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淮浦憶司空文明閱讀答案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是中唐詩人李端的詩作,這首詩是詩人前往杭州赴任校書郎時在途中所作。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閱讀材料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①
***唐***李端
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遊。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
諸溪近海潮皆應,獨樹邊淮葉盡流。
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唯有一登樓。
[注]①大曆末年,李端由校書郎出為杭州司馬,司空曙***字文明***等友人仍留在長安,這首詩大約作於李端到杭州赴任途中。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閱讀題目
1. 請簡析“愁心”二字在全詩中的作用。***3分***
2. 賞析頷聯與頸聯寫景運用的主要表現手法。***4分***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閱讀答案
1.“愁心”二字貫穿全詩***1分***,首尾二聯是情語,直接表達詩人“夜思”“戀舊”無處寫“別恨”之“愁心”***1分***;中間兩聯為景語,間接表達身處楚天,孤舟漂泊的“愁心”。***1分***
2.都以虛實結合為主。頷聯先虛***夢境***後實***孤舟涼雨***,表達獨宿懷人之深情;頸聯也是先虛***溪水應潮入海***後實***樹獨葉流***,象徵詩人留戀都城的情感與孤舟漂泊的處境。***4分***
《宿淮浦憶司空文明》賞析
“愁心一倍長離憂,夜思千重戀舊遊。”開門見山揭出“愁心”,這兩個字直貫全篇,詩中字字句句,無處不是愁心。“‘長’字去聲,即長物長字。言一倍是自己愁心,又長一倍是朋友離憂也。”***《金聖嘆選批唐詩》***“‘夜思’七字,獨承離憂,言翻來覆去,更睡不得,即更放不得也。”***同上***此句最值得玩味的是“戀舊遊”三字。所謂“舊遊”,指的是他和友人們在長安的快意生活。史稱他們以酬唱贈答詩“馳名都下”,“俱以能詩,出入貴遊之門,時號‘十才子’,形於圖畫。”***《舊唐書》卷一六八***這種“舊遊”確實值得留戀,離開長安和舊遊,令李端輾轉反側,夜思千重,是很自然的事情。
“秦地故人成遠夢,楚天涼雨在孤舟。”此聯寫夜思的具體情境。詩人似夢似醒,神思恍惚之態,寫得十分傳神。金聖嘆批曰:“‘秦地’十四字再承夜思,言才睡得即又夢,才夢得即又迷迷離離,恰似家中握手,淅淅瀝瀝早是船背雨聲也。真寫盡‘千重’二字矣。”詩人離開長安,心有不捨,秦地故人已遠,只有形之夢寐。秦地指長安,故人指司空文明及其他友人,這裡既流露出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又暗寓自傷不遇的感慨。故人的春風得意和“楚天”句寫自己的落魄恰成鮮明對照:楚天,寫地點,淮浦地屬楚;涼雨,點明秋時,描繪出眼前的現實的圖景,悲秋傷別,盡在不言中。“孤舟”,是詩人所居,呼應題中“宿”字,孤舟夜雨,獨宿懷人,此情此景,何等淒涼,怎不令人愁腸百結呢?
元人範德機說:“三百篇以比興置篇首,律詩則置在篇中,如景聯所摹景色,或興而賦,或賦而實比,皆其義也。”***胡震亨《唐音癸籤》引***這幾句話對律詩中景語的分析透徹精闢。“諸溪近海”一聯,正是範氏所說的“賦而實比”的景語,王堯衢《唐詩合解》說:“此一聯寫淮浦淮水近海,每潮一至,諸溪皆應,水亦知朝宗於海也。”淮河在唐時,下游流經淮陰漣山入海,下游的一些支流***溪***也近海,海水潮漲潮落,諸溪當與之相呼應,這是字面上的意思,而作者借景物為比,所要說的話是:水尚知朝宗於海,人自然會眷戀朝廷,正是杜詩“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之意。“獨樹”句王堯衢說得好:“此時是秋,林葉凋落,獨樹在淮水邊,其葉隨水流盡,孤舟漂泊,何以異此。”這句是借水邊獨樹之葉隨水流盡,比喻自己孤舟遠行,漂泊無定。因此,頸聯明寫景而實抒情,上句以萬水朝宗象徵詩人留戀都城,下句以獨樹葉流象徵詩人孤舟漂泊的處境。
“別恨轉深何處寫,前程惟有一登樓。”前三聯所寫,無非都是“別恨”,在這裡正式點出。此種“別恨”,在詩中一聯比一聯沉重,故云“轉深”***一作“更深”***,而現在獨處孤舟,“別恨”無處抒寫,看來有待前程登樓,以抒悲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