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奈唑胺的不良反應

  可能大家對利奈唑胺的瞭解比較少,更不知道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利奈唑胺最常見的不良事件為腹瀉、頭痛和噁心。其他不良事件有嘔吐、失眠、便祕、皮疹、頭暈、發熱、口腔念珠菌病、陰道念珠菌病、真菌感染、區域性腹痛、消化不良、味覺改變、舌變色、瘙癢。

  利奈唑胺上市後見於報道的不良反應有骨髓抑制***包括貧血、白細胞減少、各類血細胞減少和血小板減少***、周圍神經病和視神經病***有的進展至失明***、乳酸性酸中毒。這些不良反應主要出現在用藥時間過長***超過28天***的患者中。利奈唑胺合用5-羥色胺類藥物***包括抗抑鬱藥物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的患者中,有5-羥色胺綜合徵的報道。

  禁忌:本品禁用於已知對利奈唑胺或本品其他成份過敏的患者。***利奈唑胺注射液中的非活性成分有:枸櫞酸鈉、枸櫞酸、葡萄糖。利奈唑胺口服幹混懸劑中含苯丙氨酸***

  利奈唑胺的主要用途

  利奈唑胺為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利奈唑胺對甲氧西林敏感或耐藥葡萄球菌、萬古黴素敏感或耐藥腸球菌、青黴素敏感或耐肺炎鏈球菌均顯示了良好的抗菌作用,對厭氧菌亦具抗菌活性。與其他藥物不同,利奈唑胺不影響肽基轉移酶活性。利奈唑胺的作用部位和方式獨特,因此在具有本質性或獲得性耐藥特徵的陽性細菌中,都不易與其他抑制蛋白合成的抗菌藥發生交叉耐藥,在體外也不易誘導細菌耐藥性的產生。

  利奈唑胺的注意事項

  1、為減少細菌對藥物耐藥的發生和保持利奈唑胺和其他抗菌藥物的療效,利奈唑胺應僅用於確診或高度懷疑敏感菌所致感染的治療或預防。當獲悉細菌培養和藥物敏感性結果,應當考慮選擇或調整抗菌治療。如缺乏這些資料,當地的流行病學和藥物敏感性狀況可能有利於經驗性治療的選擇。利奈唑胺的適應症不包括革蘭氏陰性菌的治療,如果懷疑或確認感染了革蘭氏陰性菌,應立即進行鍼對性的治療。

  2、在抗菌藥物的分級管理中,利奈唑胺被列入特殊管理。在沒有確診或高度懷疑細菌感染的證據或沒有預防指徵時,處方利奈唑胺可能不會給患者帶來益處,且有增加耐藥細菌產生的風險。

  3、由於在治療導管相關性感染的嚴重病例的研究試驗中,利奈唑胺組的死亡率與對照組相當或更高,因此利奈唑胺沒有被批准用於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導管接觸部位感染。

  4、對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應每週進行全血細胞計數的檢查,尤其是用藥超過兩週,或以前有過骨髓抑制病史,或合併使用能誘導發生骨髓抑制的其他藥物,或患慢性感染既往或合併接受其他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對發生骨髓抑制或骨髓抑制發生惡化的患者應考慮停用利奈唑胺。在已知病例中,停用利奈唑胺後血象指標可以上升並恢復到治療前的水平。

  5、幾乎所有抗菌藥物包括利奈唑胺,均有偽膜性結腸炎的報道,嚴重程度可為輕度至威脅生命。因此對於使用任何抗菌藥物後出現腹瀉的病人,診斷時要考慮是否是偽膜性結腸炎。當確診為偽膜性結腸炎時,輕度的通常停藥即可痊癒。中度及重度患者,應考慮給予補液,補充電解質和蛋白質,並給與臨床上對難辨梭菌有效的抗菌藥物治療。

  6、如患者出現視力損害的症狀時,如視敏度改變、色覺改變、視力模糊或視野缺損,應及時進行眼科檢查。對於所有長期***大於等於3個月***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及報告有新視覺症狀的患者,不論其接受利奈唑胺治療時間的長短,應當進行視覺功能監測。多數視神經病變可於停藥後緩解,但周圍神經病變並非如此。如發生周圍神經病和視神經病,應進行用藥與潛在風險評價,以判斷是否繼續用藥。

  7、使用利奈唑胺過程中,有乳酸性酸中毒的報道。患者在接受利奈唑胺治療時如發生反覆噁心或嘔吐、有不明原因的酸中毒或低碳酸血癥,需要立即進行臨床檢查。

  患者應被告知如下資訊:

  1、利奈唑胺可與食物共用或分開服用。

  2、如果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應告知醫師。

  3、當使用利奈唑胺時,應避免食用大量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和飲料。每餐攝入的酪胺量應低於100mg。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包括那些通過儲存、發酵、鹽漬和煙燻來矯味而引起的蛋白質變性,例如陳年乳酪***每盎司含0-15mg酪胺***、發酵過或風乾的肉類***每盎司含0.1-8mg酪胺***、泡菜***每盎司含1mg酪胺***、醬油***每一茶匙含5mg酪胺***、生啤***每3盎司含1mg酪胺***、紅酒***每8盎司含0-6mg酪胺***。如果長期貯存或不適當的冷藏,任何一種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其酪胺含量均會增加。

  4、如果患者正在服用含鹽酸偽麻黃鹼或鹽酸苯丙醇胺的藥物,如抗感冒藥物和緩解充血的藥物,應告知醫師。

  5、如果患者正在使用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或其他抗抑鬱劑時,應告知醫師。

  6、苯酮尿:每5ml規格為100mg/5ml的利奈唑胺口服幹混懸劑中含有20mg苯丙氨酸。其他利奈唑胺製劑不含苯丙氨酸。應與你的醫師或藥師聯絡。

  7、出現視覺改變時,應當告知醫師。

  應當告知患者:抗菌藥物包括利奈唑胺應僅用於細菌感染,不應當用於治療病毒感染***如:感冒***。當用利奈唑胺治療細菌感染時,在治療過程的早期雖然患者通常會感覺好轉,仍應當按照醫囑準確服藥。給藥的疏漏或沒有完成整個治療過程,可能會降低治療效果,並且增加細菌耐藥發生的可能以及將來不能被利奈唑胺或其他抗菌藥物治療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