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開啟口腔發聲的基本方法

  我們在唱歌發聲的時候總會要開啟口腔唱歌,那麼你知道發聲的時候怎樣開啟口腔唱歌最好?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發聲開啟口腔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發聲開啟口腔的方法

  口腔在吐字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重要的咬字器官——脣、齒、舌、顎等都在口腔裡,它是語音的製造場,同時,口腔又是有聲語的“中音區”共鳴腔。播音主持培訓老師提示掌握口腔控制的要領和技巧,做到“腔圓壁堅”,有一個“後開前有力”的口腔狀態,對增強字音的清晰度及圓潤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松下巴。在吐字發音過程中,下巴即下領向內微收,處於放鬆、從動的狀態,不能著意,更不能著力。如果開啟口腔的意識及著力點放在下巴上,不僅會導致喉部緊張發音費力、口型不雅觀,更重要的是由於口腔這個共鳴腔形狀不穩定,基本處於“大撒口”的狀態,因而使得聲音很難聽,顯得“傻氣”,如果形象和誇張地形容咬字的口腔狀態,正是“張口如打哈欠,閉口如啃蘋果”,它有利於咬字器官的靈活動作,其“腔圓壁堅”的口腔環境保證了聲音的圓潤和集中。播音主持培訓老師提醒大家開啟口腔的動作要領和練習,與“走正步”的訓練相同,先做好分解動作,心領神會,動作到位,形成習慣,最終到達輕鬆自然“開啟口腔”的綜合效果。有的同學平時說話的時候就有下巴用力的習慣,播音表達時更為明顯。他們誤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咬字有力,字音清楚。其實,下巴用力會使舌根緊張,煙管變窄,把字咬橫 咬死。咬字的力量應該集中在口腔的上半部和舌頭上,下巴則應該處於放鬆的狀態。

  挺顴肌。從上脣到顴骨的肌肉叫顴肌,發音時,顴肌提起,似興奮地要唱的感覺,又似笑的感覺,但這個笑,不是咧嘴笑。 打牙關。有人講話習慣不好,牙關很緊。兩頰肌肉鬆懶下掛***俗稱“拉著個臉”***,這個樣子口腔必然不開,音色發悶、發扁,還會影響吐字的清晰度:開啟牙關的動作要領是:說話時,上顎主動拾起。 播音主持培訓老師提示這一點很重要!

  開啟口腔,並非“張大嘴說話”,而是指發音時口腔內壁肌肉繃起,呈“腔圓壁堅”的狀態,亦即口腔裡邊的膛要大,使得各咬字器官運動自如,同時音波在口腔內能得到良好的共鳴,使發出的聲音圓潤響亮。口腔這個共鳴腔是人體發音共鳴腔中最容易控制。所以播音主持培訓老師告訴大家 不要急慢慢來 積累經驗。

  挺軟顎。是抬起上顎後部的動作,即軟顎部分向上用力,這個動作可以使口腔後部空間加大,並減少灌人鼻腔的氣流,播音主持培訓老師提醒這是為了避免過多的鼻音色彩。挺軟顎可以用“半打哈欠的動作來體會。同時,要減小鼻腔通道的***,以避免氣流過多的灌入鼻腔而造成濃重的鼻音。

  發聲的注意事項

  一、感覺喉音很重、緊迫、生硬、沉重、吃力,這樣的聲音容易使嗓子疲勞或嘶啞,影響自然的發聲。喉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失去氣息支援點,喉頭肌肉過於緊張,舌根用力下壓或過於上抬而產生的。糾正的方法是學習和運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找到氣息支援點,加強氣息控制能力練習發聲,使聲音集中靠前,下顎和舌根自然放鬆,減少喉嚨器官負擔,可多練習深呼吸,閉口哼唱“m”音發聲,還可以用輕聲的“u”音練習糾正。

  二、閉塞、晦暗的重鼻音,聽起來令人不悅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軟顎和小舌放得太往下,大舌後部抬得高,使氣流不能自然流暢地通過口腔流出,大部分氣流進入鼻腔內而產生重鼻音。糾正的方法是:放鬆大舌根部,稍抬高軟顎和提高小舌,使氣流暢通,從口腔直衝硬顎便可避免和減少鼻音。練習初期不要閉口哼唱和帶“m”的各種母音練習,以免進一步加重鼻音。可練習“a”母音,把口自然張開,使共鳴位置儘量靠前,還可在母音前***韻母***加一個“g”的聲母,使發音時小舌能自然的提高。

  三、顫抖音給人一種不穩定的波動的感覺。主要是由於緊張或激動造成的,有的則是故意模仿“波動”造成的,也有的是練習共鳴方法不正確造成的。糾正的方法是:掌握胸腹式呼吸方法,控制氣息平穩流暢有支援點,練唱時精神要愉快,不要緊張,使發聲器官正常地運動。可選做短時值的發聲練習,聲音穩定不顫抖時,再逐步唱延長音,注意要求氣息平穩和喉頭穩定。

