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我覺得高考狀元的學習方法常常是與一般的同學即廣大中等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完全脫節的,中等生需要一種專門適用於廣大中等生學習方法。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高考狀元學習技巧
該部分是對同學們學習思路的澄清與引導,不是可有可無的內容,希望同學們認真理解。
一、日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中等生同學在平時成績不理想時,常常將此歸結為自己學習和接受能力太差、或者基礎不夠紮實,事實上真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至少對於平時成績在80分以上的同學來說這樣的結論是不成立的。
對於平時成績在80分以上的中等生而言,這部分同學基本上都有取得理想成績的能力,只是這種能力還處於潛藏狀態***即由於中等生學習能力相對有限,因此第一遍學習後對相關內容僅有部分的掌握,但在考場上時常感覺有勁卻使不出,尚不能在試卷上體現出來的能力***,但這些可觀的潛藏的能力由於沒有被明確化,因此基本上處於被“廢棄”的狀態,你的成績也因此不能常常被 “大打折扣”。 因此要將這部分處於潛藏狀態的能力顯化,使之在高考中充分體現出來。但潛藏的能力顯化即基礎的夯實並不是非要中等生的能力所難以達到的“總結與反思”,而是完全與中等生的學習能力與習慣無縫對接的方法——複習,不是常規意義上的複習,而是能引起同學們興趣的且可持續進行的複習,在方法部分詳細講解。
二、應試能力存在的問題
1、大部分中等生在考場上發揮總是 “平常”甚至“失常”而不是 “超常”
考場上的“超常”發揮並不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要對應試能力紮實學習,你就可以做到“超常”發揮,並且是一種“穩定的超常”發揮。
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紮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解題能力是基礎——也僅僅是基礎而已,因為同樣的基礎體現在高考成績上會有多樣的表現:同樣的基礎,有的同學能考110多分,有的同學僅能得90幾分;有的能考100分,而有的只能得70多分、80分。這樣的現象並不是很極端而是一種普遍的現象,或許你會認為這只是個別同學臨場發揮欠佳而有的是超常發揮而已,言下之意即這是偶然的,是可遇不可求的。
當然不能排除個別同學確實會偶然性的超常發揮,但我們要說的是每個同學都可以達到所謂“超常發揮”的能力,且是讓這種所謂的“超常”成為一種穩定的狀態,這就是應試能力的培養。
2、所謂的應試能力其實是容易達成的,只是急躁的心態以及過於緊迫短暫的應試能力學習時間阻礙了你對它進行有效的學習
比如,針對選填題這兩類題型的解題方法就有很多種——特例法、分析法、數形結合法等等,一些同學會想:這麼多的方法誰能熟練掌握啊?在考場上誰能那麼有意識清晰地明白用哪種方法啊?其實選填題的解法不過就那麼八九種,而且常用的也不過四五種而已。
如果要說掌握這些很有限的幾種方法都覺得是要求過高的話,那複習數學需要你掌握的知識點和方法又有多少?因此要掌握這些方法不存在任何難度,只是你從來沒有用哪怕很少的時間來有意識地學習它而已。大題部分同樣如此,需要對通過多次有意識的“踩題點”就可順利突破大題關,下面講解,在此不表。
應試能力的本身就是一門學問,只是在日常繁雜的複習中很大同學都忽視了這個常識,如果說三年時間的學習是“畫龍”,那麼在三個月的零碎時間中的對應試能力的培養就是“點睛”之筆,因為它能讓你擺脫讓人苦惱的“發揮失常”,而使可遇不可求的“超常發揮”變為一種“穩定的能力”狀態,它可以使你在“穩定的”發揮下成績就能有大幅度的提高。
高考有效的複習方法
***一***解決問題的思路
你是不是常覺得成績比你的實際水平低20分,甚至更多?潛藏的能力的明確化就能使成績反映你的實際水平——使你的成績提高20分,甚至30分,這不是電視購物般的語言,而是切實可以實現的,不是個別體現能實現,而是大部分的中等生都可實現的。當然前提是前兩年你曾在數學上努力過,但成績始終不理想,這部分同學的頭腦中才具體客觀的潛藏的能力,如果你在該學科未曾付出,那麼使本方法也難有效果。
