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選刊最新作品

  中國現代雜文之發展,其歷程曲折而修遠;以魯迅為旗幟,一代又一代優秀雜文作家所創之雜文寫作理論及實踐,其成果豐盈而珍貴。關於雜文選刊的最新的照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早春

  寒枝披露,春色清冷,與這漫山油菜花黃極為不相稱。那邊桃花雖開,草綠呈黃,能見的也是不多,也許早春就是這個樣子的吧,或許季節錯了?

  獨倚窗櫺,眺望,絨毛細雨以一種輕盈、柔美的姿態飛舞在無際的天空中,營造出一個一塵不染的清純世界,舒緩,彷彿一念之間,掀起一簾銀白的幽夢,心靈深處擁有了一份寧靜與清澈。

  這般天氣,一個冷字瑟頭。望著久了,眼,開始朦了....雪花從遙遠的天幕旋舞下來,和著早春迷幻的色彩的把塵世間一切都籠罩在一片琉璃的詩意中。心中的那一片靜,在季節的流連中娉婷,我分明嗅到了早春天的芬芳和暖意。寒冷裡冬季似去,鋪一紙素箋,將流年裡點滴的清歡,婉約成一朵花開的嬌豔。醉臥在雪花的夢裡,煙火薰染的日子,也充滿著靈動的詩意。去年的今天我已到了廣東,來時正是有雪,而今,突寒卻蹲在電火爐中,靜謐,不知會不會有雪....

  獨坐在電視前,讓思念的風穿過記憶的柵欄,那寒涼的思緒裡,終有一抹微笑的暖。想那去年雪花,紛紛揚揚,輕歌曼舞,似你柔情的呼喚,似我深情的絮語,一片,一片,悄悄地飄落,落在我的心上,也落進了我的夢裡。一些淡淡的心念,一些悸動的情愫伴著深深的念想,在我眼前不著痕跡地、緩緩而過。如水的思緒,在記憶的指間輕輕滑落,枕著夢,心湖裡漾起了漣漪!回眸,四季的每個角落都寫滿了愛的絮語。心底的那一灣澄澈,是念你的甜與蜜。回眸,那些一起走過的盈歡,那些安放在文字裡的暖,依然在生命裡蔥蘢。

  盈一懷寒涼,流年無痕,呢語有聲,佳期如夢,在水一方。心在時光的素箋上靜靜走筆,依然在心中刻畫著的名字。將溫柔的情思,搖曳成筆尖的曼妙。用文字記錄著人生一共走過的曾經,有一種相遇,一見傾心,有一份懂得,溫暖心間。總想把一抹心情婉約成文字,握一束明媚於掌心,剪一段素年的緣,纖手凝香,把相思拈成一抹風花,把過往描幕成一場雪月,旖旎了詩行,驚豔了時光,每一處罅隙,都留溫柔的足跡。

  多想推開窗子,有片片雪花飛進屋來,靜看著雪花輕舞的姿影,聆聽著雪花飛舞的旋律,感悟著雪花輕語的心音,雪話情濃,是雪在抒懷,雪韻悠揚,是雪在感懷。滿腹思念,在雪地裡瘋長,已演繹成千樹萬樹的雪花開。思念的風穿過記憶的柵欄,那寒涼的思緒裡,終有一抹微笑的暖。心中流淌的不只是一種想念,還有想念溢滿的柔軟。心間,柔軟了思念,臉上,綻開了笑靨,心田亦如雪花盛開般的爛漫。

  站在季節的邊緣,遙望彼岸。幾許深情含在凝眸的瞬間,幾多柔情盪漾在遊子心房,時光悠悠,流年無恙,緣分的種子,掠過經年的柵欄。在歲月的年輪上,刻下道道或深或淺的印痕。光陰的枝頭,淺笑著昨日的歡顏。那點滴的暖,悸動了生命,裝幀著流年裡彩色的記憶,雪落無聲,心靈有約,只為那一份懂得,讓一顆安恬的心,漾著淺喜,盈著深愛。

  篇2:做事務求落地生根

  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葉茂。人的一生也許想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夢想,想做成的事情也許有千件萬件,想走的路也許有千條萬條,但成功與否,其實最根本、最關鍵、最可靠的是目標確定後,需要鍥而不捨去努力、去落地。如果朝秦暮楚,那麼再好的夢想都會是牆上畫餅,再好的思路都會是鏡花水月,再好的目標都會是海市脣樓。

  空談誤事,實幹事成。如果沒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勁頭,沒有幹成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做起事不認真、不紮實、不到位,那就會做什麼都止步不起,肯定會半途而廢。

  做事情貴在持之以恆,也難在持之以恆,想幹事、想成事,就要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和衝勁,才可能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否則就會虎頭蛇尾。做事就要有像“釘釘子”那樣,得一錘接著一錘敲,直至把釘子釘牢釘實,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只有不斷釘下去,才可能達到目的,見到效果,收穫成功。

  篇3:別在意不被理解

  很多人不容易與別人溝通,每做一件事別人也總不理解,而更多時,又沒有心情和機會向別人解釋。生活在不理解的環境裡,就像走在一個荒蕪人煙的沙漠裡,連吼叫幾聲也聽不到回聲,真實寂寞。這樣的人其實是上了一種可稱之為“弱者文化”的圈套,把理解看得太重要了。

  除了特殊的合作關係,人與人之間的彼此理解並沒有那麼重要,而且究竟能達到什麼理解程度也很值得懷疑。真正的善良是不計回報的,包括理解上的回報。陽光普照山河,並不需要獲得山河的理解;春風吹拂大地,也不在乎大地的表情。更不要因為害怕被別人誤會而等待理解。現代生活各自獨立,永珍共存。東家柳樹矮一點,不必向路人解釋還有長高的可能;西家的梨花豔一點,也不必向鄰居說明並沒有壓你家海棠的企圖。做一件新事,大家立即理解,那還叫有創意的新事;出一個高招,大家立馬理解,那還叫高招?任何真正的創造都是對原有模式的背離,對社會適應的突破,對民眾習慣的挑戰。如果事事處處都指望眾人理解,創造的純粹性必然大打折扣。回想一下,我們一生所做的比較像樣的事情,連父母都未必能全部理解。父母締造了我們,從小又養大我們,卻還是理解不了我們,這便是不可逆轉的進化。

  這樣的“進化”又會因為不被理解而不再進化?

  
猜你喜歡:

1.雜文免費閱讀

2.寫得好的雜文和隨筆

3.雜文經典欣賞

4.閱讀雜文推薦

5.經典雜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