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_小學生的插圖畫

  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教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還有很多,如能幫助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1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2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3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4


  小學生的插圖畫的圖片5

  小學插圖的弊端

  對於插圖的過分引用或不引用,導致了插圖的使用出現了一些失衡現象,帶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1 過分運用插圖。低年級的孩子認知能力普遍比較低,對於這一特點,很多老師採取主要講解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們感受課文,引導學生練習說話這一方法。首先,值得肯定的是,採用這些方法的老師確實是認識到了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可是,這樣的重圖輕文現象,很容易出現一節課下來,學生們只認識課文中的圖畫,而對課本中的文字不熟悉,整篇課文讀不通順。對課本文字不熟悉,學生就不能感悟課文的內容,更不能品味課文中的語言文字。"語文"中的"文"的重要性得不到充分的體現。其次,過度使用插圖,會束縛學生的想象力。以古代詩詞來說,眾所周知,我們古代的詩詞,是要在文字中品味意境,很多詩詞都是文中有畫,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力,才能對詩詞做到最好的理解。過分運用插圖進行詩詞教學,會把學生集困在這幅插圖中,很難從圖畫中走出,這對學習、對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

  2 不運用插圖。有些老師認為,對於語文來講,對課文的感悟、對文字的品味是最重要的,於是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圍繞著文字,不運用圖畫。事實上,這樣固執的重文輕圖思想,對學生是百害而無一利的。如講述《長城》***四年級上***這一課,有很多學生沒有去過長城,如果老師單就文章的語句進行講解分析,一節課下來,學生對長城的外觀還是不瞭解,那這節課又有什麼意義呢?"城牆頂上鋪著方磚,十分平整城牆外延有兩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望口和射口,供望和射擊用。城牆的頂上,每個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 課本中針對這一段話有一副專門的插圖,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引導同學們圖文結合,那學生們很難形象地瞭解文中垛子等名詞的意思,很難感受到長城的雄偉,也就更領悟不到這篇文章的感情主旨――對古代勞動人民歌頌。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