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荷塘月色
朱自清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為至今值得珍視的一份文化遺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供大家閱讀。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
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1***,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周,長著許多樹,蓊蓊***wěng***鬱郁***2***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duó***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寧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3***的是田田***4***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niǎo,nuó******5***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6***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mò******7***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8***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9***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10***,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ē***玲***11******英語violin小提琴的譯音***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12***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13***,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14***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15***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yuàn***女,盪舟心許***16***;鷁***yì***首***17***徐回,兼傳羽杯;櫂***zhào******18***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jū******19***。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州曲》***20***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了,妻已睡熟好久了。
賞析一
《荷塘月色》寫於1927年7月,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散文。作品通過對月下荷塘的描寫,抒寫作者在政治形勢劇變之後,在嚴酷現實的重壓下的苦悶、彷徨和寂寞的心境,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現實的不滿面情緒以及對未來美好自由生活的朦朧追求。
《荷塘月色》起句簡潔,為排遣心中的鬱悶,於是踏著月光向清靜的荷塘走去。“心不寧靜”是全文的情感線索,它給荷塘、月色染上了不同一般的色彩,也給以後的抒情寫景創造了特定的條件。在淡淡的月光下,獨處於荷塘世界,感到是個“自由的人”。於是徜徉於荷塘,沉醉於月色,一幅美不勝收的荷塘月色畫便呈現在讀者面前。作者先鳥瞰月下曲曲折折的荷塘全景,給人以總的印象,然後有層次地從上到下寫來,田田的荷葉,美如舞女的裙;荷花零星點綴,姿態萬千,如星星熠熠,似明珠乳白;微風送清香,葉動花顫,流水脈脈含情。在這幅畫裡,作家不滿足於對客觀景象作靜止的摹寫,而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機的風姿。接著作家著力寫月光之美。光是難以捉摸的,作家卻藉助於景物,創造出一種勾人心魂令人陶醉的意境。那流水一般的月光,傾瀉在花和葉上,如“薄薄的青霧”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既有實寫,也有虛寫,虛中見實,貼切地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飄忽的姿態。為強化月光效果,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如有“參差斑駁”叢生灌木的“黑影”,也有“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而這些“影”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裡光影交錯,岸邊的樹、塘中的荷連結,著意寫月色,但處處不忘荷塘,滿塘光與影的和諧的旋律,細膩地展現了荷塘月色的令人驚異之美,使人神醉。最後寫荷塘四面,著墨較濃的是柳樹,寫下月下的情景,面對樹梢的遠山,樹縫裡的燈光,以及蟬聲蛙鼓則是隨意點染,只為增加生氣,靜中有聲,濃淡相間地反襯了荷塘的幽靜。作者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是片刻的,回到現實立刻又感到重壓,心裡越發不平靜了。文章最後寫了作者遙想古代江南採蓮勝景,雖不在現實之中,然而藉助聯想,使荷塘畫面擴充套件,更顯清新雅緻,同時也表達作者對美好、自由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荷塘月色》的藝術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文章追求的是一種詩情畫意之美。作者調動一切藝術手法,著意創造一個詩意盎然、情景交融的境界。作品中滿貯詩意的是風采綺麗的荷塘月色。作者層次有序地時而以荷塘為主景,月色為背景,動靜結合,運用鮮明的比喻,通感手法,由遠及近,從裡及外地描繪了月光下荷塘的無邊風光。作者時而又以月色為主景,荷塘為背景,別出心裁地虛實為用,濃淡相宜地勾勒了整個荷塘的月夜風采。作者努力挖掘蘊含在大自然中的詩意,讓聲、光、色、味都透出神韻,共同點染荷塘月色綽約的風情。這樣的以景襯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不僅使作品富有詩情畫意,也使作品具有情趣美。
精於構思、巧於佈局,是《荷塘月色》又一顯著特色。作品開頭寫心情頗不寧靜,這是作品抒情線索的緣起,文章以“我”去觀賞荷塘為脈絡,以人物的行止為線索,全文的寫景抒情過程,都是隨著作者的腳步和視線的移動逐步深化的。行文中以荷塘、月色為中心,又適當點染周圍背景。佈局上層次清晰分明,詳略得當,疏密相間,自然舒展。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典雅清麗、新穎自然。《荷塘月色》保持了這一持色。朱自清很注重語言的錘鍊,且以輕筆淡彩的口語來繪神狀態,表情達意。《荷塘月色》中動詞與疊字疊詞的運用,不僅準確而傳神地渲染和強化了詩情畫意,而且節奏明朗,韻律協調。富有音樂美。
賞析二
1.欣賞景物描寫
