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8》教學反思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於學生學好各門功課,還有助於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本學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一課主要有兩個內容:一是堅持寫日記,二是愛護圖書,通過三年半的習慣篇的學習和平時習慣的培養,學生已經初步養成了一些較好的學習習慣。早在一、二年級時,我就注重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並經常貫徹要保護書籍的習慣。
大部分學生能做到愛護書籍,對於愛護書籍應該做到哪些要求,學生也能瞭然,所以,課堂上我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弄清圖意,啟發學生說說保護圖書的方法,並通過進一步討論交流來引導學生自我反思總結自己的習慣養成情況。
學生基本能總結,於是我把更多的時間放在了實踐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實踐修補已經破損的圖書,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顯然都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從不動手,因此,在課堂上,發現很多孩子都不會修補,即使會修補的也做得很粗糙,由此我讓學生總結,修補是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要做的,而且不管如何修補都不可能再恢復到原樣,因此關鍵還是要靠平時的愛護。
但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需要長期訓練,不斷鞏固,需要師生共同的毅力和耐力才能逐漸養成。對於學習習慣不夠好的學生來說更是如此,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更應該努力做到樹立典型,榜樣示範,耐心指導,持之以恆。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走,我們去植樹》教學反思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於課文內容淺顯,本課教學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絡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後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並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瞭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瞭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後,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字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朵杏花》教學反思
《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學的小故事。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前後兩次向孩子們查詢第一朵杏花開放的具體時間,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研究態度。這個故事告訴學生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本課的學習,以讀貫穿全過程,以不同形式的讀引導學生感悟、積累和運用語言。初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細讀,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抓住學生自學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課文第二段,著重指導讀好對話。這段對話大都沒有提示語,教學中,讓學生在讀中分清這些話分別是誰說的,並結合語言及前文內容,想想人物說話的語氣和神情,然後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朗讀體會“竺爺爺頃刻間像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竺爺爺走回書房,開啟筆記本,鄭重地記下了這個日子:清明節”等詞語,感受竺爺爺得到準確時間後的激動心情,感受他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燕子》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散文。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預習先完成課後第四題,課堂上教學第二自然段就結合課後第四題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品味出“吹拂”、“灑落”寫出了春風、春雨的柔和,“爛漫無比”表達了春天裡萬物萌發,顏色鮮明美麗,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說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說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絡,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
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絡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說說。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說出了:“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中國人歷來是喜歡春的,多少文人墨客都留下了春的印跡。本單元的課文可謂是多彩的春天。在《古詩兩首》中也安排了這兩首關於春天的詩,展現了春的多姿多彩。《春日偶成》是宋代詩人程顥的作品,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遊,觸景生情,意興所致而寫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了春日郊遊的愉快心情。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讀是目的,也是理解的手段。因此,在教學古詩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發現。
在指導學生讀通的基礎上,讓學生反覆朗讀詩歌,通過看圖、查字典、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讀透詩歌,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點寫出了春日的美麗。再品讀詩歌的三、四兩句寫了什麼內容?看看詩人是圍繞哪個字展開描寫的,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學習古詩的基礎,所以一眼就找到了詩眼“樂”,也就能感受詩人當時的心境了,也就能夠有感情地背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