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義鋪就美好中國夢的底色
“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與中外記者見面時,中共中央描繪了百姓心中願景。他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4月28日,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並發表講話時指出:“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他同時表示:全社會都要尊重勞動,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
如果要描繪美好中國夢的圖景,公平正義就是它的底色。沒有公平正義,所謂中國夢只會漸行漸遠。人人享有體面的勞動,過有尊嚴的生活,必須消除機會不均等、權利不平等,深入推進改革,通過法治手段保障改革成果,剷除公平道路上的種種障礙。用法治保障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公平首先來自於門檻平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人體面勞動、尊嚴生活,需要排除教育、就業、幹部選拔任用方面的機會不均等,剷除教育、就業和幹部選拔不公背後的腐敗,用法治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興寧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凡是鄉鎮黨委書記和局一把手,均可向上級提出要求,解決一名子女的工作問題。”廣東省興寧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思中針對外界對自己和兒子“在同一單位工作”的質疑時如是回答。4月中旬,這一訊息經媒體披露後,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同樣引起輿論強烈關注的還有,山東省金鄉縣雞黍鎮鎮長韓寒的“火箭式升遷”。
近年來,各地屢屢出現“蘿蔔招聘”、官場近親繁殖、“官二代”不正常升遷,這種門檻不公使很多人把主要精力用在找後門、建立個人裙帶關係上,不僅造成人才的“逆淘汰”,固化社會階層,還導致拜金主義、權力崇拜等不正之風盛行,更重創社會公平。
一個公平的社會,對每一公民而言,參與社會生活是平等的,發展機會是相對均等的,上升的渠道是通暢無阻的,都能夠通過勤奮、智慧和個人努力而獲得可預期的向上發展的機遇。這樣的有序流動並不取決於其來自窮鄉僻壤還是繁華都市,也不論其出身寒門還是“官二代”、“富二代”。如果“英雄”論出身、“成功”靠背景,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會被打破,國家和社會也難以保持生機和活力。
改變機會不均,必須打破權力操控,剷除就業腐敗,厲行法治,消除影響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阻礙因素,建立健全“唯才是舉、選賢任能”的公平就業制度和幹部選拔制度,讓每個公民都能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中,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用法治保障平等享受勞動成果
公平最根本的是分配平等。實現公平正義,讓人人體面勞動、尊嚴生活,要用法治保障人人平等享受勞動成果,破除收入分配領域和社會保障領域的不平等,通過有效的社會分配製度改革,消除兩極分化和城鄉差別。
據披露,電力、菸草、電信、金融、保險等國有壟斷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間。相對於普通員工,壟斷企業高管的收入更為驚人。而且,由於壟斷行業的薪酬增長幅度顯著快於非壟斷行業,收入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收入分配不公現象還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一些不合理收入沒有得到有效規範,如一些單位私設“小金庫”,巧立名目濫發津貼補貼、非貨幣性福利等;一些“灰色收入”、“隱性收入”普遍存在,卻無法納入收入調節範圍;一些企業不執行國家最低工資標準,不按規定繳納各種社會保險,隨意剋扣工人工資;一些行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漲價等等。
社會保障領域不公同樣飽受詬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取消養老金雙軌制。代表和委員認為,國家財政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大包大攬,而對企業職工則實行“繳費型”統籌制度。養老金的這種雙軌制,導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只是同等條件的公務員養老金的三分之一。而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村老人還享受不到養老金待遇。這種人為地把公民貼上身份標籤,既是公共資源分配不公,也是一種歧視。
收入分配領域和社會保障領域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賈攣夜?緇崛禾逯?淶氖杖氬罹嗖歡俠┐蟆?br />
收入分配不公,扭曲和侵蝕改革紅利,損害社會公平。而這種不公的背後大都有權力的陰影,結束這種不公,關鍵在於打破目前的利益分配格局,杜絕權力對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加強對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進一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繼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兩極分化和城鄉差別。
用法治保障當家作主權利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體面勞動、尊嚴生活,必須厲行法治,保障公民的每一項憲法權利,真正讓人民當家作主。
5月7日,中央紀委信訪室副主任張少龍接受訪談時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嚴禁到來訪接待場所和公共場所攔截正常上訪群眾。此前,2月10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對截訪來京上訪人員的王高偉等10名被告人以非法拘禁罪判處二年至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體是人民,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集中體現在落實憲法賦予的包括信訪權利在內的各項基本權利。
落實公民憲法權利,需要從根本上確認和實施“法律權威”或者“法律至上”的原則,用法律來“治官”、“治吏”,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
