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資料_小學生數學手抄報精美圖片

  數學中有很多的公式和原理,但是製作手抄報的時候可以將這些公式放進去,增加自己的記憶,也方便運用。 下面是由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數學手抄報 ,希望能夠幫助你們: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欣賞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一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二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三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四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五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六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圖片七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資料1:現代數學的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由於技術和工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數學嚮應用方向的發展。運籌學的誕生是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它包括以下4個主要分支。對策論。1944年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合著的《對策論與經濟行為》奠定了現代對策論的基礎,把對策研究從古代的軍事政治領域擴大到了社會經濟生活領域。

  規劃論。它主要研究計劃和管理工作中的安排與估值問題,用數學語言描述便是:研究某一目標函式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通俗的例子是:要去某地時,考慮有幾條路可走,走哪一條最快最省力。它的內容包括線性規劃、非線性規劃、動態規劃等。前蘇聯科學家康特洛維奇1939年出版的《生產組織與計劃中的數學方法》是這方面的早期著作。50年代以來西方出版了許多規劃論著作。排隊論。它的目的是解決“怎樣才能使服務系統的效率最高”的問題。

  1908年出版的丹麥人愛爾朗***A.K.Erlang***的《排隊論在丹麥電話系統中的使用》是這方面最早的著作。隨著本世紀服務性行業的發展,排隊論的研究和應用都有了新的進步。

  最優化方法。F.約翰於1948年發表的《以不等式作附加條件的極值問題》一文是這方面最早的文獻。最優化方法也就是尋找最好的方式,以達到最優的選擇或目標。1953年,美國人 j.基弗提出了優選法中的0.618法。中國數學家華羅庚***1911~1985***推動了優選法在工生產方面的應用。

  突變論是法國人託姆於1968~1972年間創立的一種新的數學學科。英國人齊曼、前蘇聯科學家阿諾爾德等人都先後發表了一些突變論內容的文章。這些最早從事突變論研究的人原先都從事拓撲學研究***拓撲學是19世紀以來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學科。最初的拓撲學研究圖形彎曲、變形、拉大、縮小後仍然保留的性質,現代拓撲學是研究微分流形的拓撲學***。傳統的數學分析主要著眼於連續函式,對發散和間斷的函式曲線無能為力,突變論試圖對系統的不連續過程和狀態跳遷進行數學分析。

  模糊數學方面最早的文獻是美國加州大學札德***L.A.Zadeh***於1965年發表的《模糊集合》一文。這是一個嶄新的概念。傳統的數學是精確的科學,所處理的是概率等於1的值或事件。模糊數學處理的值是一個連續的量,概率在1和0之間***最淺顯的例子是僅僅根據人的聲音來判斷這個人是誰***。從某種意義上,模糊數學襯托出了傳統數學的侷限性,界定了傳統數學的範圍,提出了全新的數學概念,突破了原有的數學領域。目前模糊數學在模式識別中已有了成功的應用。

  概率論是研究大量偶然現象的數學學科。卡當、塔塔利亞、帕斯卡、費爾瑪、惠更斯等人最早研究了賭博中的概率。雅各?伯努利的《猜度術》、英國人德莫瓦佛的《機會的學說》和辛普生的《論機會的性質與規律》法國人布豐的《或然算術試驗》和拉普拉斯的《分析概率論》等,都是概率論的早期著作。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科學家柯爾莫果洛夫給出了影響很大的概率公理體系。

  數理統計是概率在具體領域中的推廣。它的中心任務是研究怎樣合理地蒐集資料,並利用這些資料對隨機變數的數學特徵、分佈函式進行估計、分析和推斷。英國人費歇爾***1890~1962***是數理統計學科的奠基人。

  關於五年級的數學手抄報資料2:與世隔絕的天才數學家

  他可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破解了數學界“七大千年難題”之一,他同時是位高深莫測的隱士。視金錢、名譽和地位如糞土。數學就是他的全部。他就是40歲的俄羅斯數學家格力高裡·佩雷爾曼。

  2006年,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茨獎”將於8月22日在西班牙馬德里揭曉,據《自然》雜誌的線上新聞報道:贏得本年度“菲爾茨獎”的,就是破解“龐加萊猜想”的佩雷爾曼。離頒獎只有5天時間了,可國際數學家大會還是遲遲得不到佩雷爾曼是否出席的回覆。科學界普遍認為,他很可能拒絕這個獎項和100萬美元的獎金。不過這並不令人驚訝,10年前。他就曾拒絕歐洲數學協會頒發給他的傑出青年數學家獎。

  1905年,法國人亨利·龐加萊提出了一個著名的猜想:在一個三維空間中,假如一條封閉的曲線能收縮成一點,那麼這個空間一定是三維的圓球。這就是“龐加萊猜想”,它對用數學語言描述宇宙空間形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6年前,美國克萊研究所將它列為“七大千年難題”之一,每破解一道難題可獲獎金53萬英鎊。曾有3位美國人部分地破解了這個猜想,並因此都獲得了“菲爾茨獎”。而佩雷爾曼的貢獻在於,他為最終解開這一猜想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綱領。可佩雷爾曼早就明確表示過,對這筆獎金一點都不感興趣。

  在聖彼得堡研究“龐加萊猜想”的10年間,佩雷爾曼過著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他不作演講,不向科學雜誌投稿。拒絕與媒體對話。就連《自然》《科學》這樣聲名顯赫的雜誌採訪。他也不屑一顧。據說.以前他還用***曰答數學問題,後來竟發展到對這種非面對面的交流方式也極為痛恨。他把破解“龐加萊猜想”的幾篇重頭論文,放在了網際網路上的一個數學文獻庫裡。只簡單地寫了一句“就是這個”。

  哈佛大學的阿瑟·賈菲對此評論說:“佩雷爾曼厭惡炫耀和個人崇拜。他把這一點發揮到了極致,甚至讓人們覺得他有點瘋狂。”牛津大學的杜桑·拖雷教授則表示:“佩雷爾曼與數學界相當疏遠,他對金錢不感興趣。對他來說,最高的獎賞就是證明他的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