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該養成的學習習慣有哪些

  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成績的捷徑,許多高中生都有自己的好習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高中生優秀的學習習慣,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生優秀的學習習慣

  ①認真預習的習慣在預習時,要做到:瞭解教材的大概內容與前面已學的知識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課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絡,找出所需的舊知識,並補習此時的知識;找出本課的難點和重點***作為聽課的重點***;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用筆劃或記入預習筆記。

  ②專心聽課的習慣如果在每節課前,學生都能自覺要求自己“必須當堂掌握”,那麼上課的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學生認為,上課聽不懂沒有關係,反正有書,課下可以看書。抱有這種想法的學生,聽課時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聽課障礙,就不想聽了,結果浪費了上課的寶貴時間,增加了課下的學習負擔,這大概正是一部分學生學習負擔的重要原因。

  ③及時複習的習慣及時複習的優點在於可加深和鞏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學習後發生的急速遺忘。根據遺忘曲線,識記後的兩三天,遺忘速度最快,然後逐漸緩慢下來。因此,對剛學過的知識,應及時複習。

  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真正懂沒懂,記住沒記住,會不會應用,要在做作業時通過對知識的應用才能得到及時的檢驗。做作業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實際上,不少學生正是通過做作業,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區別開來,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瞭解得更清楚,公式的變換更靈活。

  ⑤練後反思的習慣在讀書和學習過程中,尤其是複習備考過程中,每個同學都進行過強度較大的練習,但做完題目並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於將知識引申、擴充套件、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題之後的重要環節。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1***怎樣做出來的?***2***為什麼這樣做?***3***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4***有無其它方法?***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

  ⑥積極應考的習慣從學生的角度講,考試的結果直接關係到對自己的評價,也關係到自己的切身利益。

  應該如何應考呢?首先,對參加考試要有一種積極的態度,不要給自己再施加壓力。臨考前,不要去想考試成敗將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尤其不誇大考試成敗的影響;其次,考試前要休息好;再次,在考試過程中,注意答卷順序,按先易後難的答卷法,審題要認真,想不起來,先放一放,做好後要仔細檢查,更正錯誤。

  ⑦自學的習慣自學是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就學習過程而言,教師只是引路人,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體,學習中的大量問題,主要靠自己去解決。閱讀是自學的一種主要形式,通過閱讀教科書,可以獨立領會知識,把握概念本質內涵,分析知識前後聯絡,反覆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

  ⑧觀察的習慣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觀察”這兩個字有兩層意思,“觀”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不想,不是真正的觀察,對認識客觀事物毫無意義。

  ⑨切磋琢磨的習慣《學記》上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覆加工,釀造知識蜂蜜。

  ⑩總結歸納的習慣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對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抓住應掌握的重點和關鍵。對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學習一個專題,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高中生高效學習法

  一、記住:時間並不重要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布臵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對於這些問題,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要明白效率和時間的關係,我們來算一筆時間賬:一個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學生,除了上課一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可以保證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時間來休息。如果我們要拼命的擠時間,大概能多擠出來多少呢?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而如果連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很多人都會受不了。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線,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儘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我有時候到中學裡面講課,講完之後會讓老師們找一些各個成績段的同學來和我聊聊天,基本情況都是這樣:

  排名靠後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臵的作業太多,除了做作業以外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布臵的作業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把家庭作業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閒娛樂一下。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觀察到關於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錢的人,因為可以獲得投資收入,更能夠把握掙錢的機會,所以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所有的錢都用來吃穿住行了,沒有辦法積蓄,所以越來越窮。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於“馬太效應”的現象。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布臵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眼睛只看著時間,是無法逃脫“馬太效應”的陷阱的。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記住: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果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麼樣去從哪裡摳多少時間出來,而是怎麼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高中生提高學習成績方法

  1、學會用心。

  學習的過程,應當是用腦思考的過程,無論是用眼睛看,用口讀,或者用手抄寫,都是作為輔助用腦的手段,真正的關鍵還在於用腦子去想。比如說記單詞,如果你只是隨意的瀏覽或漫無目的地抄寫,也許要很多遍才能記住,而且不容易記牢,而如果你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運用聯想的方法去記憶,往往可以記得很快,而且不容易遺忘。現在很多書上介紹的英語單詞快速記憶的方法,也都是強呼叫腦筋聯想的作用。集中精力,發揮腦的潛力,一定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

  2、優化學習的情緒。

  每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體會,如果某一天,自己的精神飽滿而且情緒高漲,那樣在學習一樣東西時就會感到很輕鬆,學的也很快,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學習效率高的時候。因此,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鬆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3、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學融洽相處。

  每天有個好心情,樂呵呵的,做事幹淨利落,學習積極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個人和集體結合起來,和同學保持互助和諧的關係,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團結進取,也能提高學習效率。

  4、堅持體育鍛煉。

  身體是“學習”的本錢。沒有一個好的身體,再大的能耐也無法發揮。再繁忙的學習,也不可忽視和放鬆鍛鍊。有的同學為了學習而忽視鍛鍊,身體越來越弱,學習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這樣怎麼能提高學習效率呢?

  5、學習要主動。

  只有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才能對學習越發有興趣。有了興趣,效率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有的同學基礎不好,學習過程中老是有不懂的問題,又羞於向人請教,結果是鬱鬱寡歡,心不在焉,從何談起提高學習成績。這時,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請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點一滴地積累,才能進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成績。

  6、注意整理。

  學習過程中,把各科課本、作業和資料有規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時,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學生查閱某本書時,東找西翻,不見蹤影。時間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尋找中逝去。我認為,沒有條理的學生不會學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