠政策涵蓋工商與稅務減免、入園創業費用減免及管理與資金扶持等。符合入園條件的畢業生,持《蕪湖市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明》《蕪湖市大學生創業園入園證明》到市工商部門登記手續,給予免收登記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創辦有限責任公司的,首次出資不少於註冊資本的20%,最低可放寬到10000元,其餘允許3年內分期到位,前兩年到位應不少於註冊資本的70%。對不符合入園條件的畢業生在另行確定創業地點後,持《蕪湖市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明》前往市工商部門辦理登記手續,同樣享受國家、省、市規定的創業優惠政策。已完成工商登記的創業者,持《蕪湖市大學生自主創業證明》《營業執照》等材料到稅務部門辦理稅務登記手續,進創業園的企業自進園之日起2年內免收稅務登記證工本費,對大學生畢業後兩年內自主創業,符合稅收減免稅政策的,依法辦理稅收減免手續***從事個體經營的,免收稅務登記工本費;除國家限制的行業外,一年內免徵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附加稅和個人所得稅***。

  入園企業自進園3年內,將免交物管費、減半交納場地費;對科技型企業,市科技部門將在科技計劃和資金上給予優先安排,簡化審批手續,取得國內外專利的,根據相關規定給予資助或獎勵。

  管理與資金扶持方面,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將為大學生創業企業免費提供2年的人事代理、戶籍掛靠、組織關係接轉、職稱評審、人才招聘等公共服務;大學生自主創業時如自籌資金不足,可向戶籍或創業專案所在地街道、鎮就業和社會保障事務所申辦貸款登記,其中個人可以申辦不超過5萬元、合夥經營或組織起來創業不超過50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屬微利專案的財政給予貼息。


 

  調查顯示:超八成的90後傾向於自主創業

  在這個萬眾創新創業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根據最新的一項資料顯示,超八成的90後傾向於自主創業,餐飲業、金融、網際網路等新行業最受歡迎。

  資料顯示,與相對務實的80後相比,90後更加註重自身的職業發展,參與調查的90後當中有82%的人表示有自主創業的想法,而在80後樣本群體當中,有類似想法的人為77%。

  究竟是傳統行業鍛鍊人還是新興行業勢頭好?本次調查顯示,80後最喜歡的行業是機械/製造業,其次是快消等傳統行業;與傳統行業相比,金融、網際網路、IT等新興行業則更會獲得眾多90後的青睞,這與現在的行業的發展的趨勢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對於初入或者即將步入職場的90後來說,餐飲業、金融、網際網路等新行業愈發受到追捧。

  在創業環境方面,這份調查顯示,深圳、北京、省會/直轄市的人們更有創業的夢想。深圳充滿活力和朝氣,年輕人較多,更多人願意在此創業;北京是中國政治與文化的中心,創業機會更多。此外,在生活成本相對較低的省會以及直轄市中,創業起步相對會更容易。

  農村自主創業人群持續增長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張瑩29日說,到6月末,監測的農村勞動力中自主創業的有1.3萬人,同比增長3.1%。在一些勞務輸出大省,返鄉創業的人數更多。

  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29日就上半年就業形勢舉行專題新聞釋出會。

  有人提問,農民工對經濟波動比較敏感,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比較大的情況下,他們的就業情況如何?

  張瑩迴應說,農村勞動力的就業今年呈現的總體特色,就是先降後升,最終實現止跌回穩。

  監測發現,今年農村勞動力就業有兩個新的特點:

  第一是創業人數在增加。監測顯示,到6月末,監測的農村勞動力中自主創業的有1.3萬人。調研中發現,在一些勞務輸出大省,返鄉創業的人數更多,像貴州今年上半年返鄉創業人數同比增長58%,達到7.2萬人。

  第二是就地、就近就業的趨勢更加明顯。從監測情況看,到6月末,就近、就地的轉移就業人數是6萬人,佔整個勞動力總數的10%,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

  針對此現象,張瑩解釋說,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第一,經濟總量在擴大;第二,結構優化,第三產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更為明顯;第三,改革紅利,統計資料顯示,全國新註冊企業達到200.1萬戶;第四,政策效應,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積極的就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