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設計是誰發明的

  程式設計是編寫程式的中文簡稱,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關於,希望能幫到你。

  一、

  多年前,美國軍方要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取個名字,大家提了許多動聽的名字都覺的不太中意,後來有人提議,將這種計算機語言命名為:Ada。沒有人提出異議。為什麼大家都同意用這個名字呢?這還得從100多年前說起。

  Ada是一名充滿幻想的女孩

  1815年12月10日,英國。一個女孩降生了,她的母親,一個有著傑出數學天賦的女人,人稱“平行四邊形公主”;父親,一個狂熱的充滿幻想的詩人--拜倫。可是女孩從生下來就從沒見過父親。這位狂熱的、浪漫的詩人結婚不久便離開了英國,再也沒有回來。母親給她起了個動聽的名字:阿達***Ada***。那位詩人儘管離開了英國,當聽說自己有了一個女兒時非常的高興,可也非常的懊悔,但他始終沒有回去看女兒一眼,只能用詩來表達自己對女兒的思念和歉疚,他的一首詩的名字就叫《阿達》。

  狂熱的詩人36歲死於希臘,臨死前唯一牽掛的就是阿達。

  而此時的阿達,跟隨著母親生活,阿達不僅繼承了母親的數學天賦,也秉承了父親的性格,小小年紀也充滿幻想,幻想成為一個大科學家、大詩人。母親怕她走父親的老路,竭力想改變她對詩歌的熱愛,但無能為力,阿達曾對母親說:“沒有詩,要數學幹什麼?”

  當時的英國,科學風氣盛行,包括許多婦女都在雜誌上發表文章探討數學等問題。阿達17歲那年,母親請了著名的數學家摩根做她的老師,摩根就是現代計算機數學基礎布林代數的創始人之一。在他的影響下,阿達的數學天賦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同時阿達還被介紹到當時著名的翻譯家——為劍橋大學工作的瑪麗·索菲利那裡學習。瑪麗由衷地喜歡這個聰明而又刻苦,且充滿幻想的女孩,也非常地支援並鼓勵她在數學方面發展。此時的阿達對機械、建築也充滿興趣,暢遊在科技王國,就像少女在花園中徜徉,樂此不疲,流連忘返。她還同當時的一些著名科學家保持密切的聯絡,如法拉第等。

  結識巴貝奇

  1834年11月,阿達在一次宴會上遇到了一位對其一生產生重要影響的人——查爾斯·巴貝奇。此時的巴貝奇正到處遊說他的計算機設想。當時的人們很少有人理會他,以為他是在“痴人說夢”。同樣,他也將自己的設想全盤托出,講給阿達聽。此時的阿達只有18歲,但她聽完他的設想並看了他的文稿後,徹底地領會了他的設想,並深深地為之陶醉。憑著她深厚的科學功底和豐富的想像力,她認為這是一個偉大的設想,世界將因之而改變。

  面對今天的現實,我們不能不為阿達的洞察力所折服,她的這一預言可是在一個半世紀以前提出的啊!

  參與研製計算機

  共同的追求,使兩人成了忘年交,阿達的母親曾試圖阻止阿達與巴貝奇的交往,認為巴貝奇不過是個江湖騙子,不會給阿達好影響。這點阻力對於秉承父親性格的阿達,算不了什麼,她完全投入到了計算機的研製中去了,負責為巴貝奇設想中的計算機編寫軟體。

  1841年,巴貝奇在義大利都靈向人們詳細地介紹他的設想,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無人喝彩。他用法語出版的論文也不受人歡迎,但阿達執意要將其翻譯成英文。翻譯結束後阿達將文稿給巴貝奇看,巴貝奇發現:阿達不僅在論文中加入她特有的想像,而且補充了許多阿達獨到的見解。阿達特別強調儲存程式和資料的重要性,而這與今天的計算機技術不謀而合,並且擬訂了一份設計圖,這份設計圖被公認為世界上第一個計算機程式。阿達在文中對計算機應用前景的展望,連巴貝奇自己都從來沒有想到過。如:阿達認為,計算機應該發展成一個可用符號來表示任何事物的裝置,這不正是今天的程式語言嗎?她還預見到計算機可以用在紡織機械上,用卡片儲存複雜的花樣、可以用來繪圖、演奏音樂。這些預言表明阿達是現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拓荒者。

  阿達對論文的修改,使巴貝奇深感驚奇和鼓舞,他對別人稱讚說:“阿達是個充滿想像力和洞察力的女孩”,“她是個數字女神”。她將詩歌的激情融入了論文之中。

  經過阿達翻譯後的文稿其內容增加到原來的三倍,論文實際上成了兩人合作的產物,但謙遜的阿達在署名的時候,只將自己的名字簡單地署為:A.A.L。

  在後來的一系列論文中,阿達在計算機軟體領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如變數、遞迴、程式演算法的提出等。

  短暫的一生

  阿達後來與威廉伯爵結婚,婚後生有三個孩子,但為了研製計算機,她將孩子們都放到母親那裡扶養,這對於一個女性,在當時是不被人理解的,好在丈夫非常支援她的研究工作,這使她深感欣慰。此時的巴貝奇已是一貧如洗,阿達也付出了許多。長期的研究耗費了大量的心血,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疾病時時糾纏著她,但為了那個美麗的幻想成真,她夜以繼日地工作。她的座右銘是:工作是我的報酬。

  1852年,阿達因癌症去世,同她的父親一樣,年僅36歲,沒有等到計算機的誕生。如果她再多活一年,就會看到在瑞典,由喬治和愛德華根據巴貝奇的方案製造出的一臺差分機,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一個遺憾:第一位軟體工程師,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設想結出的果實。

  儘管限於當時的製造條件,巴貝奇最終也沒有造成理想中的計算機,但他們超前100多年的拓荒,對後來計算機技術的誕生和發展同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我們津津樂道ENIAC——第一臺數位電子計算機的時候,也不應該忘記人類這一智慧的火花,在這之前的100多年,已經由巴貝奇和阿達點燃了。

  阿達、巴貝奇兩人對計算機事業的貢獻就好像火對於人類。

  他們是鑽燧取火的人,是盜得火種的普羅米修斯。

  讓我們記住巴貝奇,也記住這位傑出的女性———阿達***Ada***。

  用她的名字給一種計算機語言命名,只能寄託我們對她的紀念和欽佩,卻遠遠不能表達出她為計算機技術作出的重要貢獻。

  二、執行原理

  計算機對除機器語言以外的源程式不能直接識別、理解和執行,都必須通過某種方式轉換為計算機能夠直接執行的。

  這種將高階程式設計語言編寫的源程式轉換到機器目標程式的方式有兩種:解釋方式和編譯方式。

  解釋方式下,計算機對高階語言書寫的源程式一邊解釋一邊執行,不能形成目標檔案和執行檔案。

  編譯方式下,首先通過一個對應於所用程式設計語言的編譯程式對源程式進行處理,經過對源程式的詞法分析、語法分析、語意分析、程式碼生成和程式碼優化等階段將所處理的源程式轉換為用二進位制程式碼表示的目標程式,然後通過連線程式處理將程式中所用的函式呼叫、系統功能呼叫等嵌入到目標程式中,構成一個可以連續執行的二進位制執行檔案。呼叫這個執行檔案就可以實現程式設計師在對應源程式檔案中所指定的相應功能。

 

 看過關於的人還看了:

1.pc是誰發明的

2.計算器是誰發明的 計算器的發明歷史

3.成功心理學的書籍《邁向成功的心理學》***3***

4.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5.一個電腦病毒的自訴介紹

6.創業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