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清明踏青的作文

  1

  清明節這天我去濮上園踏青,有盪鞦韆的、植樹的、放風箏的。清明節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節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節。”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節”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節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節》:“清明節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節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2

  清明節的時候,媽媽帶著我和姐姐以及其他幾個小夥伴一起去嵖岈山踏青。汽車在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輕地搖盪著。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停在了嵖岈山下停車場上,車門剛開啟,我們就急不可待的跳下車,撲向了大自然。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個巨大的水車,它們在山腳下排成一排,好像是巨人在守護著美麗的家園。在***處還有叔叔打扮成唐僧師徒四人的樣子在迎接遊人,人們都高興的和他們合影,我還讓媽媽給我照了張拍豬八戒肚皮的照片呢!入門後,一座座高大、綺麗的石山就呈現在我們面前,真像畫中的盆景。

  在山上,我們遊了西遊記拍攝景點——那裡有千姿百態的小猴,有美麗陰險的蜘蛛精、可怕的白骨精,還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最好玩的是在樹上竟然掛著像小娃娃一樣的人蔘果。我們看了石猴院、黑風洞、索道。

  下山的時候,我們乘坐了滑道。長長地滑道像個巨大的滑梯。我們順著滑道滑下來,一不小心就會撞上前面的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一會兒我們就滑到了山腳下,我真想再滑幾次。

  終於到了回家的時候,我們戀戀不捨的坐上了車。這次我們既觀賞了春天的景色,又鍛鍊了身體,還加強了我們的自理能力呢。真是一次不錯的清明踏青活動!

  3

  哦!放假了!咦?今天怎麼沒有往常過節的氣氛,但賣燒紙、冥幣的還不少,於是我迷惑不解地問媽媽今天是什麼日子。******媽媽答道:“是清明節,古時候又叫踏青節,陰曆三月清明,正是春回大地,陽光明媚的好季節,人們不僅在節日裡掃墓祭祖,也進行踏青郊遊活動。”

  第二天,媽媽就帶我乘著大巴車去郊外踏青。一路上我別提多高興了,跟小朋友們一起有說有笑,不知不覺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奔波,終於到了目的地——黃河溼地。這裡柳樹姑娘垂下的柳枝像她漂亮的長辮子,而柳枝上的點點嫩芽則像她美麗的頭飾。這裡還有金燦燦的油菜花、黃色的迎春花、粉嫩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等等。抬頭仰望天空,柔軟的幾片白白的棉花糖似的白雲,像是在輕聲給我們說春天來了、春天來了!白雲上的那一片黑白相間的是什麼呢?哦,原來是一群大雁向我們邊招手邊說

  :“小朋友們,我們回來了,你們想我們了嗎?記得去年我們伴著蕭瑟的秋風從這裡飛走,現在春暖花開我們又從南方飛回來了。”午飯後,我們依依不捨地準備告別這個美好的踏青之地——黃河溼地。

  通過這次踏青,讓我真正地觸控到了春天,聞到了春天,觀看到了春天。啊!我喜愛這個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的春天!

  4

  清明放假,我和家人一起到郊外踏青,野外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生機勃勃春的景象。紅燦燦的太陽,湛藍的天空,嫩綠的小草,綠油油的麥苗,粉色的桃花,隨風擺動的柳梢,特別是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黃綠相間的油菜花,在春風裡昂首怒放,盈盈招手,展示著迷人的風姿,花叢間飛舞著七彩斑斕的蜜蜂和蝴蝶,沁人心脾清新的油菜花香撒滿空氣,讓人心曠神怡,春天的顏色真是五彩繽紛,就像一幅油彩畫。

  在郊外踏青的時候,我也看到與大自然極不和諧的一幕,到處都能看見“白色殺手”-塑料袋,它們在春風裡像蝴蝶一樣在空中

  “翩翩起舞”,有的掛在樹梢上,有的躺在綠瑩瑩的麥苗上,有的掛在電線上,有的飄落到了河面上,對環境和視覺造成了很大的汙染。

  為了我們身體的健康,為了保護美好的環境,讓我們每個人都自覺減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如果人人都愛環保,拒絕塑料袋汙染,明天的環境一定會更加翠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