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的柴燒介紹

  柴燒,指利用薪柴為燃料燒成的陶瓷製品。那麼,關於陶藝柴燒,你瞭解多少呢?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現代柴燒陶藝

  “現代柴燒陶藝”,不是用“木材燒成的陶藝”,是一種新的燒陶和作陶觀念。更是一種由它所產生的效果如造型,肌理,內涵,創意,材質特性仍是基本要素;質樸自然散發出淳樸靜穆,富有深遂的雋永氣韻。它與過去的舊柴燒有著完全不同的作法和理念,尤其在審美的角度更是迥然不同。有趣的是這種過去被視為粗糙燒法,在今天,反而從這種原始和粗獷的風味中得到更真實恆久的寄託。

  柴燒陶藝的特點

  柴燒的陶藝作品與一般窯的差別在於灰燼和火焰直接竄入窯內,產生落灰經高溫融熔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藥不同;不重複且難預期燒窯的成果。若是橫焰式窯,燒成的作品有受火面與背火面的陰陽變化與火焰痕跡。它散發一種質樸,渾厚,古拙的美感,是柴燒陶藝家為它著迷盡心追求的原因。

  窯的角色

  柴窯的架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火膛***fire box燃燒室***,窯室***chamber***,煙囪***chimney***,煙道***flue***。燒窯的原理是:木材於火膛中燃燒,其產生的熱度,灰燼,火焰,經過窯室,對擺在其中的陶坯產生作用與效果,再經由白煙排出。因此窯的設計重點必定是①有利於燃燒***包括升溫及保溫***;②有利與火與灰在坯體上的著述:③火的排出路徑***側焰、倒焰或直焰***。

  窯的建構不單純是技術問題,窯的型式更決定了火的路徑,也就是決定了落灰,火痕的方向性。更確切地說,窯將確立作者不可變更的窯火風格。柴窯窯性的掌握,除了順應與駕馭外;也包括對燒成效果的掌握,適量的落灰及火痕的效果,如果不求落灰及火痕,就沒有必要幹辛萬苦的去燒柴窯了。不當的窯室設計將導致效果不彰,溫度燒不上去,蓄溫不良,灰和火部留不住等等缺憾。

  裝窯

  裝窯時,坯與坯之間一定要空出距離,能讓熱度迴圈平均,坯體才不致相互粘著。但是現代柴燒的作法有時剛好是相反!因此,裝窯是柴燒創作最重要的部分! 決定了火焰烙記的位置和輕重,裝窯者必須冷靜思考並且推演著火在窯內竄流的情況,要為每一件坯體找到最適當的位置,仔細的為它設計最好的效果,更要顧到整窯氣流的緊鬆問題。所以裝窯時常要花費很長的時間,例如一座三立方米的穴窯常需要用一個星期的工作天來裝窯。

  裝窯的幾個要點如下:

  ①掌握窯的特性。

  ② 清楚自己所要以及所能達到的效果。

  ③ 成型,排窯,燒火的互動性或沾戳棚板性高,應一併考查。

  ④ 側火孔的數量,位置,側火所佔空間的大小。

  ⑤ 擋火牆的高低,孔隙,距離,側火孔與坯體之距離。

  ⑥ 後擋火牆的位置,孔隙的大小位置。由前往後的裝窯方式,如蛇窯、龍窯。

  窯技

  窯技是指作品在火痕與落灰自然釉之外,在坯體上處理的另外的效果,尤其有悠久柴燒歷史的日本,更注重此道,主要技法例如:

