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製作數學手抄報圖片

  數學是符號加邏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劉徽的詳細介紹

  劉徽是公元三世紀世界上最傑出的數學家,他在公元263年撰寫的著作《九章算術注》以及後來的《海島算經》,是我國最寶貴的數學遺產,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數學史上的不朽地位。

  劉徽的數學著作,留傳後世的很少,所留均為久經輾轉傳抄之作。

  他的主要著作有:《九章算術注》10卷; 《重差》1卷,至唐代易名為《海島算經》;《九章重差圖》l卷。可惜後兩種都在宋代失傳。

  《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之初,共有246個問題的解法。在許多方面:如解聯立方程,分數四則運算,正負數運算,幾何圖形的體積面積計算等,都屬於世界先進之列。

  但因解法比較原始,缺乏必要的證明,劉徽則對此均作了補充證明。在這些證明中,顯示了他在眾多方面的創造性貢獻。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進小數概念的人,並用十進小數來表示無理數的立方根。在代數方面,他正確地提出了正負數的概念及其加減運算的法則,改進了線性方程組的解法。在幾何方面,提出了"割圓術",即將圓周用內接或外切正多邊形窮竭的一種求圓面積和圓周長的方法。他利用割圓術科學地求出了圓周率π=3.1416的結果。他用割圓術,從直徑為2尺的圓內接正六邊形開始割圓,依次得正12邊形、正24邊形……,割得越細,正多邊形面積和圓面積之差越小,用他的原話說是“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於不可割,則與圓周合體而無所失矣。”他計算了3072邊形面積並驗證了這個值。劉徽提出的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奠定了此後千餘年來中國圓周率計算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2:中國畫也畫得好

  宋代的文學家蘇軾,不但詩詞寫得精彩,中國畫也畫得好。傳說有一位廣東的狀元,名叫倫文敘,為蘇軾畫的《百鳥歸巢圖》題了一首奇怪的詩:

  畫的標題中說是“百鳥”;題詩中卻不見“百”字蹤影,似乎只管數鳥兒有多少隻:一隻,又一隻,三、四、五、六、七、八隻,數到八就結束,開始發表感想了。畫中的鳥兒,究竟是100只呢,還是8只?

  要解開這個謎,可以把詩中關於鳥兒只數的數字寫成一行:

  1 1 3 4 5 6 7 8

  這些數合在一起,與100有沒有關係呢?

  通過觀察,發現可以用這些陣列成一個算式,計算結果恰好等於100:

  1+1+3×4+5×6+7×8=100。

  原來,詩中的第二句不能讀成“三、四、五、六、七、八隻”,而應該讀成

  三四、五六、七八隻。

  其中的“三四”、“五六”、“七八”,都是兩數相乘,得數分別是12、30和56。連同上句的1只、又1只,全部加起來,隱含著總數是“百”。

  天生一隻又一隻,

  三四五六七八隻。

  鳳凰何少鳥何多,

  啄盡人間千萬石。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