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成語故事
成語是各種自然語言中都存在的共性現象,人們很久以前就注意到成語作為一種特殊的語言單位在言語中所起的作用,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小學一年級成語故事
:暗箭傷人
那年夏天,五月裡,鄭莊公在宮前檢閱部隊,發派兵車。一位老將軍潁[yǐng]叔考和一位青年將軍公孫子都,為了爭奪兵車吵了起來。潁叔考是一員勇將,他不服老,拉起兵車轉身就跑;公孫子都向來瞧不起人,當然不肯相讓,拔起長戟飛奔追去。等他追上大路,潁叔考早已不見人影了。公孫子都因此懷恨在心。
到了秋天,七月間,鄭莊公正式下令攻打許國。鄭軍逼近許國都城,攻城的時候,潁叔考奮勇當先,爬上了城頭。公孫子都眼看潁叔考就要立下大功,心裡更加忌妒起來,便抽出箭來對準潁叔考就是一箭,只見這位勇敢的老將軍一個跟斗摔了下來。另一位將軍瑕叔盈還以為潁叔考是被許國兵殺死的,連忙拾起大旗,指揮士兵繼續戰鬥,終於把城攻破。鄭軍全部入了城,許國的國君許莊公逃亡到了衛國。許國的土地於是併入了鄭國的版圖。
象公孫子都那樣趁人不備暗放冷箭的,就叫做“暗箭傷人”。不過,作為成語卻並不限指以暗箭為凶器,凡是採取任何不光明的手段暗地裡伺機傷害別人的,都可叫做“暗箭傷人”。這裡不妨講一講關於宋朝人劉攽[bīn]的故事。
劉攽,字貢父,據說頗有文才,尤其精於歷史的研究,曾參加司馬光主編的《資治通鑑》的編寫工作。宋朝邵博的《聞見後錄》中有他的一段故事,看來此人還相當幽默。故事說:有一次,有一位“中司”***官名,即“御史中丞”,專負彈劾監察之責***想發動同僚攻擊某人。有人問劉攽,某人是否真有什麼劣跡,中司竟要鳴鼓攻之。劉攽很冷淡的回答道:“中司自可鳴鼓兒,老夫難為暗箭子!”
:蘇秦刺股
古時候,有一個學者叫蘇秦。蘇秦自幼家境貧寒,連書都讀不起。為了維持生計和讀書,他不得不時常賣自己的頭髮或者幫別人打短工,後來又離鄉背景到了齊國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學習,蘇秦認為自己已經把老師的本領都學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別老師和同學,去闖蕩天下。但是一年後不僅一無所獲,連錢也用完了。他只能穿著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時,蘇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爛骯髒不堪,滿臉塵土。妻子見他這個樣子,搖頭嘆息,繼續織布;嫂子見他這副樣子扭頭就走,不願做飯;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還暗暗笑他活該!
蘇秦看到家人這樣對待他,十分傷心。他關起房門,不願意見人,對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認小叔子,父母不認兒子,都是因為我不爭氣,沒有好好學習。”
他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書本,發憤讀書。他每天讀書到深夜,有時候不知不覺伏在書案上就睡著了。第二天醒來,都後悔不已,但又沒有什麼辦法不讓自己睡著。有一天,讀著讀著實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撲倒在書案上,但他猛然驚醒——手臂被什麼東西刺了一下。一看是書案上放著一把錐子,他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辦法:錐刺股***大腿***!以後每當要打瞌睡時,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讓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鮮血淋淋,目不忍賭。
家人見到這樣,有些不忍心,勸他說:“你一定要成功的決心和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這樣虐待自己啊!”
蘇秦回答說:“不這樣,就會忘記過去的恥辱!”
經過“血淋淋”的一年,蘇秦已經很有學問了。他又開始出去闖蕩天下,這一次終於事業有成,很有心得,開創了自己輝煌的政治生涯。
:映雪囊螢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