  ① 坯體側擺於棚板,灰釉走向有方向性。

  ② 墊、壓泥片或泥球,製造坯體印記效果。

  ③ 墊貝殼製造坯體印記效果。

  ④ 坯體套用鏤空區體或擋住還體。

  ⑤ 坯體疊靠、堆疊效果,宜1200度燒成。

  ⑥ 坯體系上稻草增加效果。

  ⑦ 高溫之際投鹽,製造效果。

  燒窯與燃料

  燃料木材,最好能在燒窯前三個月準備就緒,因為木材的來源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包括供應的穩定,品質的配合度,運輸,搬運等。許多人比較關心木材的種類,以為相思木或松木就可以造就特定的落灰色澤。每一樹種有其不同的成分特性,何況燒窯成效的因素太多,樹種的影響力不致於太大,倒是木材的品質,才是應該要求的,例如木材的比重,長短粗細,乾燥程度等,燒火的各個階段,都應有其不同品質需求的木材。 大部分所使用的木材都是來自制材所***鋸木廠***裁掉的廢料或是包裝廢料,而且不忌諱使用任何材種,只要品質合格就可以。選用雜木廢料,原因在於環保問題以及成本問題。另外,全世界的柴燒工作者都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決不為燒窯而砍樹,就以美國為例,都以取自然倒下的樹木為原則。木柴品質的選取常因人而異,每一次選取部有它特別的作用,例如:

  粗大***較重***的木材可用來當作蓄熱的基礎。

  細小***較輕,較幹***的木材燃燒速率高,升溫快,高溫投柴較易揚起灰燼。

  溼的木材可用來處理特殊的效果。

  燒窯的過程算是裝窯以外另一個成敗的關鍵點,它也是柴燒創作中最富魅力,感人的部分。一個有經驗的柴燒者,會在準備窯完成的同時。設計出他所要的燒火過程,例如總過程的天數,高溫點及持溫點的位置和時間長短,氣氛的清濁***還原或氧化燒***,或側火投柴的時機與輕重等等。燒火過程的設計就如同裝窯的設計一般,都是為達到燒成效果及充分展現作者觀念。有了清楚的燒火計劃後,燒窯的重點即是在於掌控這個計劃,因此他應是冷靜而專注地去了解窯內的所有狀況,察知與毅力的態度是必要條件之一,不要因為一時的溫度升降而過度興奮或緊張。生手比較容易因為過程變化,溫度上下震盪,手忙腳亂,盲目投柴,事倍功半。

  燒窯的兩大部分是過程的執行與即時狀況的觀測和對策。過程設計的優劣,合不合理,是每一次出窯最需要檢驗的部分。而過程的確實執行,是需要一個有經驗,敏銳度高的人來執行。但燒窯過程中所遇到的狀況,有時非常的複雜,人為因素,選材因素,窯本身的因素,加上天候氣壓,很可能會改變了既定過程,為燒成的結果增添變數。因此掌握燒窯目地,並在狀況變化時能適當地處理,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柴燒來就具有很高的機動性質,只要大原則掌握住,其他的呈現就視為隨機性的效果,柴燒陶的特質本來就不那樣精準,在預期效果外,出現某些意外的精彩效果。這也是柴燒迷人的部分。出窯前任何人都沒把握,總是有出乎意外的收穫。

  燒窯的實際操作與掌控上有幾項重點如:

  ① 升降溫的速度。

  ②空氣量與材量所搭配出的燃燒狀況。

  ③空氣進入的多寡與進氣孔的位置***這在穴窯非常重要***。

  ④粗大與細小木材的搭配選用。

  ⑤ 積炭的運用與排除***良好設計的窯是幾乎沒有***。

  側火投柴的訣竅。

  燒窯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就如同原始民族群繞著熊熊大火的歌舞一般,是一種神祕又神聖的儀式,令人血脈奔騰,也因此燒窯人總是為此而莫名的欣喜亢奮,再加上對於窯內作品的期待,這在長達數日甚至十幾天的燒火行程中,時常是支援柴燒者精神與體力的動力;對於柴燒者而言,燒窯過程就是一種崇高而神聖的行動與生活藝術。

