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色彩裝飾設計作品賞析
色相指的是色彩基本面貌,用來區別色彩的類別。在幼兒園裝飾中,兒童色彩心理的研究成果為幼兒園的色彩環境的設計提供了有力支撐。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色彩裝飾設計作品和幼兒色彩心理規律的研究及影響。
幼兒園色彩裝飾設計作品
關於幼兒色彩心理規律的研究
慕尼黑的一位心理學家用三的時間,專門去觀察住宅環境的色彩對幼兒智力以及學習的影響。他專門挑了些天花板比較低的房間,把房間的牆壁刷成了不一樣的顏色,讓後讓孩子在各不相同的環境裡學習、遊戲和玩耍。研究結果是:那些通常說的“顏色漂亮”的房間***淺藍色、橙色、黃色***裡。
孩子的智力輸出比平常高出十二點之多:而在“顏色難看”的房間***褐色、黑色、白色***裡,孩子的智力輸出普遍比平時要低一些。研究者還發現在那些“顏色漂亮”的房間裡,孩子在玩耍時,會變得富有創造性和機敏;而在“顏色難看”的房間就會變得遲鈍。這一研究結果表明,那“漂亮”的色彩會使幼兒身體感覺到舒適,使他們的情緒舒緩,行動也變得靈活協調。
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羅恩菲德通過對 4-7 歲的幼兒色彩心理進行研究時也認為:幼兒對色彩的表現上,世紀色彩與圖畫色彩間並沒有聯絡;人可能是藍色、黃色、綠色或紅色,完全取決於這些顏色怎樣引起兒童興趣的。”
3-6 歲期孩子一開始喜歡對比強烈、鮮豔的顏色,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幼兒會轉變到對柔和、協調的色彩構成偏愛。幼兒對色彩的冷色和暖色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但即使到學前期的兒童這一能力也未達到成人水平。
並且,學前階段的兒童,普遍表現為喜歡暖色,而且幼兒對色彩輕重的識別能力較強,大部分幼兒能說出顏色輕重的感覺。隨著年齡增長,幼兒會越來越準確的感受色彩的輕重。幼兒有比較好的色彩搭配感覺及一些基本的情感體驗,他們的情感從萌芽狀態逐漸向定向狀態發展,但並不十分強烈,學前晚期才顯示出較明顯的特徵。
個體在幼兒期對由色彩的刺激性因素決定對色彩的偏愛。隨著個體經驗的增多,想象內容的豐富,生理的效應漸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個體性格因素,民族文化因素,社會性因素等,最終使成人對色彩的偏愛沒有一致的傾向。
對於色彩設計的影響
由此可見,兒童生活的色彩環境是否符合其心理規律的要求對孩子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前面談到的色彩心理感知就是人類共同存在的色彩心理,兒童色彩心理不僅具有這些共性,還有些特別的地方。兒童心理學揭示“兒童約從第四個月起對顏色有了分化性的反映,已能分辨五彩色和彩色”。
在2-3歲的嬰幼兒已能正確分辨如紅、黃、藍、綠等原色,但是對橙、紫等混合程度不同的以及純度不同的黃綠色、粉紅色等還不能正確辨認,這個時期是色彩引導重要的時期。3-4歲能說出紅、黑、綠、黃等顏色。4-5歲兒童中70%的人已掌握了八種顏色名稱及使用。到5-6歲時,55%以上的兒童已能全部掌握12種色彩的名稱和除紫色外的11種色彩的正確使用的正確方法。
學前期兒童的知覺有一個特點,就是對知覺的東西有鮮明的情緒態度,鮮豔、不同尋常、刺激的色彩會吸引他們,並馬上做出反映,出現,興奮,驚奇,興奮等情緒。3-5 歲“幼兒對顏色已經有了自己的喜好,一般表現為喜歡鮮豔明快的純色” 。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