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詞語盤點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是一篇敘事性課文,按照埋木廈──挖木匣──受到啟發的順序記敘。小編在此整理了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詞語盤點,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詞語盤點

  【木匣】

  〖理解〗

  木質的小型的盛物器具。

  〖例句〗

  他把一把玩具手放在一個木匣裡了。

  【玩意兒】

  〖理解〗

  指東西、事物。

  〖例句〗

  他喜歡收藏一些小玩意兒。

  【法西斯】

  〖理解〗

  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例句〗

  我們決不會忘記日本法西斯給中國帶來的災難。

  【躲避】

  〖理解〗

  有意避開或離開不利的情況。

  〖例句〗

  你不願見他就到屋裡躲避一下。

  【果然】

  〖理解〗

  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例句〗

  他說要下雪,果然就下雪了。

  【漸漸】

  〖理解〗

  副詞,表示程度或數量的逐步增減。

  〖例句〗

  過了清明,天氣漸漸暖和起來。

  【近義詞】

  躲避──迴避

  漸漸──逐漸

  原因──緣故

  難過──難受

  【反義詞】

  原因──結果

  難過──開心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課文

  戰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數,只會數到十。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了十步,就用鏟子挖起坑來。

  坑挖好了,他把一個木匣放進坑裡。木匣裡盛著各種各樣好玩的東西,有冰鞋、小斧頭、小手鋸和其他小玩意兒。他放好了木匣,蓋上土,用腳踩實,還在上面撒了一層細沙,免得被人發現。

  科利亞幹嗎要把這些東西埋起來呢?因為德國法西斯快打到他們的村子了。科利亞和媽媽、奶奶決定離開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裡的東西不能都帶走。媽媽把有些東西放進箱子裡,從家門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科利亞只會數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他的木匣。

  就在那一天,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到喀山去了,在那兒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亞長大了,上了小學,數數能數到一百多了。

  法西斯終於被趕走了。媽媽、奶奶帶著科利亞回到了故鄉。他們家的房子還在,屋裡的東西卻被法西斯搶走了。

  媽媽說:“不用難過,我們還有一些東西埋在地下哩。”

  媽媽從家門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興地說:“算術真有用。如果當初我隨便挖個坑把箱子埋了,現在就不好找了。”

  科利亞也拿來鏟子,從家門口向前走了十步,動手挖起來。他挖呀,挖呀,坑已經挖得很深了,還沒找到匣子。他又朝左邊挖,朝右邊挖,仍然沒找到。

  小夥伴們圍上來,都朝著科利亞笑:“你的算術不管事啦!也許,法西斯把你的寶貝挖走了。”

  科利亞說:“不會的,敵人連我們家的大箱子都沒挖走,還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嗎。這裡面一定有原因。”

  科利亞丟下鏟子,坐在臺階上,用手摸著腦門想。突然他笑起來,對小夥伴們說:“我知道是怎麼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時候我還小,步子也小。我現在九歲啦,步子比那時候大了一倍,所以應該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們看,我馬上會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亞量了五步,又動手挖起來,不多一會兒,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亞高興地說:“夥伴們,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還懂得了時間一天天過去,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

  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十六課《科利亞的木匣》教材分析

  主要內容:課文敘述在德國法西斯快要打來時,科利亞學著媽媽的樣子,在離屋門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後,科利亞回到家裡,在離屋門口十步遠的地方沒找到木匣子,經過思考,科利亞在離門口五步遠的地方找到木匣子。

  中心思想:課文通過敘述科利亞埋木匣、挖木匣的經過,說明隨著時間的變化,周圍一切都在不斷地變化,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用靜止的眼光看,要隨著情況的變化採取不同的做法。

  段落結構:這篇課文敘述順序比較清楚,是圍繞著“埋木匣”、“挖木匣”和“從中得到的啟示”來講的,可以把課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3自然段***講科利亞埋木匣。第一節先講挖坑。第二節科利亞埋木匣。第三節主要回答科利亞埋木匣的原因。

  第二段***4—12自然段***講科利亞挖木匣。先講科利亞離家與回家。這裡寫得很簡略。接著講媽媽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亞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後講科利亞經過自己的思考,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癥結。

  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是第三段。講科利亞從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間一切都在變化,面對變化著的事物,不能採用固定不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