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及答案

  面試試題練習對考生面試能力和答題思路會有所提升,因此備考國家公務員的考生必須要多練習預測試題,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國家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幫助你提分。

  國家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一***

  【背景連結】

  在沒能如期供暖這件事上,我要向受凍的群眾道歉,我們願意接受媒體和群眾監督和批評。”原本11月1日就該熱的暖氣,直到如今都沒溫度,在太原部分地區市民挨凍三天之後,11月6日,太原市熱力公司開口道歉了。為了供暖的事情,太原市耿彥波1天7次致電熱力公司催促供暖。***11月7日《山西青年報》***

  【參考解析】

  太原提前供暖的事情終於解決了,熱力公司在多種攻勢之下,招架不住了,張開了道歉的尊口。不過,這種媒體逼著、百姓鬧著、發火的問題解決真的是公益事業的溫暖嗎?很顯然,這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

  假如只是百姓的鬧著,熱力公司會否同意?假如只是媒體的逼著,熱力公司會否敗陣?真正發揮作用的,是的“一天7個電話”。這場供暖的勝仗,不是百姓打的,不是媒體打的,而是打的。一天之內給熱力公司老總打了7次電話。如果不是的發火,這樣的溫暖還能到來嗎?

  我們為“一怒為百姓”“一怒為供暖”而感動。我們需要更多把百姓的小事當成大事的官員,我們需要更多官員能夠為了百姓而發怒。可是,介入市場真的沒有問題嗎?

  供暖是市場行為,熱力公司是一家企業。有沒有權力去幹擾市場,有沒有權力去幹擾企業的經營?其實,的手原本不該干擾市場。可是,他又不得不干擾市場,他不去幹擾市場,市場就會欺負百姓。這才是最尷尬的地方。

  今年與往年不同,無論是哪個地方,都因為寒冷的提前到來,百姓都已經不能“坐在豔陽裡幻想”了。這個時候,熱力公司是不是需要啟動提前供暖的程式?答案是一定的,供暖不能看時間,而應該是看天氣。不過,全國各地的供暖公司都沒有看天氣。都出現了不願意提前供暖的情況。這是為何,根本原因在哪裡?

  問題出在了市場的壟斷經營之上。對於一個小區的居民來說,他們是不能選擇熱力公司的。在一個城市裡或許有兩家以上的熱力公司,可是對於一個小區來說,他們只能和一家熱力公司合作,這就是事實上的壟斷。熱力公司不需要考慮百姓的感受,你用也得用不用沒有其他的公司能取代。這才導致了“一天7個電話逼供暖”的尷尬。

  讓政府的歸政府,讓市場的歸市場,才是最好的辦法。

  就像香港的供電一樣,政府只是編織了一個供電網路,而市民是有選擇權的,想用誰家公司的電就用誰家公司的電,服務想不好都不行,服務不好就直接導致客戶的減少。那麼,我們的供暖是不是也能考慮這樣的辦法?政府只負責編織供暖管網,而引進更多供暖公司,小區的供暖管網和熱力公司的熱力管網完全對接起來,用誰家的,就開啟誰家公司的閥門。百姓想用誰家的暖氣就用誰家的暖氣,熱力公司也就沒有了霸氣。

  當供暖市場打破一家獨大的壟斷局面的時候,就不需要一天給老總打7個電話了。供暖的問題,終究需要市場的成熟來解決。

  國家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二***

  【材料】

  “我們初步算了一下,與往年相比,今年全村辦酒席的場次減少了85%左右,為老百姓直接節約資金300餘萬元。”天保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劉德明告訴記者,為村民節約如此之多份子錢的,是一份全體村民“簽字畫押”的“村規民約”。

  【解析】

  禮尚往來本是人與人之間正常的人情往來,對於鄰里和睦、鞏固人際關係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禮尚往來既是我們的文化傳統,也是我們的文化精髓。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條件的充裕,一些地區的禮尚往來也隨之變形變味變質,成為大肆斂財的絕佳時機,最直接的,就是辦“無事酒”。

  國家的扶貧資金落到人頭,本可以解決貧困戶的生產生活之需,但是“無事酒”三天兩頭的辦,這些貧困資金自然就隨了份子錢,如此一來,不僅耽擱經濟生產,而且連國家資助的發展資金、生活資金都被花得一乾二淨,用當地村民的話來說:“怎麼脫貧呀!”可能到最後,不但貧困的帽子摘不掉,“辦酒風”帶來的惡性迴圈也將是一個“無底洞”,容易形成人人大肆斂財的惡風惡習,沒有積極健康、吃苦向上的民風民俗,就不能凝聚脫貧致富的強大民心。人心齊,泰山移,人心不齊,寸步難行。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村兩委和村幹部要起到積極作用。對鄉村惡習蔚然成風時,不袖手旁觀,聽之任之,而是積極出擊、主動作為,叢集眾之合理祛發展之弊病。

  國家公務員面試預測題目***三***

  【背景連結】

  據統計,截至報名結束前半小時,2017年國考報名最熱職位為“民盟中央辦公廳接待處主任科員及以下”一職,競爭比為9837:1,超過2013年國考“國家統計局合川調查隊業務科室科員”一職的9411:1。***11月2日《光明日報》***

  【參考解析】

  今年國考報名職位“競爭比”之所以誕生新的“地標”,因為“屬中央黨群機關,且招考條件相對寬泛,除要求本科學歷和兩年基層工作經驗外,幾乎沒有其餘要求”。這樣設定條件固然無可指責,但地標式“競爭比”並沒有多大審美價值,主考機關倒是要針對報名採取配套措施,扼制生源無序和畸形分佈,但全國性的選拔人才,不需要地標式的“競爭比”。

  多年前類似的招考報名,主考機關在啟動報名程式後,各職位即時報名人數和總體分佈資料對外保密,截止時間到,報名人數分佈自然形成,卻難說合理,此法意在杜絕人為介入可能產生的不公。現在網上報名,有報名人數關閉查詢的,也有在中途公告“空缺職位”的,以便引導考生儘量“填空”,說明有主考機關為解決分佈不均,打破封閉式而主動作為。如果從開始就將真實的報名人員分佈進行全程全方位的“現場直播”,讓每個報名者“一覽眾山小”,雖然不可能完全解決“空缺職位”問題,但地標式的“競爭比”還會這樣盲目攀高嗎?筆者不相信一萬人對萬分之一的機遇都那麼自信。

  除此之外,美國高中的“升學輔導辦”幫每個畢業生選擇最合適的大學,客觀上為大學做生源的前置篩選,避免同校學生扎堆報考同一所大學,作為人才選拔方式值得借鑑。具體做法是,一個升學顧問負責20個學生,根據英語和數學成績排名給出基本定位,推薦最合適最有可能錄取的學校,避免了坐井觀天的學生一廂情願的選擇,也就避免了扎堆,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更多的學生能讀上自己合適的大學***而不是滿足每個學生最想讀的大學***。

  主考機關也應該建立和啟動類似“升學輔導辦”的服務報名諮詢系統,不一定要針對每個報名者,但完全可以根據職位分佈、要求與特點,粗線條地分析人崗適配趨勢,給報名者準確選擇提供具體參考,但不左右報名者最終的選擇。此舉必定會稀釋最熱職位的“競爭比”,促進生源的合理分佈,提升選拔人才的效率。

  保持最低限度的“競爭比”有利於擇優,但近萬人的“競爭比”,除了給國考再“升溫”加熱,對選擇人才沒有好處。可以預見的是大批棄考和筆試後費力的生源調節,它既是人力資源的無謂堆集,又是考生精力投入的白白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