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醫患關係演講稿
痛苦的病人有時候甚至是無理取鬧的,但是我們要理解和寬容我們的親人,哪怕有時候自己要受些委屈;其實病人都是可愛的,我們的真心他們肯定能夠理解,肯定能夠換回他們的真心,只要我們用對待親人的心來對待他們,他們就一定能夠感受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參考閱讀。
加強醫患溝通,創造和諧醫院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志們:
我是來自××的××,我演講的題目是《加強醫患溝通,創造和諧醫院》
當今社會,人們離不開醫院,醫院也離不開人民,隨著醫學模式的轉化和我國衛生法制建設的不斷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加強增強,患者想要得到的醫療資訊越來越多,醫療糾紛也隨之越來越多。因此,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既能提高患者對疾病診療全過程及其風險性的認識,減少醫患之間由於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矛盾和糾紛,同時,又能增強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使患者及其近親屬學習到更多的健康衛生知識,增進醫患互信、科學的戰勝疾病。
醫患溝通是什麼?讓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醫患關係,醫患關係就是醫生與患者的合作關係,共同面對的是疾病這一敵人。醫患溝通就是緩和這一關係的良藥,試想一下,如果醫患之間不能良好溝通,就無以發現善於偽裝的疾病真相。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就無從建立信任。沒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產生,病也就無從可治。醫患溝通需要多看,多問,多關心,態度和藹,語氣溫柔。在醫療服務中,“看一看”確實是重要的,因為當醫師注視著病人時,你的眼神就會向病人傳遞著你的同情、溫馨和關愛。醫師對病人的同情和關愛,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嘮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愛意就被傳遞,溝通得以完成。在與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很輕易的就瞭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如年齡、性別、有無既往史、用藥否及用何種藥物,檢測前患者狀態、檢驗目的等。從而確信檢驗結果與臨床症狀是否吻合,用以瞭解檢測結果的可信度。
鍾南山院士說,在中華醫學會處理的醫患糾紛和醫療事故中,半數以上是因為醫患之間缺乏溝通引起的。沒有溝通、不會溝通、溝通不恰當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緊張對立情緒。他認為,一名優秀的醫生除了有責任感、具有對病人的關愛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學會與人溝通。善待病人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來考慮,那你就會贏得病人的愛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無貴賤之分,更沒有身份的區別,神聖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遠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無條件的愛,才是真正的善待。從善待病人中給予醫務人員自身心靈的回報。對待病人,不管他是誰,熟悉與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樣的禮節和敬意,就像你期望從別人那裡得到尊重一樣。善意地幫助病人,正確處理醫患雙方關係,從而分享病人治癒康復後的快樂,在事業中求得發展,在工作尋找到樂趣,慷慨付出,不求回報,必然會得到病人的愛戴。
同志們,你快樂,我也快樂,大家都快樂;你安康,我安康,大家都安康,讓我們醫患雙方以積極的心態、平和的心情,共同構建無限美好的和諧社會。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愛心溝通 架起護患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評委:
大家好!我是XX,來自XX。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愛心溝通 架起護患橋》。
中國有句古話: “醫者父母心”,這是醫務工作者的基本職業操守。在疾病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作為醫務工作者,我們永遠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俗話說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 患者在醫院裡接觸最多最密切的是護士,護士肩負著保護生命促進康復的神聖使命,因此,護患關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醫療質量。然而近幾年,醫療糾紛頻頻發生,把本應和諧溫馨的護患關係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護患關係緊張成為了社會輿論焦點,許多醫院也出現過病人及家屬圍攻、辱罵、毆打醫務人員,甚至患者在醫院跳樓自殺等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的護士在護理工作中不是單純機械地執行醫囑、輸液、打針、送藥、測體溫等,而是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重視護患溝通,讓患者具備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悲劇就可大大避免。
每個人都有過患病的經歷,除了身體上的病痛,還要承受精神上的壓力,此時,除了醫生精湛的技術為我們驅除病魔,我們最想得到的就是精神上的慰藉,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句溫馨的話語,一個輕柔的動作,傳遞的是撫慰,是關愛,是深深的理解,而此時的患者,又會是怎樣一種如沐春風的感受啊。眾所周知,北京協和醫院的護士就有著與眾不同的風度和舉止,親切的笑容、輕柔的話語、溫暖的眼神、細心周到的服務讓患者看到她們病就好了三分,護患關係和諧融洽,也成為了醫院的一大亮點。
因此,作為現代社會的護理工作者,我們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責任,進一步更新護理觀念,告別 “無言服務”的舊模式,以滿足患者對護患溝通的需要。那麼,我們應當如何做才能在護患之間架起一座理解與信任的橋樑呢??
