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話題分類

  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寫未擺脫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束縛,未能發揮話題作文的優勢,深受應試思想桎梏,話題作文教學改革走不出一個更人性化的思路。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一朵美豔無比的鮮花,可能會因為一點瑕疵而失去光澤;一鍋美味可口的飯菜,可能會因為一點雜質而失去美味;人生更是如此,可能因一些小的細節而失大。

  做好細小的事,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善於觀察,重視細枝末節。偉大的英國科學家牛頓只因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才會發現蘋果落地的祕密,從而為物理學創下三大定律的重要科學成就。達爾文也是如此,善於觀察每一種生物細微的動作和習慣,從中找出一定的規律,從而創造了偉大的“進化論”。細節在我們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個人的成敗,是否在於細節呢?答案不言自明。

  做好細小的事,需要我們有敏銳的眼光和細膩的心靈。一家公司招聘時,將一張廢紙丟在地上,來來往往的人只是從它上面踩過去或看一眼,並沒有什麼動作。但有一位大學生,走過去撿起廢紙,扔進垃圾箱,結果這位大學生被錄取了。這家公司的老闆看中的就是這位大學生細膩的心靈,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善於觀察,做好身邊的細小的事。一個人只有將小事做好,才有希望成大氣候。

  做好細小的事,需要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並且有一顆持之以恆的心。一滴水的力量雖然弱小,但長年累月竟可以穿透石頭。“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這些都是細小的事物,卻有著巨大的力量,可見,細小的力量不可忽視。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人生要想成功,需要經過三種境界,其中第二個境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說的是成大事者要經過不懈努力,就算衣頻寬人憔悴也無所謂,這就是一種持之以恆。螞蟻雖小,卻可以毀了整個大堤,這也是它們的堅持。所以,細節不是隨便說說的。重視細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也許,成敗就在於此。

  沒有瑕疵的鮮花才是最美的,沒有任何雜質的飯菜才是最可口的,沒有因細節而失誤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所以細節決定成敗。不要讓細節成為人生路上的絆腳石,多注意細節,你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篇2

  這個不停在自轉的世界,有自己的軌道,他也圍繞著太陽公轉;這個熙熙攘攘的世界,有你有我,但也絕不只有你與我,還有眾多的他。留一顆心給他人,我們就能體會這世界該有多麼溫暖。

  去海邊度假的遊客心中,就缺少那樣一份心,玻璃杯打碎了,只是因為不小心,也就姑且寬容好了,可是,在丟棄玻璃碎片時,卻只是。圖自己省事,而沒有考慮到收拾垃圾的人,會因為不知情而受到傷害。相反的,老年的房東,卻在裝有玻璃碎片的袋子上標明袋中屬於危險物品。他的思想意識,不只是因為年老有經驗,更是一種習慣,一種品性。

  韓國客船沉沒事件,數百個乘客命懸一線,船長卻獨自逃生,他的心靈世界裡只有他一個人,那些毫無能力自救的老人、小孩恐懼的求救,全都沒能融化他冰涼的私心。他算是船長嗎?一船之長,在他登上船,坐在指揮台的那一刻時,他就應該屬於整艘船,應該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但他棄船而逃的行為,雖沒有被海水淹死,不要說法律如何懲罰他,單是世界的輿論也會淹沒他。

  區少坤,監督公車私用的一面旗幟。人們都稱他“區伯”。他常常舉著一隻舊的手機拍照,追問公車私用的領導,開公車為什麼還要帶上老婆?記者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實在不忍看那些令人髮指的事件,便想到了自殺。當記者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時,他回答:“我想起了李志剛,一個用生命換取制度改變的人。”按道理說,作一位六十好幾的老人,他完全可以每天溜溜鳥,喝喝茶,享天倫之樂,公車怎麼用,又礙著他什麼事呢?可區伯心裡裝著整個社會,他想要儘自己的力改變這個世界中不合理的現象,而不是任世界改變自己,也改變他人,他的心靈世界裡裝著整個社會。

  我的爺爺,按我奶奶的話說,他是一個典型的古板封建的老頭,他不許我出去玩,不許我穿奇怪的衣服。可就是這樣一個古怪的老頭,他卻常常把我愛吃的菜留給我,把省下來的錢偷偷給買零食。他也愛幫助鄰居做一些體力活,喜歡等著爸爸回家吃飯,爺爺的心靈世界不大,卻裝著我,裝著奶奶、爸爸、鄰居和親戚朋友。他總是用那顆充滿家的心關愛著他周圍的人。

  老房東是個寬容的人,是個慈愛的人,但又是一個懂得有道德底線的人。在垃圾袋上注個說明,實在是太簡單的事情,但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少有人這樣做呢?是否有這樣的意識是關鍵。有這樣的意識才可能有這樣的行動,有這樣的行動,才能形成這樣的習慣。人的一生中習慣了將他人裝進心靈世界,這世界就會更加溫暖。

  篇3

  我睡去,感覺生命之美麗;我醒來,感覺生命之責任。

  ——題記

  人創造了社會,所以什麼樣的社會取決於人。有人說這個社會需要相互間的關愛,有人說是信任支撐這個時代,但我覺得要將視角縮小到個人,我們便會發現個人的責任之於時代猶如靈魂之於人類,不可或缺。堅守責任,讓生命變得厚重。

  20世紀初,美國的弗蘭克開辦了一家銀行,卻不幸遭到搶劫導致破產,但他決定帶著妻子和女兒償還那筆天文數字的債務。我想義務是一個無形的圓,圓之外的偉大便是責任結出的果實。弗蘭克的決定出於他強烈的責任心,雖然法律並不要求他償還,但他認為在道德上應該給儲戶們一個交代。從弗蘭克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良知、責任和偉大。

  撫今追昔,無論是歷史故人,還是當今社會的普通人,他們之中總有一些在無聲地堅守著責任。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表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報國志向,他將民族利益與國家命運放在首位;莫泊桑筆下的馬蒂爾德為了償還丟失的珍珠項鍊,節衣縮食辛苦工作整整十年,買了新的項鍊還給朋友;大連公交車司機黃志全在駕駛途中突發心臟病,生命的最後一分鐘將發動機熄火,拉上手剎,確保車輛和乘客的安全,從那以後每個大連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責任是一份信念,是一種氣魄,更是一種品質。責任來自心靈的抉擇,在得失、利弊、榮辱等一切人生的天平面前我們會傾向哪邊?是選擇堅守抑或放棄?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人人喪失責任感的社會,那將如萬物脫離秩序而黑暗無邊的夜。如果車洪才老人無法堅持完成國家交與的編寫《阿富汗語詞典》的任務,那這本用時三十年的詞典何日才能問世呢?“國家忘了我,我沒忘國家的任務。”車老擁有令人肅然起敬的執著。為堅守責任,車老投注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心血和精力,在三十餘年堅持的背後,是老人熾熱堅毅的心,懷抱國家,懷抱浩然。

  為他人考慮,為社會盡責,為國家奮鬥,這使我們每個人的肩上擔負著許多責任。然而,責任並不是親切可愛的字眼,選擇承載它往往需要付出,需要勇氣,也需要堅持。

  我們無數次被生命詢問,而只能用自己的生命回答,只有以自己的心去回答。生命不是萬古不朽的樹木,不是奔騰不息的急流,應當是心容諸子的海洋,安靜而勇敢地堅守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