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有效溝通

  溝通,溝可以通,也可以不通,有時溝了也不通,但不溝一定不會通。下面小編整理了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01

  1、要尊重孩子。

  比如說:遇到孩子鬧著哭著要賣玩具。如何滿足孩子願望呢?遇到這樣的事情,正好是培養孩子多動腦子的思維習慣。我的做法時,兒子第一次提出來我是不會買的,但我會引導兒子:想出三個買這個玩具的理由來說服爸爸媽媽。當兒子說出第二個理由時,我表現出半想買半不想買的猶豫,給兒子一點希望,兒子看著有希望了,又去想第三個理由,只要兒子能找到三個理由,再貴的玩具我都會給他買。這樣做使孩子學到了多動腦子的甜頭。在與孩子溝通某件事情時,無論是行為還是語言要處處尊重孩子,尊重是溝通的出發點。

  2、理解孩子語言背後的潛臺詞。

  不管是孩子與家長、還是家長與孩子溝通,都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是為了發脾氣,更不是為子誰制服了誰,問題解決了才是有效溝通。

  家長總是滿足不了孩子的願望,這個現象背後的本質是什麼呢?還用孩子哭著、鬧著賣東西這件事,想想孩子哭、鬧、要買玩具,這三種行為背後的潛在語言是什麼?他是為尋求大人、家長的關注!。不妨,此時坐好,安靜地、全神貫注地傾聽孩子,停下手邊的工作,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們在意的,我們在認真地聽、在注意著你所說的問題和你的感覺。因為需要孩子被人注意、關注、讚美這樣的感覺,只因為年齡小,而不會表達:”你陪我、關注我“這樣的心理需求,他會藉助有形的、可見的玩具,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有時會用毀物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在家裡夫妻之間也不會或不主動表達雙方的情感需要,而也常會讓對方猜猜來示意,結果可想而知,因為自己絕不是彼此肚裡的蛔蟲。大人如此,何況孩子呢?

  3、父母要和孩子共同確定要遵守的規則。

  和孩子設立規則時,不僅是給小孩子設定,大人也要有規則;同時,設定規則時鼓勵孩子參與規則的制定與修改,如果孩子參與制定某種規則,他會樂於遵守該項規則也不會對其產生反感。約定後好的,要遵守,即使爽約,一定要兌現承諾。記得兒子小學二年級時,我的一次爽約,不得不面壁了十分鐘,兒子至今時不時用此事調侃我,現在大學畢業的他,行事為人謹慎,承諾了的事情必定履行。

  4、在孩子面前放下權威。

  親子溝通,互動中,當放下“媽媽”權威時,溝通才真正開始。記得兒子上大二時,就督促、引誘、找人當說客提醒孩子考研,直到準備上大四時,他和我們之間有一次嚴肅對話:我是你們親生的嗎?***以此題目還寫了一篇博文呢***。孩子,無論哪個年齡段,他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思想、主見。作為父母我們是生了他,養著他,但他絕不附屬於父母。所以,平等交流,也是有效溝通的因素之一。

  孩子為了獲得到某一要求,常常用“鬧“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同時,用這種方法也控制了家長。是什麼讓孩子知道了用”鬧“能控制大人呢?遇到問題是”堵“還是”引“?我們做了什麼讓孩子來哭、鬧呢?是什麼言行把孩子培養成了這樣?是榜樣!是榜樣的力量。

  如果一個東西沒有及時得到,正是孩子學會承擔、學會延遲滿足、鍛鍊孩子自控力的極佳機會,也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

  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方法02

  調整

  誰都有心情不好、不爽,想發洩的時候,要是遇上孩子恰好不聽話,是不是正好找到了發洩口。是啊,熊孩子該教訓,你又找不到氣往哪出,一舉兩得!關鍵是孩子相對你來說是弱勢群體啊,你批評了又能怎樣,他又不是你的老闆、不懷好意的路人 ,這些人給你的氣你不能撒,你可以撒給孩子啊,他們又不會反抗!

  是嗎?孩子真的不會反抗嗎?上文中菲菲是用什麼反抗的呢?她是用弱勢群體獨有的方式反抗你。不僅如此,發洩時滿滿的負能量都會加之於孩子身上,你發洩越多他也會越來越浮躁、暴戾,難以控制自己。

  所以,面對孩子時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別因此影響到他,這才是你該做的。如何調整?告訴自己將要面對十分重要的事***教育孩子***,情緒低落不止做不好,還會影響對方情緒,讓自己更難受。如果實在要宣洩,找個沒人的地方,或者晚上向老公***老婆***傾訴吧!

  共情

  情緒不好時,儘量別影響到孩子,給他灌輸負面情緒,但這不等於一定要隱瞞你很煩躁、不高興這個事實,有時甚至可以明確的告訴孩子自己心情不好、遇到了哪些困惑,做到與孩子的共情。

  菲菲媽開始的做法是不錯的,告訴孩子她心情不太好,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她不是不疼媽媽,只是還不能完全感受心情不好時什麼滋味,在她心裡會認為媽媽陪我看看動畫片心情可能就好了。

  共情可以是經常性的動作,要把孩子當作自己的朋友,經常與他說說心裡話,讓他慢慢體會你的喜怒哀樂,漸漸明白心情好壞的程度,這不是可量化的,而是你們共同生活得來的默契,你把他作為朋友換來的理解。

  技巧

  如果說和孩子溝通技巧重要,那心情低落時技巧就更重要了。一個陰森的臉已經讓孩子感到被烏雲籠罩了,如果再來幾句:“還不快寫作業,是不是今天不打算睡覺了”“寫的什麼東西啊,重寫”“本來就夠煩的了,你就不能給我省點心!”基本上你與孩子的“樑子”算是結下了,就像菲菲媽一樣,前面都表現的很好,就因為這一句便徹底讓孩子不理她了。

  什麼技巧能讓孩子理解自己呢?順著他來,並提出條件!只要孩子提出的條件不是太過分,在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儘量順著孩子來吧,不過也要孩子付出點代價!這是避免你受不了吼他,對他造成傷害最好的辦法。

  就像菲菲媽一樣,如果她能溫柔的對孩子說:“媽媽再躺5分鐘就給你聽寫,你一會叫媽媽好不好,不過你要認真寫啊,前面這些就不太整齊,只有寫好了咱們才能看動畫片。”首先答應了菲菲會給她聽寫,然後提出讓菲菲叫媽媽、把字寫好這兩個任務,只有完成好了任務才能獲得最後看動畫片的獎勵,孩子既達到了目的還有收穫,這才是真正的技巧!

  此外,和孩子溝通過程中,儘量降低聲調,一是可以抑制自己的負面情緒,使自己更平和;二是可以降低孩子的牴觸、逆反心理,更有利於交流;三是也為孩子做了個表率,讓他也無法用高聲調。

  情緒不好的時候,儘量別教育孩子,這時的你不是好榜樣。如果真不可避免那就先調整好自己,用共情讓孩子理解你,再來小技巧讓他乖乖就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