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麼跟孩子溝通

  良好溝通的前提是良好的親子關係,而親子關係是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建立起來的。家長平時就要注重跟孩子溝通,關注瞭解孩子,一早發現孩子的問題,在問題出現之初就及時溝通,這時是有一定效果的。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方法,供你閱讀參考。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方法01

  第一點:家長和孩子要坦誠交心

  只要這樣父母才能理解孩子的心境,才能知道孩子在想什麼?要什麼?出現了問題也能對症下藥,給予適當的幫助和引導。

  第二點:家長和孩子要達到良好的溝通

  家長對孩子溫和的態度非常關鍵,如果家長總是居高臨下,一副威嚴的面孔,時間久了,孩子就會產生畏懼心理,也不敢和父母交流了。

  第三點:家長和孩子要平等相處

  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朋友對待,與孩子交朋友,尊重孩子的意願,和他一起分享開心和不開心的事,這樣才能成為孩子心靈的永久歸屬。

  第四點:家長要多聽孩子傾聽、少說話

  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時,都會讓孩子聽自己的話,特別是當孩子申訴某一個問題時,不能堵住孩子的嘴,多傾聽、少說話,這樣才能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家長跟孩子溝通的方法02

  真正地去“聽”你的孩子講話

  有時當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時,八歲的女兒在想跟媽媽說些什麼時,媽媽有時是不經心地聽著,有時會打斷她,反而請她幫忙擺桌吃飯,但從未停下來,專心去“聽”她想說的話,除非她說的話,真是什麼天大的好訊息不過,這種機率低於百分之一。專家也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停下手邊所做的,但你可給孩子一個“確定”的時間,比如:“好,等我把飯菜擺好。”或是“再給我十分鐘。”

  當然,最好是立即去“聽”孩子要說的。因為,你一次、二次、三次地忽略了他們後,他們便會慢慢地失去了“告訴你”的興趣。另外,在“聽”時,最好做目光接觸,要孩子曉得你是真的願意聽。

  很多時候,孩子中不過想說你覺得不太要緊的事,但對他們而言,卻是重要的。如果你不去拒絕他們,當他們真遇到困難時,就會自然地來找你談了。

  不管孩子說什麼,千萬別笑他

  孩子的世界與想法是和大人們不同的,除非孩子自己也在笑,否則別去笑他。尤其當孩子很認真地告訴你什麼時,你輕蔑或不相信的態度,只會傷害孩子,而且以後也不再跟你談了。

  交談中的幽默是好的,是溝通中的最好潤滑劑,但要小心使用幽默,要看孩子能否瞭解幽默與取笑的不同。

  主動分享自己的感受

  當然,做父母的,不需要把心中的擔心向孩子表明,去增加孩子擔憂的心理負擔,但有時不妨主動地與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感受,及對事情的看法,孩子當然也就比較容易向你訴說他的心情、感受與看法了。

  充分利用身體語言

  目光的接觸、手拍一下孩子的肩膀,將上身略為前傾地聽孩子講話等,這些小動作,皆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當然,也別心急,指望一坐下來,孩子就會滔滔不絕地開講,但你可利用一些自然的身體語言,讓孩子知道,你已準備和他“聊”了。

  別問太空洞的問題

  譬如“今天如何?”“學校好嗎?”也別常用,“為什麼?”因為孩子會不自覺地想保護自己。學著用一些日常生活來勾引出話題。孩子有興趣的電視節目或作業即是一個好開頭。

  瞭解孩子的想法

  大部分時間,孩子只是想從他信任的成人中,確定自己的想法與做法。所以,我們可在瞭解情況後,做個回答或支援。

  每個孩子都需要與你單獨相處的時光

  有一個母親,說她很珍惜接送女兒的時間。因為這個時間沒有其他孩子的介入,也沒有父親的吼叫聲。

  對孩子表達無條件的愛

  自孩子小時,即讓孩子很清楚地瞭解到你是關心他的,是願意接納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