回到正題。
造成潛藏能力不能顯化的原因在於廣大中等生幾乎全是“一遍式的學習”*** 即學過一遍的內容和做過一遍的習題以後就不再理會了***,要解決這個問題最老生常談的方法就是“總結與反思”,但在此要說明的是“總結與反思”是大多數中等生的能力所難以企及的,廣大中等生需要與自身的學習能力與習慣無縫對接的方法,其中能讓絕大多數中等生容易上手、且可持續運用的方法是重複,但不是通常所理解的機械的、不能引起同學們興趣的重複,而是能引起同學們興趣的、可持續進行的複習***“有機的複習”,區別於常規的“機械式複習”***——倒追式複習,在此不表,將在下面詳細講解。
回到“一遍式學習”的問題,要切實解決這個問題,不是中等生難以掌握的“總結與反思”,而是對第一遍學過內容進行“有機的複習”。那麼為什麼要複習呢?以下做出有說服力的講解:
第一,為了讓同學們更容易地理解這個道理,我們用猴子掰玉米的故事打比方來說,第一遍學習只是掰玉米“掰”的階段,而要取得收穫,還要將已經掰下來但還扔在地上的玉米最後回頭 “撿”起來放到筐子裡才算是已經收穫了,而這個“撿”的環節就是“複習”的環節。
第二,學的過程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所謂“自下而上”是指這個過程是將知識弄“懂”以及將題解出來的過程,好比是將附著在玉米稈上的玉米棒子“掰”下來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如何將知識弄“懂”及如何將題解出來上面,好比將玉米掰下來,這個過程雖然需要付出大部分的精力,也是最終取得收穫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步驟,但它畢竟只是其中一步而已,要取得最終的收穫,你還要經歷一個“撿”的環節。
第三,如果說“學”需要付出七八成的精力,那“複習”只要付出百分之二三成可,就像收穫玉米一樣,“掰”的過程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而“撿”卻相對容易很多。
第四,“複習”時間只是“學習”所用的時間的20%,但將潛藏能力顯性化的效果確是學習所獲得的明確效果的幾倍,此即說明“複習”的事半功倍的效果。“複習”是能使撬動你高考成績的槓桿。
***二***具體的方法——以真題為框架的倒追式複習
1、以真題為框架
一套真題就是一個短期複習計劃。
以真題為框架,即以每一套真題作為一個小週期***7~10天***複習的綱領性檔案。以真題為框架就是以每一套真題作為一週的周計劃,這樣每一週就都可以按這一套真題的內容進行固定流程式的複習;8~10套真題下來,整個第二輪複習的三個月左右時間就都可以進行如此有計劃、有條理的周而復始的複習了。
真題就是最好的複習計劃,每一套真題就包括了所有的知識板塊;而且重點板塊的內容會重點命題,且重複率高,因此以8~10套真題為框架,就能做到對重點章節的重點命題線索做到多次針對性的複習,就能夠形成對數學試題的一種“親切感覺”——即一種“踩題點”的本領。
2、倒追式複習
對於中等生來說,倒追是夯實基礎易行有效的方法;以真題為導索的倒追式複習,就是激活了思維,對複習的內容有了針對性、有了興奮點。
所謂倒追,其實就是通過真題返回到複習資料這樣一種逆向性的題海戰術。在以真題為框架的複習中,以一道真題為導索,即當你做了一套真題後,然後以其中的題目——比如一道涉及到等比數列通項公式的填空題——為出發點,根據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即數列通項公式返回到第一輪或第二輪的複習資料,再次複習相關知識板塊比如等比數列部分的內容。
以一道真題為導索,那就是在解答這道真題時發現自己在該部分知識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然後倒追回複習資料的相關內容進行復習時,自然會對存在不足的地方尤其關注,這就是激活了思維,對複習的內容有了針對性、有了興奮點,因此在就會對該部分內容的複習就更加有效和穩固。
反之,普通的複習是一種機械式的複習,在複習時沒有目標,難以產生針對性和興奮點,一遍複習過後難以在頭腦中產生深刻的印象,這種複習方式效率的低下導致同學們對第一輪內容的回頭複習失去信心。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