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的散文欣賞

  立冬來了,冬天便來了,熱鬧的春節也會來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立冬了

  公元2010,辛卯年十月十三日,立冬。

  二十四節氣第十九個節氣之立冬,代表著冬天來臨,從此冬季開始。

  古人稱,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水始冰,水面初凝。地始凍,土氣凝寒,立冬果然一出場就給人們一個下馬威。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得梅花便不同。在詩人筆下,冬天雖寒冷,能溫暖心靈的事物卻更多。一位不約而來的老友,一隻紅泥小火爐,一杯雪夜裡熨燙正好的美酒。一個人可以躲在時間深處,安靜而從容。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合稱為四立。立冬這天,皇帝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人有“賀冬”和“拜冬”的習俗,漢朝人會備好佳釀酒餚,拜謁君師耆老。宋朝人則更換新衣,慶賀往來。禮節之盛,一如新年。

  平民老百姓沒有文人們那種細緻閒淡的過冬雅興,可是粗糙的生活中卻最見塵世煙火味的溫情。所謂秋收,冬藏。辛勞一年的人們,會在立冬這天好好休息一下,犒勞全家。立冬有包餃子的風俗,俗話說:立冬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餃子”,就是交子之時。立冬和大年三十都是新舊交接的時候,所以要吃餃子。以前還沒搬進新家的時候,房子雖不大,堂屋裡安置一個火爐,整個屋子就暖烘烘的。一家人圍著圓桌吃火鍋,捧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羊肉湯,說著閒話,幸福到了骨子裡。家裡要是包餃子了,爸媽會派我去接奶奶過來,看到街邊有賣煮玉米或烤紅薯的小攤,奶奶就會小心翼翼地從她的手帕裡摸出毛票,買給我們吃。看著奶奶溫和的笑容,是這冬天最美的一抹亮色,回憶起來,最是心暖。

  高中時班內人多,冬天自然也暖和。外面天寒地凍,進班頓時暖意融融。下課了同學們多半不出去,三三兩兩在一起說說笑笑。學校裡的熱水一毛錢一杯,通常是哪位同學剛提了熱水進來,就被大家你一小杯我一小杯的瓜分了。要是下雪了,班內就更熱鬧了,雪球滿教室飛,一不小心就會中彈。

  立冬是拜師的時節,學子們端著方盤,盤中放四碟菜,一壺酒,一隻酒杯,提著果品和點心去看望老師。此時我想起高中時教我政治的王老師,因操勞過度而病倒。我和幾位同學曾去老師家中看望,我坐在他身旁,他握著我的手,支支吾吾不知說著什麼。只有他的兒子聽懂了,給我們解釋了一番。那時臨近高考,老師大概是叮囑我們好好複習。聽說王老師幾位已經上了大學的學生專程坐飛機來看他,王老師昏迷不醒時,聽到一聲“王老師”,才漸漸甦醒。

  同學告訴我,王老師再也登不上講臺了,我心裡猛地一驚。幾次放假回家,都想去探望老師,可是因各種原因都未能成行。

  立冬,在古時就是探望尊師的日子。而我遠在洛陽,只能在心底,向您,親愛的王老師,問聲好……

  冬天將來的地方,和秋天已經來過的地方,總會特別的安靜。墜落是葉子的宿命,正如死亡是老人的宿命。葉子們成群結隊的落下,好像迫不及待趕在冬天來之前拼盡最後的力氣,換取最後的轟轟烈烈。世上最無能為力的大概就是看著身旁的親人漸漸在歲月的風霜中老去,無法挽回。葉子一旦入了秋就註定了不斷枯萎衰落的命運。奶奶去世後,爺爺剪去了頭髮紀念奶奶,一下子蒼老了許多。原來落髮之聲是比落葉之聲更驚心動魄,落下的不僅僅是頭髮,更是對歲月刻骨的眷念,和生命走到深處時無法言說而極致透徹的輝煌。

  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春也萬物熙熙焉,感其生而悼其死。夏也百草榛榛焉,見其盛而知其闌。秋也嚴霜降兮,殷憂者為之不樂。冬也陰氣積兮,愁顏者為之鮮歡。

  篇2:話說“立冬”

  今天是11月7日,也是我國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

  顧名思義,“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表示“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習慣上,我國民間常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這一節氣不僅是收穫祭祀與豐年宴會隆重舉行的時間,也是寒風乍起的季節。“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其確定的依據是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為準,在陽曆的11月7、8兩日。

  什麼時間算冬天?按照氣象學劃分,連續5天平均氣溫低於10℃才標誌著真正進入冬天。因此從氣候學上講,“立冬”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處於秋、冬兩個季節之間的轉換期和過渡期。

  “立冬”後我國氣候的特點是什麼?一是寒暖交替變化大。氣象資料顯示,“立冬”之後,冷空氣活動開始頻繁,每次冷空氣到來都會出現一次明顯的降溫、大風和雨雪天氣,而後又轉晴,並逐漸轉暖回升,形成“三日寒、四日暖”寒暖交替的天氣變化。二是南北緯度溫差大。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縱跨數十個緯度,因而存在南北溫差。“立冬”之後南北溫差更加拉大。11月,我國的青藏高原大部、內蒙古和黑龍江的北部地區,平均溫度已達-10℃左右。最北部的漠河和海南省的海口,兩者的溫差可達30℃至50℃之多。三是南北氣候特徵差異大。11月,北方的許多地方已是風乾物燥、萬物凋零、雪花飄飄,寒氣逼人;而華南仍是青山綠水、鳥語花香、豔陽高照,溫暖宜人。

