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木為信的歷史典故

  “立木取信”,一諾千金,變法成功,國富民強。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出處】《史記·商鞅列傳》。

  【釋義】商鞅為推行新法而取信於民的方法。比喻只有言出必行。

  立木為信的【歷史典故】

  戰國七雄中,秦國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諸侯國落後。但自從秦孝公即位後,他重用衛國人商鞅變法強國,使秦國一躍成為七國之中最強者。

  商鞅在變法前,深知推行新法的困難,為了讓老百姓相信自己,他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命人在京城南門立了一根三米長的木杆,釋出公告,誰能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黃金。

  這一舉動引來了許多老百姓,他們圍在一起議論紛紛。其中一個人說:“這根木杆誰都扛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黃金呢?這其中一定有問題!”另一個人說:“大概是跟我們開玩笑吧,不會是真的。”圍觀的人都認為商鞅的立約不可信,所以無一人去扛木杆。

  商鞅見狀,便把賞金加大,說道:“如果有人能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去,我就賞給他五十兩黃金。”商鞅的話音未落,百姓又開始譁然。有人嚷道:“大人真會開玩笑,這麼簡單的事,哪會賞那麼多黃金呢?”現在,人們反而更加懷疑了,誰也不敢去扛那根木杆。

  過了一會兒,人群中走出來一個人,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說:“我可以把這根木杆扛到北門去。”只見那人蹲下身子,扛起木杆,邁開大步,向北門走去。圍觀的人們也尾隨著他,想看個究竟。那人到達北門後,商鞅立即叫人拿了五十兩黃金,交給了他。老百姓紛紛稱讚商鞅是守信之人。商鞅以信折服了秦國百姓,他制定的新法頒佈後,得到順利推行。

  立木為信的【成長心語】

  商鞅變法重在誠信,所以立木為例取信於萬民,說明了他做事的決心和勇氣。其實,不只他變法如此,生活中凡是都應以信為重。信用是衡量一個人品格好壞的標準。信守承諾的人,會贏得眾人的信賴。古語有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做人就要言出重如泰山,不會輕易改變,如果把說出的話當兒戲,說了不做,言出不行,則會失去很多人對自己的信任,自身形象在別人心中也將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