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德守法制手抄報簡單

  法律研究的目的是一種預測,即對公共權力通過法院的工具性的活動產生影響的預測。怎麼做一份簡單的講道德守法制的手抄報嗎?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供大家閱讀和參考。

  圖片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圖片5

  資料1

  1、法立於上則俗成於下。——蘇轍

  2、法律不可能給每個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於全體和大多數人,我們就該滿足了。——李維

  3、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面前人人是平等的。——波洛克

  4、法律的基礎有兩個,而且只有兩個……公平和實用。——伯克

  5、法律的力量應當跟隨著公民,就像影子跟隨著身體一樣。——貝卡利亞

  6、法律的真正目的是誘導那些受法律支配的人求得他們自己的德行。——阿奎那

  7、法律的制定是為了保證每一個人自由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為了束縛他的才能。——羅伯斯庇爾

  8、法律地在暴力面前是沒有發言權的。——西塞羅

  9、法律規定的懲罰不是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是為了公共的利益;一部分靠有害的強制,一部分靠榜樣的效力。——格老秀斯

  資料2

  法律道德

  什麼是法律?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行為規範;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是對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範;是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範。所以我們又常常把法律稱為“國法”。

  因此,一直以來,法律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很遠的。其實,法律就在我們身邊,因為法律與道德是分不開的,那麼法律與道德的關係又是什麼樣的呢?

  有這麼一個故事:

  某村的張大爺一生操勞,撫育了六個兒子,他用全部財力和滿身疾病換來了兒子們的成家立業。長子承包村裡的魚塘,一年純收入三萬餘元,但對老人卻“一毛不拔”,其他幾個兒子也拒絕贍養老人。張大爺孤獨地住在村外簡陋茅屋裡,靠鄰里接濟度日,也無錢看病,村委會幹部多次出面調解,要求六個兒子共同贍養老人,但六個兒子卻互相推脫,老人的生活一直無人照顧,村裡人對此義憤填膺,主動幫助老人打官司。法庭調解無效後,判決六個兒子每年共同支付張大爺三千元贍養費,共同承擔醫療費用。

  這樣的故事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在道德無法差遣人們去負起應負的責任時,法律就會體現出它的強制性。

  大千世界,紛繁複雜,法律制定得再多,也不能詳盡地規範社會生活的所有方面,法律可以嚴禁遺棄、拒絕贍養老人的行為,但卻無法使人們自覺地尊敬老人。道德則涉及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深入人們的心靈,以特定的方式在更廣的範圍內約束人們的思想和行為。

  所以,法律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法治與德治同樣重要,必須把兩者結合起來。現在的中國便是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人民群眾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因此,我們應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

  那麼,我們青少年該如何護法、維德呢?

  我們應該要增強法制觀念,自覺地守法、護法,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以此,來維護法律與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