通過法治,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走向制度化,維護“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最高原則;通過法治,建立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使公共權力執行的各個環節、各項制度納入法治軌道,讓公權不斷收縮,私權在法律範圍內得到主張。通過法治,喚起人們的主體意識、公民權利意識,使人們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獨立人格、自由、尊嚴和切身利益。通過法治,讓全社會共享公平正義。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現中國夢,要付出艱辛的努力。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在一起,就是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就能夠捍衛公平正義,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4月28日,同全國勞動模範代表座談並發表講話時指出:“要堅持社會公平正義,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努力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勞動、全面發展。”他同時表示:全社會都要尊重勞動,維護和發展勞動者的利益,保障勞動者的權利。
如果要描繪美好中國夢的圖景,公平正義就是它的底色。沒有公平正義,所謂中國夢只會漸行漸遠。人人享有體面的勞動,過有尊嚴的生活,必須消除機會不均等、權利不平等,深入推進改革,通過法治手段保障改革成果,剷除公平道路上的種種障礙。用法治保障平等參與社會生活
公平首先來自於門檻平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人體面勞動、尊嚴生活,需要排除教育、就業、幹部選拔任用方面的機會不均等,剷除教育、就業和幹部選拔不公背後的腐敗,用法治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機會。
“興寧市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即凡是鄉鎮黨委書記和局一把手,均可向上級提出要求,解決一名子女的工作問題。”廣東省興寧市民政局副局長李思中針對外界對自己和兒子“在同一單位工作”的質疑時如是回答。4月中旬,這一訊息經媒體披露後,引起輿論的強烈關注。同樣引起輿論強烈關注的還有,山東省金鄉縣雞黍鎮鎮長韓寒的“火箭式升遷”。
近年來,各地屢屢出現“蘿蔔招聘”、官場近親繁殖、“官二代”不正常升遷,這種門檻不公使很多人把主要精力用在找後門、建立個人裙帶關係上,不僅造成人才的“逆淘汰”,固化社會階層,還導致拜金主義、權力崇拜等不正之風盛行,更重創社會公平。
一個公平的社會,對每一公民而言,參與社會生活是平等的,發展機會是相對均等的,上升的渠道是通暢無阻的,都能夠通過勤奮、智慧和個人努力而獲得可預期的向上發展的機遇。這樣的有序流動並不取決於其來自窮鄉僻壤還是繁華都市,也不論其出身寒門還是“官二代”、“富二代”。如果“英雄”論出身、“成功”靠背景,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就會被打破,國家和社會也難以保持生機和活力。
改變機會不均,必須打破權力操控,剷除就業腐敗,厲行法治,消除影響公民參與社會生活的阻礙因素,建立健全“唯才是舉、選賢任能”的公平就業制度和幹部選拔制度,讓每個公民都能在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中,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
用法治保障平等享受勞動成果
公平最根本的是分配平等。實現公平正義,讓人人體面勞動、尊嚴生活,要用法治保障人人平等享受勞動成果,破除收入分配領域和社會保障領域的不平等,通過有效的社會分配製度改革,消除兩極分化和城鄉差別。
據披露,電力、菸草、電信、金融、保險等國有壟斷企業職工的平均工資是其他行業職工的2到3倍,如果再加上工資外收入和職工福利待遇上的差異,實際收入差距可能在5到10倍之間。相對於普通員工,壟斷企業高管的收入更為驚人。而且,由於壟斷行業的薪酬增長幅度顯著快於非壟斷行業,收入差距正在日益擴大。
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收入分配不公現象還有: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普通勞動者收入偏低;一些不合理收入沒有得到有效規範,如一些單位私設“小金庫”,巧立名目濫發津貼補貼、非貨幣性福利等;一些“灰色收入”、“隱性收入”普遍存在,卻無法納入收入調節範圍;一些企業不執行國家最低工資標準,不按規定繳納各種社會保險,隨意剋扣工人工資;一些行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亂漲價等等。
社會保障領域不公同樣飽受詬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建議取消養老金雙軌制。代表和委員認為,國家財政對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退休金大包大攬,而對企業職工則實行“繳費型”統籌制度。養老金的這種雙軌制,導致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只是同等條件的公務員養老金的三分之一。而在廣大農村地區,農村老人還享受不到養老金待遇。這種人為地把公民貼上身份標籤,既是公共資源分配不公,也是一種歧視。
收入分配領域和社會保障領域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還??賈攣夜?緇崛禾逯?淶氖杖氬罹嗖歡俠┐蟆?br />
收入分配不公,扭曲和侵蝕改革紅利,損害社會公平。而這種不公的背後大都有權力的陰影,結束這種不公,關鍵在於打破目前的利益分配格局,杜絕權力對經濟活動的不當干預,加強對收入分配領域的改革,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進一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繼續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消除兩極分化和城鄉差別。
用法治保障當家作主權利
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體面勞動、尊嚴生活,必須厲行法治,保障公民的每一項憲法權利,真正讓人民當家作主。
5月7日,中央紀委信訪室副主任張少龍接受訪談時表示,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堅決杜絕一切“攔卡堵截”上訪群眾的錯誤做法,嚴禁到來訪接待場所和公共場所攔截正常上訪群眾。此前,2月10日,北京市朝陽區法院對截訪來京上訪人員的王高偉等10名被告人以非法拘禁罪判處二年至六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
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主體是人民,保障人民當家作主,集中體現在落實憲法賦予的包括信訪權利在內的各項基本權利。
落實公民憲法權利,需要從根本上確認和實施“法律權威”或者“法律至上”的原則,用法律來“治官”、“治吏”,落實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
通過法治,促進社會主義民主走向制度化,維護“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最高原則;通過法治,建立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使公共權力執行的各個環節、各項制度納入法治軌道,讓公權不斷收縮,私權在法律範圍內得到主張。通過法治,喚起人們的主體意識、公民權利意識,使人們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獨立人格、自由、尊嚴和切身利益。通過法治,讓全社會共享公平正義。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實現中國夢,要付出艱辛的努力。13億人的智慧和力量彙集在一起,就是不可戰勝的磅礴力量,就能夠捍衛公平正義,創造全體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