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散文朗誦
月光之下,荷塘月色尤其撩人心絃。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篇1
荷塘月色 作者: 朱自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雲,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丰姿,便在煙霧裡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裡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裡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忽然想起採蓮的事情來了。採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裡可以約略知道。採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豔歌去的。採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採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採蓮賦》裡說得好:
於是妖童媛女,盪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欋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餘,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遊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於是又記起《西洲曲》裡的句子:
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這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篇2
一直到上學前,我大部分時間是被寄養在母親孃家的。母親孃家是個小山村,懵懂的年月,我在那收穫了太多太多快樂和回憶。這其中,荷塘的如水月色總是最撩人,最溫潤,時常縈迴在疲累後酣睡中的場景裡,慰貼生活的聒噪和傷淚。
早時的閩南大厝飛簷畫棟,在我小小的眼裡甚至會覺得是巍魁的,門口用青石板砌得平實的大埕約摸有兩畝見方,再往外,是口半月形的池塘,弧線外挺,放養些小魚小蝦,最外端是一排碼得齊整的石欄,依附著一排生機勃然的冬青。
石欄外冬青的兩側有條沙礫鋪就的小路和麥收用的僅容兩個人側腰避閃的田埂,在裡頭一直往外延伸的便是起伏的碧波了,田田的葉,亭亭的花姿。出資蓋起這座甚至有些堂皇的大厝的外叔公從臺灣返鄉時正逢上嬌憨的粉荷怒放,起了興致,吩咐人在塘中央蓋了個八角的廬亭,廊榭迴旋,並配齊了石桌凳。夏日向晚,老厝的人們只需在埕口取上兩桶沁涼的井水灑去石條凳炙手的溫度,便能愜意的願躺願坐了!
茶餘飯後,外公會在涼亭的桌上兀自與他的茶缸胖壺杯盞們擺開烏龍陣,豁齒舒發的老人們直把玉盞裡清茗喝到微醺,天南地北,縱橫捭闔,直到菜園子邊相思樹裡倦歸的雀鳥停住鳴囀,“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味道漸濃。暮色四合,華燈初上,短暫的岑寂之後,蛙蟾的鼓譟由零星繼而成片,月華清瀉,樹影扶蔬;水湄溝頭,竹籬叢花都氤氳在如水夜色裡;田頭壟間勞作的人們也陸續戴月荷鋤歸來。
清風擺過等待開鐮的稻浪搔弄的身姿,稻田清新的氣息吹遍整片桑槐沃野,園子裡的甘蔗林在風裡婆娑作響,搖曳生姿,外公蒔養的花花草草也是時候的送來陣陣清香。撤了茶陣,換上香櫞、佛手,淨過手,老人們抱起琵琶,嘴銜洞簫,手拉二絃,井然有序。
荷塘裡開始蒸騰彌散著薄薄水霧,先是洞簫的兩聲低沉的試音,琵琶、二絃便唱和著御風裂開,清麗婉轉的南音便如絲如縷,不絕流瀉。屋埕的男女老幼們停止喁喁細語,只有手中蒲扇輕輕晃著,蟄伏的小蟲停止了屬於它們的天籟,蛙鳴狗吠也暫時停息,就連炎熱好像也隨那一聲珠落玉盤的清唱逾山越谷直上青霄了。並不附會高雅,也不論技藝高低,一切都卷舒在我,曠達樂天。小山村便卸去一天勞累的滯重,像躺進竹搖椅的人們,任那舟野自橫,空谷流泉,鬆懈在南音鼓盪著的雅逸恬淡裡,只有村東頭澗渠裡浣衣的村姑們悠遠的杵衣聲迴盪著,若有似無。
喜好南音的,雖不掌樂器,也讓自己滌除雜念,充盈在那高天流雲裡,瞑神乜眼,掌腳合拍輕擊,時而莞爾,時而撫掌,安逸無我的表情如酣似醉……
月色恬靜甘美,荷影嫋娜娉婷,小村莊滿足在漁獵耕織的似水韶華里,傳承、賡續!
外公走了後,那曲曲南音也便作鳥獸散,再沒有荷塘月夜,石上流泉。記憶裡的吉光片羽還會在我找回去時,在老厝的埕前屋後,在亭邊的雜蕪籬間,隨那南音,不經意斜逸,翩若驚鴻的童年便也在那塊“踏鬥”上醒了一覺!
篇3
《荷塘月色》是中國文學家朱自清任教清華大學時所寫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學語文教材而廣為人知,是現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寫了荷塘月色美麗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發了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複雜的思想感情,為後人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寄託了作者一種嚮往於未來的政治思想,也寄託了作者對荷塘月色的喜愛之情。
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裡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裡,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裡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鬱鬱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揹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裡。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