我認為,從事護理工作,除了具備規範的職業道德和全面精湛的業務素質,更要有一顆敢於擔當的責任心,無愧於自己的良心,無愧於病人及家屬,更要無愧於“白衣天使”這個美麗的稱號,因此,我們要始終堅持 “以病人為中心,構建和諧護患關係”的服務宗旨,心繫患者,時時處處為他們提供人性化充滿溫情的服務,愛崗敬業、盡職盡責,挽救生命,守護健康,不求轟轟烈烈、可歌可泣,沒有氣吞山河、豪言壯語,從面帶微笑到輕輕的一聲問候,從輕盈的腳步到溫柔細緻的動作,把每一名患者都當成是自己的家人,為他們減輕痛苦、驅除病魔,在平凡的崗位上鑄就人類健康的鋼鐵長城。
和諧護患關係,需要有勇於擔當的責任心,更需要我們用一顆善良的愛心包容每一位患者,真誠待人,與人為善。護士的言談舉止,對患者會產生莫大的作用,融洽的護患關係就是一劑消除疾病的良藥,有助於治療護理的順利進行,讓患者心裡輕鬆,身體早日康復。我們都渴望成為天使,撫慰痛苦的心靈,帶給人們美好和幸福,看看我們身邊的白衣天使們,她們也是慈愛的母親,卻無暇照顧年幼的兒女,也是孝順的兒女,卻顧不上為體弱多病的雙親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無數個白天黑夜,她們像忠誠的衛士一樣守候在患者身邊,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和一顆真誠的愛心,贏得患者信任的目光和微笑的面容,相信愛心的湧動,必定會讓護患關係變得和諧融洽。
醫院如同戰場,與疾病作戰,好比是在打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戰鬥,護士和患者共同面對的敵人就是疾病,只有並肩作戰,共同抗爭,才能贏得最後的勝利。因此,一名優秀的護理人員除了要有責任心和愛心,還要學會與患者進行心靈的溝通,雙方互相配合,才能吹響勝利的號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多站在患者的角度來思考,理解和尊重他們,與他們交流時,用微笑的眼神、溫暖的雙手、熱情的話語傳遞溫馨與關愛,就能充分理解他們的病痛和心情。作為患者,通過溝通交流,就能理解護理人員的辛苦與不易,提高對診療過程及其風險性的認識,學習到更多的醫療健康知識,科學戰勝疾病,從而減少護患之間的矛盾糾紛。反之,如果護患之間不能良好溝通,理解、信任就無從談起,不僅病痛無從可治,護患糾紛也由此產生,可見,心靈與情感的溝通是多麼重要。由此可見,護患關係對患者疾病診治有著多麼重要的意義,患者的合作程度取決於護士給予的護理,取決於護患關係的密切程度。
當然,作為護理人員,與患者溝通時,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技巧,時時顧及患者的感受與情緒。 “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重於劍戟”。護士對患者要有問必答、有叫必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語言隨和、親切,減少緊張情緒,消除恐懼心理,讓他們感到放心、舒心和溫馨。在患者不理智、不冷靜時,語言力求禮貌、客氣,留有餘地,經得起推敲,耐心開導他們積極配合治療,給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相信,一個微笑的眼神,可以讓沮喪的患者重拾自信,一個溫柔的手勢可以讓自卑的患者變得堅強。真摯的情感溝通是開啟患者心扉的鑰匙,架起護患和諧關係的橋樑,只要我們用一顆愛心善待患者,加強溝通,為患者提供誠心、細心、耐心的服務,就會贏得患者的尊重和信任。
一滴水之所以能夠奔向大海,是因為融入了江河;一棵樹之所以能夠枝繁葉茂,是因為根植於沃土。讓我們手挽手,肩並肩,共同奮戰在醫療事業的前沿,把自己融入到百姓中,時刻把患者的生命與健康放在心頭,奏響護患關係和諧的音符,架起一座用愛心溝通的五彩橋樑!
