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跟班主任溝通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要將心比心,家長跟班主任的良好溝通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跟班主任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的方法01

  1、如果孩子犯事兒被請去學校。

  溝通的最主要的是心平氣和,不要太過激動。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記住來學校的目的是解決問題,讓大家都爽快。

  昨天碰到一個直接手指著年級主任表達不滿的奇葩家長,而且受過好的教育社會地位比較高,但老師最討厭的就是這一套,我們已經夠窮酸夠卑微的了,所以見到耀武揚威炫富招搖的家長反感的牙癢癢,結果混糟糕,這已經是社會階層矛盾的體現了。

  當然如果你確實有意見,而且比較切實可行***而不是漫談什麼學校你要因材施教你要培養素質學生你要關注學生的心靈等等,這方面我們比你專業很厭煩別人指點***。你的意見怎麼提出呢?先說老師你覺得該怎麼辦好?聽了之後說:老師考慮的是,老師的做法很好,我也非常贊同,但是吧我那***把我氣得我也是很頭疼,之前的各種類似經驗吧嗒吧嗒,我覺得那***我們這樣對付:吧嗒吧嗒……***說出自己的看法***可能還會有些效果 。老師你覺得呢?

  2、發簡訊:我比較喜歡有事情發簡訊,一來和家長溝通有個見證,二來人多事雜方便查閱回憶。貿然的電話更多時候老師在上課中。簡訊溝通中多注意禮貌,和我接觸過的家長大部分都很nice,其中有一個,老師發簡訊都會回,還有孩子請病假回家時必然會回一句:“孩子已經到家了,謝謝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孩子依然在發燒,我帶孩子去醫院,向您請假半天,會盡快回來的,謝謝您‘類似等等,當然家長說的也很對,我對孩子確實關心。收到簡訊就感覺心裡暖暖的。

  即使是問題學生,家長如果表現出體諒的話,老師也會倍感欣慰的。感覺這個世界滿滿都是愛,再辛苦再被氣也值得。

  3,如果你的情商真的堪憂或者天生高冷的話,又想讓孩子多被注意的話,那就只能靠物質了,禮多人不怪嘛,當然這只是錦上添花的,不是必須的,畢竟教師乾的都是良心活兒,即使你永遠不出現,也不會對你孩子怎樣不好,你所有的努力只是想讓你孩子爭取到比同班同學更多的資源,不是嗎?

  家長跟班主任溝通的方法02

  一、熱愛學生,滿懷愛心,相互尊重信任,贏得家長的信任 一位教育家曾說:“當教師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體現,更是贏得家長尊敬和信任的前提。教師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自己的學生,對學生負責,關心,愛護,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及時地表揚和發現問題,都能贏得家長對老師的信賴。當家長看到班主任的熱情和關懷,看到自己孩子有一點點進步,看到孩子快樂地成長,家長是欣喜的,這樣,家長就願意和班主任接近,願意和班主任交心以致成為孩子班主任的朋友,共同教育好學生。

  二、講求藝術,因人而異,巧妙對待 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長的文化水平、素質、修養不同,那麼各個家長對學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天壤之別,有的家長期盼老師的電話,有的家長不屑一顧,甚至有時會遇到一些粗魯的家長,這就要我們接待不同型別的家長時須講究溝通的藝術。其中,班主任最感頭痛的是面對“後進生”的家長。面對孩子可憐的分數,無話可說;面對家長失望的嘆息,無言以對。因此,對於後進生的家長,我們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對於“後進生”,我們不能用成績這一個標準來否定學生,要儘量發掘其閃光點,要讓家長看到孩子的長處,看到孩子的進步,看到希望。對孩子的缺點,不能不說,不要一次說得太多,不能言過其實,更不能用“這孩子很笨”這樣的話。在說到學生的優點時要熱情、有力度,而在說學生缺點時,語氣要舒緩婉轉,這樣就會讓家長感到對他的孩子充滿信心。只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有了信心,他才會更主動地與老師交流,配合老師的工作。

  三、做學生人生理想目標的引導者,讓學生成才,讓家長放心 全國十佳班主任、特級教師萬平說:“以自己的努力,使我的每一個學生都獲得益處,以致於對她的一生產生積極的影響”。可見我們每一位教師,不僅是學生成長的教導員,也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航員。班主任要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看到每個學生不同的長處,即使最差的差生也要去發掘他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是不同崗位的人才,要善於挖掘學生的潛能,把關愛灑到班級的每個學生身心上,不能只喜愛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優生,輕視或歧視那些學習成績不好的差生。要培養班級的每個學生都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通過教育培養,使班級的每個學生都能樹立自己遠大的人生理想目標,為實現自己樹立的的理想目標而努力學習。當家長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班主任教育引導下有理想,有目標,就會對學校的教育滿意,對老師的教育放心,家長才會在今後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配合老師,支援學校的教育工作。

  四、以誠相待,和家長以心換心 家長來訪或家長來校交換意見,我們要立即轉換角色,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朋友,要笑臉相迎,千萬不要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長或指示家長怎樣怎樣,否則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家長來訪時,我堅持起身歡迎,端椅遞茶,家長走時要起身相送。而且要儘量使用文明用語,如“請坐”、“請喝茶”等等。這樣就會使家長明白你是一個很有道德修養的班主任,為彼此間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礎。為了讓家長知道你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事前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學習成績、性格特點、優點和缺點、家庭基本情況以及你為這個孩子做了哪些工作等,最好擬一個簡單的提綱。這樣在與家長交流時,就能讓他產生老師對他的孩子特別重視的感覺以及班主任工作細緻、認真負責的好印象。這樣從情感上就更容易溝通。讓家長表達他的意見很重要,要謙虛誠懇,專心傾聽,會讓家長感到自己很受重視,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傳授教育方法,替家長解難 家長不是在具備了家教的素養後才成為家長的,也不能等孩子長大定型後、家才長悟出家教的得失再對孩子進行“回爐”教育,每個學生都是在不同的家庭環境裡成長,家長的文化水平、個人修養存在差異,教育觀念方法必然不同,這樣就會影響到子女的教育。班主任應把自己平時積累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自己在新時期下接受的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傳授給家長,讓家長掌握教育的自身規律,運用科學的家教方法教育孩子。比如現在我們天天高喊的素質教育,家長怎樣對自己的孩子進行素質教育?班主任要明確地告訴家長:“培養孩子有一個良好的思維方式,養成優良的品行”,這是家長對孩子最重要的素質教育。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藝術越高,孩子的第一教育責任人家長的作用就發揮得越好,老師就會贏得家長的信任、理解、滿意、放心,家長就會全力配合支援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這樣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