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從哪發聲

  唱歌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項技能,那麼有沒有想過,我們唱歌的時候是從哪裡出聲的呢?帶著疑問,小編查閱了一下資料。

 

  唱歌的發聲部位:

  一、發聲器官

  發聲器官是由喉和聲帶組成的,聲帶是歌唱的發音體,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發出來的。 聲帶位於器官上端的喉室內,是兩條近似白色的韌帶,兩條聲帶的前端連在一起,後端可以左右分合,吸氣時兩聲帶分開,呼氣時兩聲帶靠攏,使氣流受阻引起振動而發聲。

  聲帶靠攏阻擋氣流的能力越強,對撥出的氣息產生的壓力越大,發出的聲音就越純趴響亮。聲帶的拉緊、放鬆、縮短、伸長不同的調節與呼吸和共鳴相互配合,就能發出高、低、弧、弱不同的聲音。

  聲帶的運動和變化,是由喉室內軟骨和肌肉的動作來調節的,這些調節的動作無法直觀體現,也很難感覺,所以對發聲器官的訓練,必須在正確的呼吸基礎上,依靠呼吸的支援,保 持喉腔的穩定、放鬆、開啟、使喉腔內各個軟骨和肌肉的協調自如地工作。

  二、共鳴器官

  擴大和美化聲音的器官稱為共鳴器官。聲帶在氣息的衝擊下產生的聲音是微弱的,它必須在共鳴腔的作用下才能得到擴大美化。

  包括胸腔、喉腔、咽腔***分為喉咽、口咽、鼻咽***,口腔、鼻腔、頭腔***鼻竇、蝶竇、額竇等***,歌唱時依靠這些共鳴腔體的的共鳴作用,擴大和美化歌聲。

  不能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胸腔和頭腔***包括鼻腔和額竇等***。根據發聲的需要,這些腔體可以通過人的意識得以充分她運用。頭腔共鳴的聲音顯得年輕而能致遠,具有穿透力。

  胸腔共鳴能加強聲音的厚度和深度,讓聲音更結實而豐滿。

  可以改變***調節***形狀的共鳴腔是:喉腔、口腔和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和鼻咽腔***。

  口腔可大可小,舌頭能伸扎縮扎厚扎薄,可以在口腔內自如地活動;咽腔的肌肉可以收縮或放鬆,聲源器官喉頭能上下移動,這些機能狀態的調節,造成了上述腔體形狀的大小和空問的改變。因此,有憊識的鍛鍊、調節這些腔體的機能狀態,是我們獲取擴大的音量和 優化音質的重要途徑。

  人體的共鳴腔體是由大到小、由低到高排列的。胸腔體積最大適合低音共鳴,口腔、咽腔 次之,適合中音共鳴,鼻腔、頭腔體不嚏d、適合高音共鳴O但是,美好的聲音不是單—腔體的 共鳴所能達到的,而是靠三組的混合共振——混合共鳴,只是隨著歌唱中音高的不同,三組共鳴腔體的混合共鳴的比例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