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歷史上的媽祖是誰

  媽祖,以中國東南沿海為中心的海神信仰,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那麼?

  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小名默娘,故又稱林默娘,誕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暱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 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 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闢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節度使劉闢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諡“忠烈”。

  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鑑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 媽祖。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是當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人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氏夢見觀音大士慈祥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於是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蕩,久久不散。又聽得四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媽祖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八歲時到一所私塾讀書,老師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會貫通。十歲餘,她信佛焚香唸經,早晚不懈。十三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她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以“玄微祕法”。她依法修煉,均能領悟要旨。

  媽祖十六歲時,與群女閒遊,照妝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後有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駭得跑開,媽祖則受之不疑,不一會便靈通變化。此後,她雖身在室中,卻能時常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無不奇中。能駕雲飛渡大海,拯救海難,還經常為人治病消災,遠近的人都很感激她,並稱她為“神姑”、“龍女”。

  媽祖16歲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與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媽祖正在室中精心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媽祖於是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其母聽罷,十分驚慌,連忙差人打聽訊息。不一會兒有人來報,媽祖所言果然屬實。當時其父在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次將翻船,若似有人穩住其舵,與她哥哥的船靠近,無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當時媽祖閉著眼時,腳踏著的是父親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了,父親脫險返航,而其兄則被洶湧的浪濤所吞沒。兄溺水後,媽祖陪著母親、嫂嫂和幾個村民一道駕船徑往茫茫大海尋找哥哥的屍體去了。當時海水洶湧,他們突然發現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來。媽祖說,不要怕,並告訴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變清,她哥哥的屍體已浮於海面。這時大家才知道是水神護屍來了。終於把兄屍載回,湄洲島民無不稱讚她孝順和慈善。此後凡遇媽祖誕辰,半夜即有大魚成群,環列於湄嶼之前,好像拜舞的樣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個地方叫文夾***今名文甲***,為湄洲灣出入的要衝。礁石夾雜,分佈其地。有一次有艘商船經過這裡遭到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湧進船艙,情況十分危急,船中人哀號求救,媽祖知道後,非常焦急,忙對村民說:哆頭商船即將沉沒,應趕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著狂風巨浪,不敢向前。在這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找了幾根,拋向大海。剎時間,幾根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於是不致沉沒。不一會,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將船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草救商》。

  話說當時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觀,號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作祟,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媽祖懲治。神姑於是混雜在婦女當中上山採摘,經十餘日,方與之相遇。二神誤以為媽祖是民間女子,將近前,經媽祖將手中絲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風捲地,兩怪仍持斧疾視。媽祖說:敢擲下你們手中的斧麼?他們竟然丟下,但再也收不起來,因而咋舌伏法。兩年後,二神又出來作祟。這次是在水上出現,乘濤騎沫,沉浮滾蕩。當時巫覡都治不了它們。媽祖說:“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以土木方可克之。”於是演起神咒,林木震盪,呼呼作響,沙石飛揚,二神無處躲閃,於是拜伏在地,願歸依媽祖。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徒,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媽祖對家中人說:“我心好清淨,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了香,唸了經,與諸姐說:“今天要登山遠遊,實現自己的心願,但道路難走而且遙遠,大家不得與我同行,”諸姐笑著安慰她說:“要游去遊就是了,何須多慮呢!”媽祖於是告別諸姐,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衝上天空,彷彿聽見天空有絲竹管絃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歎。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於是鄉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延伸閱讀:

  因默娘生前與民為善,升化後被沿海人民尊為海上女神,立廟祭祀。後屢顯靈應於海上,渡海者皆禱之,被尊為“通靈神女”,廟宇遍海甸。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一千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不曾有過的。歷代皇帝的崇拜和褒封,使媽祖由民間神提升為官方的航海保護神,而且神格越來越高,傳播的面越來越廣。由莆邑一帶走向五湖四海,達到無人不知,無神能替代的程度。

  宋代以前提到媽祖的顯聖,始於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路允迪出使高麗,“感神功,奏上。立廟江口祀之,***徽宗***賜順濟廟額。”其後宋·媽祖的加封原因皆為“神霧神濟興、泉飢”,“以神助火焚強寇”***《湄洲嶼志略·卷二·封號》***。

  從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起至清朝,歷代皇帝先後36次冊封,封號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明·永樂封“天妃”,立廟京師,而至清·康熙二十三年***1648年***封“天后”。 並列入國家祀典,進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間對媽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