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高僧法海的生平簡介

  法海禪師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俗名裴文德。因為皇上生病,看遍了天下名醫都沒有用,所以當時裴文德的父親就讓裴文德代替皇上出家,給皇上消災減痛,這才有了法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法海的生平簡介

  法海和尚歷史上可是有真人,而且是有德高僧。俗家名叫裴文德的法海,是唐宣宗時一代名相裴休的小兒子,還有個稱呼叫裴頭陀。據史料記載:唐宣宗時,裴休捐建密印寺。當時有皇子得了險惡的疾病,名醫們紛紛束手無措,為了祈福,裴休讓裴文德代皇子出家,拜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師,得號“法海”,日後成為了一代宗師。

  在漫長的修禪生涯中,裴同學先是在湖南溈山修行,接著又跑到江西廬山拜佛求經,最後又到鎮江氏俘山的澤心寺修禪。澤心寺建於東晉,歷經“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繁華之後,寺廟已經雜草叢生,廟牆傾塌,時年已經46歲的法海用自殘的方式***燃指一節***許下巨集願:要傾盡人生,修復山門。自此法海面朝大海,種田唸經。

  既然法海和尚是一代高僧,那為什麼被汙名成了拆散別人姻緣的壞人呢?這得一步步說來。

  法海和尚跟白蛇最先聯絡的,源自《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白蛇和法海的故事,就此奠定了基礎。

  而傳承於傳統文化中的白蛇和法海,要從“三言二拍”裡的馮夢龍的《警世通言》裡的《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急公好義的法海高僧拯救書生許仙,罩住白蛇,又將白蛇鎮壓在雷峰塔下,拯救了許宣,也拯救了人類。

  到了清乾隆年間,在戲曲《雷峰塔》中,法海成了十八羅漢裡的降龍尊者,受命保護許懸***如來佛祖持缽侍者***與白蛇了卻塵緣,卻“釣魚執法”,挑釁讓白蛇觸犯天條,轉頭就用金缽把白蛇給收了,法海就這樣成了破壞人間愛情的負面形象,最終成為封建偽善的代言人。

  伴隨著明清時期封建禮教對人們心靈的禁錮而激起的反叛,法海禪師的形象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被汙名化了。連魯迅先生,都在《論雷峰塔的倒掉》嘲笑法海禪師,是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實際正是為了揭露“封建偽善”,法海大師徹底被歪曲。

  法海的師傅是誰

  法海的師傅在《白蛇傳》中沒有過多介紹,後來我翻閱資料。發現法海的師傅正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摩柯迦葉,摩柯迦葉是個神人,其中“拈花微笑”的故事至今流芳百世,據說,這也就是禪宗的起始。禪宗的特色就是:傳道授學,講求心領神會,無需文字言語表達。一花一世界,這一笑便是對整個世界的感悟。我想他是想告訴弟子,世間一切皆有靈性,只有拋開自己的迷霧才可立地成佛。

  香妃出生便帶有奇香,人稱奇女子。慈禧出生便天降祥瑞,其父稱此女必有大作為。似乎每個神人一出生便帶著與眾不同,那摩柯迦葉又是如何呢?據記載,摩柯迦葉出生時也是自帶異象。他的母親在即將臨盆時出去散步,走累了覺得睏倦時就坐在缽羅樹下休息,這時候天邊刮來一陣大風吹落一件天衣掛在樹上,摩柯迦葉就呱呱落地了,這也是他名字的由來,後人說起這件事都紛紛說樹下生奇人。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知道法海的金缽威力無比,那金缽就是摩柯迦葉賜予法海的降妖寶貝。不過這金缽最早的主人可不是摩柯迦葉,而是唐三藏。唐三藏在修行的道路上全靠這寶貝來化緣,千辛萬苦才取得正經。後來輾轉到了摩柯迦葉手中才變成了收妖降魔的法器。

  法海與他師傅是怎樣結緣的我不得而知,但法海自小就跟在摩柯迦葉身旁修行。也耳濡目染了摩柯迦葉不近女色的本色,摩柯迦葉未出家時便是一生未娶的。即使是再美豔的女子摩柯迦葉都是不正眼過目的,神人的一生果然從出生就註定了。

  法海的結局

  一般向人問起法海,大家一般都會說起《白蛇傳》。而在小說中,法海所塑造的形象是一個棒打鴛鴦,將許仙和白素貞狠心拆散的無情和尚。

  雖然小說不看好法海的做法,但還是一個正面形象。人們只會覺得法海固執,不懂變通。作為華夏民族心中經典四大愛情傳奇之一的《白蛇傳》,免不了被人們續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而在一次次的篡改之下,貫穿主線的法海這一角色,不斷地被魔化。為引起更多觀眾的共鳴,法海已是一個完美的反派角色。為了迎合觀眾仇敵的心理,法海的結局越是悲慘,越是讓人拍手叫好。在一次次的電視劇改編之後,因為法海沒有佛門的慈悲之心,後續做了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其中一個故事的結尾描述法海的結局最後只能夠躲藏在烏龜殼中度日。

  雖說法海只是一位傳說中的人物,但當初作者敘寫《白蛇傳》之時,是根據歷史上的金山主持法海一人演變而來。起先的法海並不是後來人們傳說地那麼邪惡,後續一系列的演變,早已經將法海脫離原型。而關於法海的結局,人們只會覺得他生前做過這麼缺德的事情,一定是***的。史書只提到法海是金山寺的開山祖師,也並未有過多記載。他的結局應同眾多得道高僧一般,最後地結局應該是在寺廟中,安詳的老去。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