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高考議論文強化閱讀題及答案

  在黑龍江高考語文試卷中議論文閱讀是考察的閱讀題材之一,為幫助考生強化閱讀答題能力,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供考生閱讀練習。

  黑龍江高考議論文閱讀原文

  東西方文化,是當今世界的兩大文明,兩者的關鍵區別究竟何在?梁啟超說“中國重禮治,西方重法治”,將東西文化歸結為“禮”“法”二字。錢穆讚揚此語“深得文化分別之大旨所在”。數十年後,錢穆又說:“要了解中國文化,必須站到更高來看到中國之心,中國的核心思想就是禮。”說清禮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對於當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在中國文化中,禮是理的同義詞。“禮者,理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孔子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孟子以禮為盡人皆有的四個善端之一,無禮者謂之非人。梁啟超、錢穆將中國文化的核心歸結為禮治,絕非向壁虛造,而是淵源有自。

  在中國人看來,人是按照禮、也就是理性要求來生活的,其它動物則不能。人有文化自覺,不可與鳥獸同群,通過禮自別於禽獸,對於中國人而言,禮是人生第一要義。禮也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這是更高一個層次的區別。孔子作《春秋》,欲為萬世龜鑑。春秋亂世,本質上是文明與野蠻的鬥爭,即“禮”者與“非禮”的鬥爭。而歷史的進步,是在文明戰勝野蠻之後。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修身的主要門徑。中國文化要求人們努力修為,勉為道德高尚的君子,甚至成聖成賢,其間的取徑,則是禮樂人生、外內雙修。因此,中國人在童蒙教育階段即教以禮,不學禮,無以立。從束髮開始,每逢人生的轉折點,也都會寓教於禮,通過冠禮、婚禮、相見禮、飲酒禮、射禮、喪禮、祭禮等一系列“人生禮儀”進行指導,在總體上維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更為重要的是,禮是民族凝聚的核心。中國幅員遼闊,南北四方發展不平衡,各地風俗更是歧異,對政府而言,如果沒有統一的行為規範,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堪想象。經過兩千多年的經營,禮超越於方言、風俗之上,彼此說話可以聽不懂,年節習俗可以互議,但在禮的層面上卻能彼此認同,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現象,也是中國在歷史長河中始終保持統一趨勢的深層原因。

  如今,舉國上下都在談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匯通,願望很好,但如果對兩大文化沒有深入的認識,盲目從事,就是不清醒的,甚至是有害的。

  西方文化是宗教文化,以神為中心,一切都按照上帝的意志行事。按照《聖經》的說法,人有原罪,人性本惡,只有上帝才能拯救人的靈魂。而中國文化是以人為中心的文化,從周公制禮作樂起,民本主義迅速崛起,天意與民意幾乎等同,人的自主意識抬頭,人性本善,人的靈魂不僅要由自己來管理,而且能管好。禮是把抽象的道德轉換到操作層面的不二法門,惟有經由禮,道德才能落實到人的身上,進而推動社會的進步。

  在當代中國,傳統禮學依然有其生命力。近幾十年的社會變革證明,物質與精神,猶如車之兩輪,缺一不可,在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精神層面的需求就會提上議事日程。近年,各地紛紛舉辦道德大講堂,反映了社會對道德的呼喚。道德只有體現在人的身上,對人與社會的進步發生作用,道德才是鮮活的、有價值的,禮恰恰是把道德轉換為可以操作的規範的完整體系。今天在社會秩序方面出現的種種亂象,包括某些國民出境旅遊的種種不文明現象,歸根到底是行為“失範”。

  禮儀是文明民族的重要標誌。中華五千年文明,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東方禮儀,甚至遠播東亞,推動了朝鮮、日本文明的程序。中國文化中的禮,與修身、齊家密切相關,內涵極其豐富。社會在飛速發展,中華禮儀也定能完成現代轉型,再度輝煌。

  黑龍江高考議論文閱讀題目

  12.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錢穆認為,中國文化的核心就是“禮”,我們只要清楚地看到這一點,就可解決中國當代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

  B.人生第一要義就是禮,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就是人要按照禮、也就是理性要求來生活的,其它動物則不能。

  C.中國幅員遼闊,各民族、各地方風俗各異,但國家能保持統一的趨勢,其深層原因是在禮的層面上彼此認同。

  D.西方文化以神為中心,認為人性本惡,人的靈魂只有上帝能拯救,人類要按照天意與民意管好自己的靈魂。

  13.根據文意,下列推斷中合理的一項是

  A.梁啟超說:“中國重禮治,西方重法治。”因此我們應對中華傳統文化充滿自信。

  B.諸侯爭霸的春秋亂世,證明了孔子關於“禮”的那一套理論在當時根本行不通。

  C.因為中國人在童蒙教育階段即教以禮,所以中國在總體上維持了文明的高水平。

  D.獨具特色的中華禮儀影響深遠,對朝鮮、日本文明的程序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4.為什麼作者認為“梁啟超、錢穆將中國文化的核心歸結為禮治,絕非向壁虛造,而是淵源有自”?***4分***

  答:

  黑龍江高考議論文閱讀答案

  12、C***解析:A項,“只要…就…”條件關係絕對化錯誤,原文是“對於當代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B項,這一觀點是中國人的看法,而並非所有人的看法。 D項,事實混亂,“按照天意與民意管好自己的靈魂”並不是西方文化的思想,而是中國文化的。***

  13、D***解析:A項,因果關係不成立。B項,春秋亂世有很多原因,不能證明理論的不可行。C項,是因為中國人從小到大“每逢人生的轉折點,也都會寓教於禮”,所以“總體上維持了全民族的文明水平”。***

  14、①中國人按照禮來生活的,通過禮自別於禽獸;②禮也是文明與野蠻的區別;③禮是社會一切活動的準則、修身的主要門徑;④禮是民族凝聚的核心。***4分。每點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