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在於將描寫荷塘和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優雅、朦朧、幽靜之美。第四、五段最能體現這種美。如:“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一段沒有寫月,但處處有月,荷葉、荷花,都處在朦朧的月光中,有著奇異的光彩。把盛開的和含苞欲放的白花比喻成“明珠”“星星”,從色彩和光華上寫荷花之美。寫荷花的縷縷清香,微風傳送,像遠方飄來的歌聲一樣似有似無,時斷時續,捉摸不
定。這幽雅淡遠的感受也只能在月夜獨處時才會有,如在嘈雜的白天,絕不會有這樣的感受。荷香本是嗅覺形象,作者卻把它比喻成“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使其轉化為聽覺形象,這種把一種感覺的形象轉化為另一種感覺的形象的寫法,在修辭學上稱為“通感”或“聯覺”。運用這種修辭方法,可以啟發讀者更加廣闊深遠的想像和聯想,讓讀者從各自的生活經歷和文化素養出發,去領會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境界。又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把荷葉和荷花放在月光的背景下,一個“瀉”字,給人一種奶白色而又鮮明欲滴的實感;一個“浮”字,又表現出月光下荷葉、荷花那種縹緲輕柔的姿容。作者是通過寫葉、花的安謐、恬靜,襯托出月色的朦朧柔和。又如:“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這裡寫“黑影”和“倩影”,還是寫月色,因為影是月光照射在物體上產生的。樹影明暗掩映,錯落有致,反襯月光輕盈盪漾。月色本是難以描摹的,但作者透過不同的景物,從不同的角度去寫月色,使難狀之景如在眼前。
2.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開篇便是“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以下處處關聯這種不寧靜的心緒: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雲也是淡淡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聽到熱鬧的蟬聲和蛙聲,心想“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想到古人採蓮的盛況,發出“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的感慨,不滿於現實,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來。淡淡的憂愁情緒籠罩了全文。
但是,作者的感情是複雜的,與“淡淡的憂愁”相伴隨的,還有“淡淡的喜悅”。文章開頭,“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可見作者是想擺脫憂鬱情懷而欣然前往荷塘的;沿著荷塘的小路,往日陰森森,“今晚卻很好”,經過一番澄思靜慮,便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到了荷塘,他真正暫得自由,心繫於美景,怡然之情頓生;由賞景而思接千載,想到古人採蓮那個“熱鬧的季節”,“風流的季節”。可見,“淡淡的喜悅”同樣籠罩了全文。
直接而集中地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是第三段的內心獨白。這一大段獨白,是從不寧靜到觀賞荷塘月色的怡然自得的一個過渡,表達了作者心靈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和尋求擺脫衝突的願望。作者的這種心情,在月下荷塘這樣一個幽美的環境中,表現的便是憂愁與喜悅相交織的審美情懷。
總之,憂愁與喜悅是相伴共生的:處憂愁之中而嚮往喜悅,處喜悅之中而受憂愁的牽掣。它們是作者觀景時矛盾心態變化的兩個方面。但內心的波動沒有大起大落,而是有所掩抑的,情感的抒發是有所節制的***他自稱是個“中和主義者”***,這就是所謂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中和主義”的表現。所以無論是憂愁還是喜悅,都是“淡淡的”。
關於本文的主題思想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歷來有多種不同的理解。
有人認為,本文是作者寄情山水之作,抒寫清冷幽深的境界,表現淒涼的心境;有人認為本文是借景抒情之作,表現作者愁悶的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作者欣賞月下荷塘自然之美的情趣,拘守個人的小天地,表現閒適的心情;有人認為它不是抒發作者逃避現實的情緒,而是表現作者對現實不滿的憤激心情;有人認為是表現對黑暗實現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凡此種種,不勝列舉。
3.品味精美語言
本文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貯滿詩意。
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他力求“真”,“真就是自然”***《論逼真與如畫》***,“回到樸素,回到自然”***《今天的詩》***,以為“藻飾過甚,真意轉晦”,便不可取。他不用綺麗的、古奧的、生僻的字詞來雕琢描繪事物,而顯千情萬態於輕描淡寫之中。但也不是單純的樸素,而是寓靈機、靈巧、靈動、靈秀於樸素之中,也常依據忽然觸發的感受,憑藉豐富的想像,使物象靈光閃現,把讀者引入如詩如畫的境界中。以本文而論,作者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適當地運用一些有色彩的詞語,但更多地是運用比喻,啟發讀者的聯想和想像,使畫面的色彩淡中有濃。如寫靜態的荷花,連用三個比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寫淡月照耀下花朵晶瑩閃光;“又如碧天裡的星星”,是寫綠葉襯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剛出浴的美人”,是寫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這些詞句,全無奇異之處,但是用在本文的語境中,卻有著特殊的藝術魅力,準確生動地表現了此時此境、此景此物的審美特徵。再有,“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這“瀉”字也很平常,但與“靜靜地”修飾語相配合,準確生動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又絕無聲響,幽靜幽美。又如,“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達情意,這裡用來寫流水,流水無聲而又好像有情意。它們嵌在句子中,不像苦心經營的,卻很有表現力。其他如寫荷葉用“挨”,寫燈光用“漏”等,都很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本文用了三十多個疊字,不但傳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時有一種音韻美。蓊蓊鬱鬱、遠遠近近、高高低低的綠樹,隱隱約約的遠山,曲曲折折的荷塘,亭亭玉立的荷花,縷縷的清香,靜靜的花葉,薄薄的青霧,既加強了語意,又使文氣舒展,音韻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