  四、發聲時夾些漏氣的感覺,唱歌聲音不明朗,空虛暗淡,嗓子容易疲勞。有此毛病的人,主要是由於缺少發聲呼吸支援點,聲帶閉合不好而造成的。糾正的方法是:掌握好胸腹式有支援點的呼吸方法,閉合好聲帶,避免漏氣。可用短音或硬起首音練習曲發聲。如果是由於聲帶病變引起的聲帶閉合不全的漏氣毛病,就應當請醫生檢查治療好後,再繼續練習。

  五、粗糙、生硬、散而扁,沒有光彩,缺乏泛音的白聲,是一種乾巴巴的喊叫聲音。產生的主要原因是盲目地追求高音和音量,不注意也不懂得利用混合聲區共鳴發聲的緣故。糾正的方法是:在運用胸腹式呼吸方法的基礎上,把扁張口改為緊張口發聲,注意運用“混合共鳴”,側重加強頭腔共鳴,使聲波衝擊點集中到硬顎上去,這樣可使聲音柔和圓潤些。

  唱歌發聲方法

  1、哼鳴練習

  記譜時常用hum或m表示哼唱。哼唱又稱閉口音,俗稱哼鳴。因哼鳴時眉問有振動感, 在發音之前,應先練習閉口哼唱。哼鳴可以調節呼吸和發聲器官,調節聲音的高位置,容易得到聲音的共鳴。哼鳴在中聲區較易,正確的哼鳴有助於嗓音訓練,能減輕嗓音的負擔。錯誤的 哼鳴,尤其是在高聲區,對嗓音是有害的。

  練習要求:嘴脣輕閉,舌尖輕抵下齒,上下齒鬆開,下愕、頸部、喉腔自由放鬆,柔和地吸 氣、呼吸,發聲的通道全部開啟,聲音從高位置發出,鼻、齒、脣感到輕微的顫動,哼唱時始終 保持吸氣的狀態。

  2、母音練習

  a、e、i、o、u、u母音在歌唱中經常要運用,正確地發好母音,才能增強歌曲的歌唱性,表現出聲音的豐富色彩。

  練習要求:每個母音都要在同一高位置上發出,軟愕抬起口腔張圓,音與音之問應均勻。 圓潤、連貫,始終保持正確的口形。

  3、連音練習

  連音是歌唱發聲最重要的基礎之—,只有將圓潤、純美、流暢的聲音連線在一起,才能使音樂完整。連音唱法是歌唱的重要表現手段。

  練習要求: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應處於自然,從容、舒展狀態,從自然聲區開始,可作半音上行、下行的練習。初練時音域不宜超過C’,每條練習都要柔和、均勻、連貫。起音、收音要保持在高位置上。

  4、頓音練習

  頓音唱法是歌唱發聲的重要技法和表現手段。頓音是由氣息靈活的控制,聲帶快速的 開掐咬潛,而發出的輕巧、短促、有彈性的聲音。

  練習要求:發音前,必須先想好所要發出音的準確音高,它是輕巧、短促而有彈性的聲音。 要快速吸氣,保持氣息,在一瞬問聲帶迅速合攏,氣息靈巧地配合發出聲音,可用輕聲咳嗽,體 會聲帶開合與氣息的配合。從中聲區開始練習,再逐步向低、高聲區擴充套件。低聲區注意聲帶的閉 合,不漏氣;中聲區注意聲音均勻輕巧;高聲區注意保持呼吸器官和發聲器官的暢通。

  5、開啟喉嚨的練習

  為使聲音通暢,保持高位置,必須開啟喉嚨,穩定喉器,使聲音順暢地“流出”。

  練習要求:學會張嘴唱歌,即將上、下齒鬆開,下頜放鬆有下巴似“掉下來”的感覺,舌尖 稍抵下牙。唱八度音程時,從低到高,母音不斷裂,要連起來唱,口咽腔同時從小到大張開。氣 息通暢地配合,發出圓潤、通暢自如的聲音。

  6、快速靈活的練習

  聲音從緩慢柔和到快速靈活的練習,是歌唱發聲必須掌握的技能,氣息的控制要更加均 勻適度,發聲器官更加自如協調,才能做到靈活快速。

  練習要求:聲音要靈活,首先要放鬆舌頭,保持吸氣狀態,口腔放鬆,軟愕抬起,舌尖靈活 有彈性地名喇她上下活動。

  7、結合字聲緯習***帶詞練習***

  發聲練習的目的是為了更完美地演唱歌曲,因此,必須要注憊咬宇、吐字準確、清晰。正確地掌握語言的四聲,明確漢字語音的結構規律,將歌曲曲調與咬宇、吐宇結合起來進行練 習,是極為重要的手段。

  練習要求:練唱前,將每個字按照出聲序頭***月限序腹***、歸韻序尾肋咬字方法,先念幾 遍,再結合發聲練習,以字帶聲,力求做到字正腔圓,聲惰並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