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計算如何提高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整數乘除法,沒有養成好的計算習慣,所以計算能力稍弱,需要提高。那麼三年級數學計算如何提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

  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整數乘除法,沒有養成好的計算習慣,所以計算能力稍弱,需要提高。那麼呢?下面,樸新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數學教學策略。

  一、沒有仔細審題的習慣,看不清楚題目下筆

  由於小學生感知事物不具體,比較籠統,常常注意到一些孤立的、感覺上的現象,很少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聯絡和特徵。在計算時,有時沒看清題目就下筆,抄數字時會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情況,比如:把“8”寫成“3”,將“42”倒寫成“24”;把“×”寫成“+”等。有時候,脫式計算中在上一步中的數字到下一步就寫錯了。這種現象在小學低年級學生中尤為普遍,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特別將其重視。

  葉聖陶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養成良好習慣要從最細微的事物入手。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習慣,看清楚運算子號,弄清楚數字,明白運算順序。再者,計算四則運算時,遇到數字比較大、步驟多的計算題時,訓練學生冷靜、沉著的學習態度,就是簡單的計算題也要仔細。不要草率行事,演算時,書寫要規範,書寫整潔,方法合理。培養學生認真檢驗的好習慣。學生在計算時不能百分百肯定的,學會驗算。因此,教學中我們培養學生計算時養成自覺審題和自覺檢驗的好習慣,把檢驗作為計算題不可缺少的環節。

  二、算理模糊,張冠李戴

  有些教師認為,計算題教學沒有什麼算理可講,學生只要死記硬背法則,反覆進行題海演練就可以達到正確、熟練的要求。我們不能想象一個連基本的計算原理和方法都不清楚的學生怎麼能靈活、簡便地進行計算呢?更不用說一些有難度的技巧性特別強的計算了。

  比如,有些學生在運用簡便計算時愛出現錯誤,究其原因,學生沒弄清算理,任憑自己的假想進行簡便計算,將運算順序搞錯。比如在小數簡算的計算過程中,42.56-***6.8+2.56***可以變成連減法,進行簡算,而類似的42.56-***6.8-2.56***就不能簡算,去括號後要變成42.56-6.8+2.56,而有的學生卻不明算理,去括號後變成連減法,導致計算錯誤。因此,在教學計算題時,既要重視算理,又要揭示計算規律,使算理與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在直觀的、數形結合的實踐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深刻地感悟數學計算的道理,明白算理,這樣才能很好地掌握計算的方法,並運用到具體的運算實踐中去,不斷提供運算的能力。

  2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過硬的口算能力

  1、課堂上注重口算訓練 教師在授課之前,結合本節內容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是提高學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2、學生相互出題 對答式的口算練習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口算水平,而且還有助於融洽學生間的關係。

  3、家、校結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 家長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較快的反應能力,在飯前、飯後閒談的時間中,抽出幾分種的時間,與孩子對答式的口算練習,再配合適當的獎勵,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鼓勵孩子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 譬如,讓孩子跟父母外出購物時,幫助家長口算用的錢數,也是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反應能力的有效途徑,並能激發、培養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5、強化性的口算練習,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 間隔一段時間,出示部分口算題,讓學生進行口算比賽,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這對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輔助作用,但要注意防止學生產生逆反心理。

  3提高小學三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

  加強對學生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

  學生在做數學題時容易出現看錯題、抄錯符號或結果、書寫不規範、數位沒對齊等不良的計算習慣,導致計算的正確率低。教師應將學生計算習慣的培養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幫助其養成負責的學習態度、良好的計算習慣,防止出現計算錯誤,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在計算訓練時,要求學生一定做到看、想、算、查、驗相結合。

  “看”是要求學生對數學問題的題目進行校對,做到不錯不漏,抄寫後要與題中的資料核對,檢視計算數位是否對齊;“想”是先審題再動筆,弄清題意再計算,先求準後求快;“算”是認真計算,碰到數字大、步驟多的計算試題時,要冷靜思考並耐心計算,無論題目難易都認真應對,演算時要注意書寫規範、方法得當、數位對齊;“查”是認真檢查,先查計算方法是否得當,再看數字符號是否抄錯,小數點會不會錯寫或漏寫;“驗”是計算過程的重要環節,確保計算的準確。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書寫習慣,如要求學生書寫規範,端正學生的計算態度等,使學生的數學計算以乾淨、整齊的卷面呈現。

  認真對待錯題集

  學生做錯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正確對待錯題是學生提高數學成績的助推器。一般來說,學生在數學練習中出現的錯誤都具有相通性和普遍性。在剛開始發現錯誤時就及時糾正,對學生矯正不良的計算習慣及方法非常有益。在教學實踐中,對於學生的計算錯誤,教師不要馬上批評,應該讓他們自己先找出錯因並改正,教師及時地在其作業本上寫上鼓勵性的評語,提出期待性的目標。這樣,學生慢慢會養成不再畏懼出錯、認真對待錯題並進行整理的習慣。

  對於學生在數學計算中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能急於求成,要允許他們有個改正的過程,幫助學生找出錯題的典型,師生共同分析錯因。對那些形近而易錯的題型進行整理,讓學生進行對比訓練,克服其害怕出錯的心理,增強其計算正確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