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的演講稿
一個故事一個道理,多讀故事,學會做人。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篇一
一個在夜市裡擺攤的女人,賣的全是家用小東西,從水桶、衣袈、水果刀到梳子、桌布、牙籤,她的生意最好,其他人很不服氣:“憑什麼啊?”我的答案是:“因為她是個啞巴”。按理,能說會道的才有利推銷自己。但啞女有自己的一套,當顧客挑完東西,到她面前付款時,好飛快地在一個本子上寫下一個數字,再撕下來理所當然地給顧客,沒有人提出異議,與她費口舌討價還價。可來是沒有完全弄明白:為什麼人們就那麼信任她?本是生理缺陷,怎麼反而被這們女士經營成優勢?
有一個聖人,帶著自己的門徒不遠千山萬水來到他心中的理想國。沒想到,滿目荒蕪,物是人非,他大吃一驚,趕忙找到了一們老人詢問原因。老人冷漠地說:被滅了。聖人不相信:怎麼可能呢?他們可都是有大智慧的聖人啊!老人長嘆:正因為他們都是有大智慧的聖人,所以他們鬥不過流氓!
有們海歸朋友,在美國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他講到一個有趣的經歷:美國談判專家建議,跟房東談判房租的時候,不要一個勁跟他在房子的價格上拉鋸,而應該問他:“你漲價後面的理由是什麼?”然後就這些理由對其進行剖析,讓他知道其中某些是站不住腳的,這就是“原則式談判法”。可是搬到現實社會,尤其是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內,房東還會有興趣跟你講這些道理嗎?有次,他就真的碰到這麼一位房東,在“海歸”朋友準備與其進行一番理論時,對方不耐煩地回答:“你不租,還有別人要租!”他不跟你談“原則”,他跟你講權利,或者乾脆什麼都不要談。
在生活裡,經常會碰到無厘頭的人或事,所以,我們需要靈活應對,否則,講道理或拘泥於所謂的原則就可能寸步難行,“犯傻”也許比“犯錯”更容易摧毀一個人的心理尊嚴。這個世界永遠需要規則秩序,但我們也要有另闢蹊徑的智慧或胸懷,什麼時候講道理什麼時候玩無厘頭,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無數選擇中的一項,比如說不清楚的時候,可以選擇筆談;講道理不行的時候,不妨吵架。一切就這麼簡單,有時簡單反而可以省去許多紛爭,會武功的人是不帶什麼武器的。
篇二
這是一個早上,媽媽正在廚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個四歲的小孩子,自得其樂地在沙發上玩耍。不久之後,媽媽聽到孩子的哭啼聲。究竟發生什么事呢?媽媽還沒有將手抹乾,就衝出去客廳看看孩子去了哪裡。原來,孩子仍坐在沙發上;但是,他的手卻插進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裡。花樽是上窄下闊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入去,但伸不出來。母親用了不同的辦法,把卡著了的手拿出來,但都不得要領。媽媽開始焦急,她稍為用力一點,小孩子就痛得叫苦連天。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媽媽想了一個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猶豫,因為這個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古董。不過,為了兒子的手能夠拔出,這是唯一的辦法。結果,她忍痛將花樽打破了。雖然損失不菲,但兒子平平安安,媽媽也就不太計較了。她叫兒子將手伸給她看看有沒有損傷。雖然孩子完全沒有任何皮外傷,但他的拳頭仍是緊握住似的無法張開。是不是抽筋呢?媽媽又再驚惶失措。原來,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頭張不開,是因為他緊捉著一個十元硬幣。他是為了拾這一個硬幣,所以令手卡在花樽的口內。小孩子的手伸不出來,其實,不是因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為他不肯放手。感情的事,很多時都是盲目的。你曾為他做的事,當日,你是多麼的覺得天經地義;今天,你卻感到荒謬到極問題是,有一天,我和你都會像小孩子一樣,發現自己被感情問題卡住了,動彈不得。問題出現了,你煩得天都要倒下來。你希望尋求方法解脫,但全都徒勞。別人說:「問題不是你所想的複雜,只是你肯放手就解決了。」你卻偏偏不肯放手。這時,你不會想:「這樣值不值?」你只會自問:「我還愛不愛?」只要是愛,你覺得再沒有什麼要猶豫。你會很努力解決彼此之間的問題。你一直守下去,你不會放手。其實,放手就立刻解決問題,只是大家都逃避這個事實。你寧願受著牢籠,都不願解脫。「這段感情值得這樣磨下去嗎?」你的朋友會勸你放棄。你不相信,這份愛,只是一枚十元硬幣。你忍痛執著這份感情,不惜代價,消耗了許多眼淚,虛度了不少的歲月,粉碎了很多機會。放手,帶來更大的釋放。為了區區十元,打碎了一個古董花樽,小孩子當時不會了解,也不會後悔,因為那時他不瞭解,他執著那個硬幣的機會成本是那麼大。他長大了之後,才會瞭解花樽的價值,才會明白自己昔日的愚昧。
篇三
你們好!今天,我榮幸地站在這神聖的國旗下演講,滿懷激動。我演講的主題是----中華孝道。
孝道是中國人傳統的禮儀,是從古到今延續的一種美德。古往今來,人們常說,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美的事物的根源,孝道是立身之本,是萬業之始。
小時候,懵懵懂懂的我,並不理解中華孝道的精神所在。漸漸的,我長大了,慢慢學會了用愛的眼睛去捕捉身邊孝道故事。生活中的每一天,爸爸媽媽言傳身教中華孝道。他們的一言一行一次次撞擊我幼小的心靈,讓我終身受益匪淺。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時常被親戚們嘖嘖稱讚的“大孝子”。鄉下的奶奶七十多歲了,還捨不得關閉那經營了幾十年的小雜貨店,儘管沒什麼生意,奶奶仍每天堅守崗位,樂此不疲。因為擔心奶奶的身體,媽媽和姑姑們使出渾身解數,軟硬兼施勸奶奶停業休息,但沒能打消奶奶的積極性。只要爸爸,不動聲色地幫奶奶在雜貨店裝上空調,搬來彩電,清理貨物,給奶奶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表,奶奶像孩子似的露出燦爛的笑臉。我問爸爸,為什麼不直接勸奶奶停業呢?爸爸意味深長地告訴我:“孝順孝順,就是要順她的心,奶奶心情愉快了,身體才會健康。”在我看來,爸爸簡直是寵著奶奶了。
爸爸不僅對爺爺奶奶百依百順,對外公外婆其他長輩也是如此。每次開車接送長輩,我經常看到爸爸有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當他們上下車時,他總是先伸出寬大的手掌搭在車門上,防止他們的頭不小心撞上車門,就是這麼一個小小的動作,讓人心裡暖流湧動。
這讓我想到《二十四孝》中的幾個故事:“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著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我們從中去學習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
孝的傳遞者源於我們每一個人。我們應該學習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們或許不要求我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希望我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為我們著想,時刻為我們擔憂,唯恐自己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我們最可愛的人。因此我們應懂得為父母分憂,讓他們為我們放心,少為我們操心。同學們,讓我們常懷一顆感恩之心,在爸爸媽媽勞累時為他們捶捶背,倒杯茶;在爸爸媽媽忙碌時,幫他們做幾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在學習上,認認真真,以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讓父母也體會到我們的愛,就像烏鴉反哺一樣,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孝敬父母,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