謝謝大家!
醫患關係演講稿
人吃五穀雜糧,怎能不生病。我們在座的每個醫護人員,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也都有成為患者的時候,而大家的本行都是受人敬愛、被人囑託的醫護人員,所以,我個人覺得,要我們這群穿著潔白大褂的醫護人員來思考“假如我是個患者”這樣的問題,是真正的對現在所存在的緊張的醫患關係進行的一次好的思考和理解,是一種站在自己的職場位置思考我們每天要面對的患者的一個良好認識。
著名醫史學家西格里斯曾經說過:“每一個醫學行動始終涉及兩類當事人:醫師和病員,或者更廣泛地說,醫學團體的社會,醫學無非是這兩群人之間多方面的關係”。
假如我是個患者,那往往我對醫學知識的獲得和認知,將大多數都來自我的醫生和護士。面對一個我陌生的領域。我希望我的醫生能耐心的告訴我這個病究竟是怎樣,需要採取怎樣的治療手段,以及這種治療手段帶來的各方面的影響又是什麼。
我覺得作為一個患者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知情權,有的時候出於心理承受能力的考慮,患者的家屬也是應該具有最基本的知情權的。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我的醫生,哪怕每天都要接待上百個患者,也希望他們本著為病人身體負責的態度,對每個病患都能有自己的耐心診治和準確的治療方案。對於我們醫生來講,每天要面對的是一大堆病人,但是又是哪一個不是懷著誠摯的、惶恐的心,把我們的醫生當做救命稻草,當大慈大悲萬能的觀世音菩薩,對自己的生命質量懷著最真的誠心。
一則有趣的民間傳說可作為註腳。唐朝藥王孫思邈外出採藥,遇一隻母虎張口攔路,隨從以為虎欲噬人而逃,孫思邈卻看出虎有難言之疾。原來這母虎被一長骨卡住了喉嚨,是來攔路求醫。孫思邈為其將異物取出,虎欣然離去。數日後孫思邈在返程中途經此地,那虎偕虎崽恭候路旁向他致意。這個故事起碼說明了兩個道理:第一,即使是吃人的猛虎患病,醫生也應本著仁義之心為它治療,何況生了病的人呢;第二,即使是吃人的猛虎對於為它解除病痛的醫生也懷有感恩之心,有禮貌地迴應。從某種意義上說,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相互依存正是醫患關係的最基本特點。
假如我作為廣大患者中的一員,我也希望我們患者能對醫生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能對於醫生的治療方案和治療手段採用一顆感恩的心,將心比心,都站在自己的對立的一面多想想,也就能儘可能減少現在正在熱議的“醫患關係”。要是每個人對治療稍有不滿,都帶人過來打砸搶,那給我們看病診斷的醫生的人身安全怎麼保證?什麼是和諧,和諧不能以犧牲我們醫護人員的安全為代價。他們農民的命是命,咱們醫務工作者的命不是命嗎?
如果每次都以我們的退讓告終,以後醫院就是一個沒有公信力的地方了,每個人都可以隨意質疑我們的診斷。
前段時間熱播的反映當代醫患關係的電視劇《心術》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編劇六六瞄準的就是這個敏感的醫療題材,她是更深一層走入醫生的世界,從這部劇的態度來看,醫生很辛苦,病人也不輕鬆,醫患關係的緊張不能僅僅靠他們二者之間完成調和,這還需要國家的更多投入,說到底,還是有朝一日的全民醫保才能真正緩解這種矛盾,醫生和病人都不用去為生病發愁,那時候大家都會更加專注於病情,而不是醫療費用的問題。
好了,我的演講結束了,我希望用《心術》裡的一段話和我們大家共勉:
一個預備成為醫生的人,首先要有一顆仁心,然後才去訓練他的仁術。心術不正的人,是很難成大器的。作為醫生,仁心固然重要,但仁心大於仁術,怕也不會是好醫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