  柴燒陶藝的創作與欣賞

  人類固然喜好精緻優美的東西,然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有著一股迴歸自然的渴望。柴,火,燃燒,土這些東西本是大自然中最普遍,與我們最親近的東西。柴燒陶所呈現的肌理、色擇就是大自然印象,柴燒是藝術家所追求的自然與人的對話形式中,最能呼喚心靈迴歸的方式。否則大可從純粹雕塑中得到造型、肌理與色彩來表達自己,不必費盡苦心搞柴燒。顯然火痕,落灰,過程,所代表的走回大自然的情懷,是沒有任何素材可以取代的。柴燒陶藝基於以上的特點,反而具有先天上某些程度的限制,因為柴燒陶本身已經具有很強烈的視覺和心理的張力,以至表現其它議題時,往往很難突顯應有的焦點。再者,柴燒的語言屬性粗獷而溫暖,具有親和性與感染力,以至於表現的主題也多少會被侷限,從另一方面看,作者反而可以好好運用這個屬性,充分展現一種適合於柴燒燒成的創作題目。另一個原因則是燒成的掌握度極難,不易達到創作上所要求的準確度。其複雜性,專業性,勞動性非常之高,陶藝家時常為此吃盡苦頭,以致於多數的柴燒陶藝家並不熱衷於雕塑型別的作品,而樂於在器型的範疇裡探討柴燒本身的意境和內涵。撇開以上這些抽象的議題,讓我們回到具體的形、色、質的層面上來探討:

  火的部分:我們首先應瞭解到窯火的方向性,窯火是如何在坯與坯之間竄流,沖刷,使作品成為窯內狀況的忠實記錄者,可以瞭解到如何來詮釋作者對火的觀念,像燒窯的爐壓的輕重,火力的強弱,氣氛的清濁,火候的深淺,火徑的設計安排等等,所印烙下來的效果是佈局變化,層次,質感,留白,色澤等,嚴謹而論這些只不過是它的表象而己,更重要的是由它們所構成自然美與真誠的素質。柴燒作品的定義從選土,成形,窯技到裝窯,燒窯,都要在親自參與操控下完成,才能算數。作者必須確立創作的基本精神,慎重地去探索和要求; 火的特質在個別作者的心目中,各有其輕重,觀念與作法也大異其趣。有的陶藝家只不過藉由火韻來強調他對土的觀言。有的就非得多燒幾天不可。以達到一種強烈落灰覆蓋的效果。個別的燒成目標也有所不同;坯體上釉,讓自然落灰與釉色共熔;高溫時投鹽效果;作品放置火腔內做成燜的效果;有的偏好半熔的落灰;有的追求高溫土胎的變化。

  土之的部分:一般,坯體都是不上釉赤裸的入窯燒製,因此土的經由木材練燒的作用,呈現出來的胎質肌理,常是欣賞的重要部分。在熟知火和窯的特性之下,讓土和火淋漓盡致的對話。土的內涵,不僅僅是選取那一種土礦或調配出適合的質地和色澤來作為材料,應更積極地把土的內在生命力釋放出來,讓土以它豐富的面貌來迎合火的呼喚,而不是被動地承受落灰及火痕的覆蓋,因為柴燒藝術本是多元陶藝之一,其明顯的特點是看到土的真實面貌。

  造型部分:造型是視覺藝術中的最基本的條件,尤其是立體的作品,其比例,線條,空間,動靜,均衡感,節奏感等等,都是應該被要求的部分,造型仍然是重要的因素。在柴燒的範疇,火,落灰和土是幻化造型,完成作品的基本條件,它們必須完整地互利互榮,缺一不可。

  傳統柴燒和現代燒製工藝的區別

  1、氣泡的區別, 古瓷中一般都用柴燒,再燒製過程中由於要不斷加柴,所以溫度時高時低,表現在氣泡上九是大小不一,又一定層次感,而現代工藝的氣燒和電燒,則氣泡大小均勻密集。這些特徵在明清瓷器上體現的最為明顯。而在古瓷上,又得由於釉比較薄,氣泡炸開,形成無數個大小不一,又一定層次感得芝麻點。

  2、瓷器釉面色彩的穩定,柴窯燒出瓷器溫度差異大,各類高溫低溫釉呈色不易控制,易燒出深深淺淺的效果。氣窯可以恆溫控制,因此燒出顏色穩定。

  3、柴燒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宜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與一般華麗光亮的釉不同,不會重複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