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後進生談話時機是什麼時候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傳播資訊的主要工具,它通過文字***書面語言***或聲音***口頭語言***為媒介來表達。對於“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而言,口頭語言顯得尤為重要。口頭語言的好壞代表著口才水平的高低。教育學表明:當一個教師的知識和智力水平達到教學所需求的程度,口才表達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今天小編為你整理教師與後進生談話時機,希望能幫到你。

  一、在學生有進步時進行談話。

  選擇這一時機進行談話,正好迎合人們大都“渴望 被肯定”的心理傾向。後進生尤其希望老師及時發現和肯定他們的進步。抓住這一談話契機,談話時師生感情融洽,學生有參與談話的積極意願,就能敞開 心扉,接受老師的教育。因此,教師要及時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通過談話肯定他們的種種努力,幫助他們認識自身的優點,重視他們的點滴進步, 從而使他們樹立信心,增強勇氣,揚起生活的風帆。?

  二、在學生有異常表現時進行談話

  自制力差、易衝動是青少年的特點,他們 的情緒、行為容易“犯事”而走向極端。一般來說,學生的情緒、態度、行為在“犯事”前都有一定的異常。教師平時應對學生加以留心,銳敏地觀察學 生的一切,及時發現他們的各種變化。若有異常應及時與之談話,抓住“病根 ”,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把各種危險因素及時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這樣就能化 險為夷,防止意外事情的發生。?

  三、在學生傷病時進行談話。

  學生傷病時最需要溫暖,教師若及時去探望,不 僅在學生心目中留下良師印象,成為親戚的角色,從而使他們更加感受到教師火熱的愛,進而激發自己的情感,增進師生感情。這時,教師把握時機談話,以情 激情,委婉地提出要求,就能使學生在感激中暗下決心,主動爭取進步。在這種融洽的氣氛中進行談話,會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轉化後進生的目的。

  四、在學生遇到困難時進行談話。

  人在困難的時候最需要別人幫助,學生更是 如此。生活、學習、家庭等方面與學生的生息休養息息相關。當學生在這些方面遇到困難或其他意外事情時,教師及時找學生談話,瞭解情況,幫助解決困難 ,哪怕是幫助做一件事,學生都會感激不已,甚至終身難忘。抓住這一時機談話,就能促使學生以堅強的毅力和頑強的意志改正缺點,出色地完成老 師佈置的各項“任務”,談話也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教師教育的口才要求

  有的放矢,動人心絃。要教育人,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不同的問題、不同的個性,採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手段。這就決定了教育口才,不可能是千篇一律,而必須有特定的物件、特定的方法、特定的個性、特定的內容,並且產生使學生動心動情的特有效果,從而激發或改變學生的某種行為。

  有理有據,以理服人。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這是教育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美醜、善惡的最有效的途徑。做學生的思想工作,規範學生的行為,不能只是簡單地告訴學生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這是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也是教育口才的一個特徵。教育口才,不管講何種情況,講何種內容總需要教育者飽含熱情。常言說,感人心者,莫先於情。以情動情,以情感人。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手段。

  靈活機動,亦莊亦諧。教育口才可以像做報告或發表演說那樣,從長篇大論中表現出來,也可以像一句提醒或兩句暗示那樣,從三言兩語中自然流露;可以是從學科知識中生髮開來,也可以從與學生的各種型別的交談中集中反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