  “立冬”時節農民應該幹什麼?答案是,因地制宜,分割槽域分類指導,南方秋收冬種正當時 北方做好農作物越冬準備。

  據氣象和農業專家雲:“立冬”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顯著減少。東北地區大地封凍,農林作物進入越冬期;江淮地區“三秋”已接近尾聲,各種糧食油料瓜果蔬菜收穫甚豐,碩果累累;江南正忙著搶種晚茬冬麥,抓緊移栽油菜;而華南卻是“立冬種麥正當時”的最佳時期。水分條件的好壞與農作物的苗期生長及越冬都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

  “立冬”時節正是南方秋收冬種的大好時段,各地要充分利用晴好天氣,做好晚稻的收、晒、晾,保證入庫質量;冬小麥播種要抓緊時間,巧用天時。華北及黃淮地區則要做好冬小麥初冬和越冬期管理。一定要在日平均氣溫下降到4℃左右,田間土壤夜凍晝消之時,抓緊時機澆好冬小麥冬水,以補充土壤水分不足,改善田間小氣候環境,防止“旱助寒威”,減輕和避免凍害的發生。江南及華南地區,及時開好田間“豐產溝”,搞好清溝排水,是防止冬季澇漬和冰凍危害的重要措施。另外,“立冬”後空氣一般漸趨乾燥,土壤含水較少,林區的防火工作也應引起重視。

  “立冬”時節城市應該注意什麼?答案是:各行各業趕工作進度,尤其是確保工程質量。

  冬季來臨,氣溫驟降,首先,抓好民生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各種“安置保障房”建設、水利工程建設、水電氣暖等市政工程建設、鐵路公路橋樑道路工程建設等重點施工專案既要保工期、趕進度,又要結合氣候寒冷特點,萬萬保證鋼筋混凝土的凝固等質量問題,百年大計,質量第一、安全第一,以人為本。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安全意識、效率意識。其次,打好臨近年終各項工作翻身仗,排工時,趕工期,加班加點,攻堅克難,堅決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工作計劃任務。其三,更加關注民生,關注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和生命財產安全,確保每一位市民安全過冬,不出任何問題。尤其是城市流浪兒等弱勢群體,早排查、早安排、早解決問題。其四,加強防火防盜防搶竊宣傳和依法治國等法制教育,政法部門繼續開展冬季“嚴打”鬥爭,確保公民安居樂業。

  “立冬”時節廣大市民應該注意什麼?答案是:冬季進補不可盲目 適當鍛鍊好處多多

  民諺雲:“冬季進補,上山打虎”,冬令進補的意識,在民間可謂是深入人心,可是真正懂得進補之道的人卻很少。立冬補冬,也不可盲目“進補”,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虛則補之,實則洩之”的古訓,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適當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陰潛陽,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烏雞、鯽魚,多飲豆漿、牛奶,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需注意的是,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在“立冬”時節堅持體育鍛煉,不僅能使人的大腦保持興奮狀態,增強中樞神經系統的體溫調節功能,還能提高人的抗寒能力,正如俗話所言:“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生命在於運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氣溫的降低,人在“立冬”以後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因此在此時節鍛鍊不宜太激烈,以防止適得其反,快走、慢跑、跳繩、踢毽子、健身操、太極拳或跳舞、打球等運動均是不錯選擇。同時,要多晒太陽,進行陽光浴,注意保暖,增強體質,有病早醫,無病早防。

  篇3:立冬 暖意濃濃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在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樣,立冬日天子也要舉行迎冬的儀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訴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開始沐浴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裡處迎冬。回來後天子要賞死事以安社稷,並且要撫卹孤寡。

  滿族有燒香的**俗。立冬,秋糧一入庫,這個季節便是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燒香祭祖的活躍季節。漢八旗的祭祀稱“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燒葷香”5-7天,在操辦祭祖燒香的頭三天,全家人一連十天吃齋,不吃葷腥。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時序進入冬令,民間有“入冬日補冬”的食俗。古人認為天轉寒冷,要補充身體營養。食人蔘、鹿茸、狗肉、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是較流行的補冬方式。也有的中藥店推出十全大補湯,即用十種滋補的中藥燉雞或其它肉類做成的補品。

  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我國北方,人們則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天津最有特點的就是倭瓜餃子。倭瓜又稱窩瓜、番瓜、飯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種常見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買的,存放在小屋裡或窗臺上,經過長時間糖化,在冬至這天做成餃子餡,味道即同大白菜有異,也與夏天的倭瓜餡不同,還要藮醋加蒜吃,別有一番滋味。

  
猜你喜歡:

1.關於立冬的優美散文

2.寫在立冬的優美散文

3.關於描寫立冬的散文詩精選

4.立冬的現代散文詩歌欣賞

5.冬天暖陽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