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溪棹歌閱讀答案

  《蘭溪棹歌》是唐代詩人戴叔倫創作的名篇。此詩描寫了春夜蘭溪江邊的山水美景和漁民的歡樂心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蘭溪棹歌》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習題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蘭溪棹歌》原文閱讀

  涼月如眉掛柳彎,越中山色鏡中看。

  蘭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

  《蘭溪棹歌》閱讀習題

  1.詩的第一句從什麼角度寫,第二句從什麼角度寫,這兩句詩勾勒出一個怎樣的境界?

  2.整首詩,從頭至尾沒有寫到“人”,也沒有寫到“情”,而讀來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問:詩中的人是怎樣的形象?情是怎樣的情?

  3.前人評論這首詩時認為“涼“字用得最生動傳神。你同意這種說法嗎?為什麼?

  4..對蘭溪山水的美妙景緻,作者主要是通過“ ”一詞啟發讀者去想象的。

  5.“半夜鯉魚來上灘”一句極為生動傳神,寫活了詩歌意境,請你發揮想象,對這句詩的畫面加以描寫。

  《蘭溪棹歌》閱讀答案

  1 答:仰視低頭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蘭溪山色,朦朧飄渺,使人如同墜如仙境。

  2 答:寫出漁民欣快歡暢之情,整個畫面使人感到蘭溪山水充滿著蓬勃生機。

  3.同意。一個“涼”字既寫出了月色的秀麗明朗,又點出了春雨過後涼爽宜人的氣候,更與後面的“鏡”字相照應,表達出了月光明潔,水色清澈的優美意蘊。有力地襯托了詩歌意境的創設。

  4.鏡中看

  5.示例:魚搶春***新***水,***調皮地***湧上溪灘,***撥鰭擺尾***啪啪蹦跳

  《蘭溪棹歌》閱讀賞析

  這是一首富於民歌風味的船歌。全詩以清新靈妙的筆觸寫出了蘭溪的山水之美及漁家的歡樂之情。

  歌唱當地風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劉禹錫《踏歌詞》***取景多在日間。因為在麗日豔陽照映下,一切景物都顯得生氣蓬勃、鮮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們的美。此篇卻獨出心裁,選取夜間作背景,歌詠江南山水勝地另一種人們不大注意的美。這是它在取材、構思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涼月如眉掛柳灣",首句寫舟行所見岸邊景色:一彎如眉的新月,對映著清冷的黑暗,正低掛在水灣的柳梢上。雨後的春夜,月色顯得更加清澄;時值三月***從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條已經垂縷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於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鏡中看",此句轉寫水色山影。浙江一帶古為越國之地,故稱"越中"。"山色鏡中看",描繪出越中一帶水清如鏡,兩岸秀色盡映水底的美麗圖景。句內"中"字復迭,既增添了民歌的詠歎風味啊,又傳遞出夜間行舟時於水中一邊觀賞景色,一邊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船繼續前行,不覺意間已從平緩如鏡的水面駛到灘頭。聽到灘聲嘩嘩,詩人才聯想到連日春雨,蘭溪水漲,灘聲聽起來也變得更加急驟了。在灘聲中,似乎時不時聽到魚兒逆水而行時發出的潑刺聲,詩人又不禁想到,這該是撒歡的鯉魚趁著春江漲水,在奔灘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間桃花開時,每有綿綿春雨。這種持續不斷的細雨,能使江水上漲,卻不會使水色變渾,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鏡的描寫,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則自無"山色鏡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見詩人觀察事物描寫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來比較黯淡朦朧,這裡特意選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覺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間本來比較寧靜,這裡特意寫到鯉魚上灘的聲響,遂使靜夜增添了活潑的生命躍動氣息。實際上,這裡所寫的"三月桃花雨"與"鯉魚來上灘"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灘聲喧譁而有此聯想,後者因游魚潑刺而有此猜測。兩者都是詩人的想象之景。正因為多了這一層想像的因素,詩情便顯得更為濃郁。

  通觀全詩,可以發現,這首船歌雖然以蘭溪之夜作為背景,但它著重表現的並非夜的靜謐朦朧,而是蘭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這,正體現出這首詩獨特的民歌氣韻,漁家的歡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