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的適用範圍

  刮痧是民間常見的一種養生、治病的傳統方法,很多人都試過刮痧療法,認為它防治感冒的效果不錯。如今,不僅是老年人喜歡刮痧,不少中青年人也喜歡用這種方法來保健,特別是寒冷季節,有些人甚至將刮痧作為防病、治病的首選。那麼,刮痧是否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刮痧時需要注意什麼?又是否所有人都適合刮痧呢?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有關資料,希望您喜歡。

  刮痧適用範圍廣

  刮痧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療法,是指用特定器具***如玉石、牛角等***在面板相關部位刮拭,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的目的。中醫介紹,非常廣泛,適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各科、各系統疾病,如冬季常見的感冒、咳嗽、氣管炎、哮喘、肺炎,消化系統疾病如反胃、呃逆、吐酸、便祕、腹瀉、腹痛等;對於防治泌尿系統感染、尿失禁、膀胱炎和眩暈、失眠、頭痛、多汗症、神經衰弱、憂鬱症、坐骨神經痛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也有一定效果。

  此外,刮痧對於“運動傷”腱鞘炎、腕管綜合徵、網球肘等,還有落枕、肩痛和五官科的咽喉腫痛、急性鼻炎、耳鳴、失音以及婦科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經期頭痛、經前緊張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產後缺乳等,也有療效。不過,雖然刮痧適用的疾病範圍很廣,但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因刮痧可以增強免疫功能,一般來講,更多地還是推薦用來防病和保健,並不建議其作為治療疾病的唯一手段。

  空腹刮痧不可取

  雖然刮痧適用的疾病很廣,卻並非人人適合,比如有較嚴重心臟病的人就要慎用刮痧。因為刮痧不僅可以使區域性面板充血,令毛細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刮痧引起的痛感還會刺激交感神經引起反射,增加心臟負擔,因此有嚴重心臟病的人刮痧是很危險的。

  另外,患有出血傾向的疾病***如過敏性紫癜症、白血病***和急性傳染病、傳染性面板病的人,應慎用刮痧。刮痧時,應避開新發生的骨折的患部以及剛做過外科手術的疤痕處。

  年老體弱者、妊娠期女性和經期女性對刮痧應有所禁忌,空腹狀態下刮痧要慎重,存在這些特殊情況時,如想刮痧最好去正規的醫院,由醫生操作;若選擇在家刮痧,一定要由有相關知識及經驗的人來操作,且需注意衛生,防止出現意外或因面板破潰而引起感染。

  出痧不是越多越好

  醫生提醒,刮痧過程中的一些細節也影響著刮痧的效果。因刮痧療法必須暴露面板,且刮痧時面板毛孔開洩,所以操作時一定要注意保暖、避風,否則遇風寒之邪,邪氣可從開洩的毛孔直接入裡,不僅影響刮痧療效,更易引發新的疾病。

  有些人認為,刮痧時出痧越多越好,這是不對的。因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血淤之證出痧多,實證、熱證出痧多,而虛證、寒證則出痧少;服藥過多者,特別是服用激素類藥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與肌肉豐滿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溫較低時出痧也不明顯。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長刮痧時間,最終只會傷害身體。

  刮痧後應休息片刻並喝一杯溫水,因刮痧使毛孔開洩,會消耗體內部分津液,損耗體力。為避免風寒之邪侵襲,刮痧後也不宜立刻洗澡,須待面板毛孔閉合恢復原狀後方可,一般在刮痧後3小時左右為宜。至於刮痧的頻率,應以面板能承受的感受為準,不宜太過頻繁,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再次刮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