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有哪些養車誤區

  進入冬季,汽車養護成為有車族的重要內容。然而對於愛車,究竟該如何正確養護,很多人還不太清楚。為此,小編深入分析一下眾人普遍存在的誤區,幫廣大車主朋友做好冬季汽車養護的全面準備。

  冬季養車的誤區

  輪胎養護不當影響安全

  在冬季氣溫偏低的情況下,輪胎橡膠會變硬變脆,磨擦係數也會隨之降低,輪胎氣壓不可太高,但更不可過低,外部氣溫低,輪胎氣壓過低,軟胎嚴重可加速老化,且加劇輪胎跟地面的接觸,加速摩擦,降低輪胎壽命,甚至爆胎。輪胎是汽車與地面接觸的唯一部位,它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影響車輛安全。

  防霧除霜不及時影響視線

  說到冬季行車安全,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那就是汽車胎寬。汽車胎寬多少直接影響其穩定性和防滑性。

  冬季霧霜雨雪頻發,空氣能見度低,對行車安全提出極大挑戰。如遇嚴寒天氣,擋風玻璃上凝結的水汽還會形成薄霧,使對面駛來的機車射出的燈光特別耀眼,影響駕駛者視線。 在某4S店售後部,一前來修車的師傅向記者連連嘆氣:"昨兒北京的霧太大了,我一個小彎兒沒轉好,就跟前車'親了一口',這一撞不當緊,既多費口舌,又耽誤工作,我車開了這麼久一直好好的,就這次留下一道傷,都是大霧惹的禍啊!"

  在此,小編提醒大家:如遇此類天氣,一定要勤用雨刷除去水汽,或在車內放置棉質乾毛巾不斷擦拭,以保持視線清晰度。對於車窗玻璃與前後擋風起霜,首先,要先改變車廂內外溫度差異,開啟汽車除霜功能,然後將外迴圈開啟;其次,保持車廂內乾燥,儘可能利用外迴圈功能給車廂換氣。

  發動機空轉很傷車

  由於冬季氣溫降低,熱車十分必要,但大多數車友認為一大早或長時間不用車,發動車子以後,以怠速原地熱車,等個三五分鐘再上路對車最好。

  但是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引擎機件部分的磨損有超過90%的比例,是在冷車發動後三分鐘內造成的。因此,冬季、特別是嚴寒的冬季,原地怠速熱車很容易傷害引擎,建議車主採用低轉速緩慢行駛的方法熱車。

  熱車的主要原因在於,車子經過長時間停放,引擎內的機油又流回引擎下部之機油底殼內。因此點火後,引擎的上半部是處於沒有機油缺乏潤滑的狀況,大約要在發動後30秒左右,才會因機油泵浦的運轉而將機油運送到引擎最需要潤滑的活塞、連桿及曲軸等部件。

  雖然熱車很必要,但是原地怠速熱車的方式並不可取,因為只有發動機在動,其餘部分沒動,動能無法轉換,只有等上路後慢慢行駛一段時間才能改善發動機工況。

  正確的熱車方法應該是,在發動後30秒至一分鐘後上路,但此時千萬勿以高轉速行駛,應保持在低車速,引擎轉速以不超過3000~3500轉為限,一般保持2000轉,否則引擎及變速箱所受到的激烈磨損可是無法復原的。待引擎溫度上升至正常工作溫度後***大概需要3到5分鐘時間***,再恢復正常駕駛即可。

  "油液"混合用影響啟動

  關於"油液",記者在大街上隨機走訪了幾位不同年齡、性別和車型的車主,當問及汽車冬季離不開的"油液"各是什麼、有何用途、如何正確使用時,多數車主直搖頭,更不清楚如何正確使用。

  其實,這裡的"油"是潤滑油,"液"是防凍液。昌河鈴木相關人士表示,"油液"雖然在冬季行車時一樣也少不了,但各有分工,不可混用。

  潤滑油如同汽車的"血液",其黏稠度對於保護髮動機非常重要,在冬季更換潤滑油時一定要注意選擇潤滑油的黏度,不同黏度級別適用於不同的環境溫度,冬季潤滑油通常有6種標號,車主應根據各地氣溫高低,選擇標號各異的潤滑油。

  防凍液雖稱不上汽車的"血液",但也是保證汽車發動機有效啟動的關鍵因素,作為添加於發動機冷卻水裡的防凍液,其使用週期一般為兩年左右或四五萬公里。正常情況下,防凍液的液麵高度應在最高與最低點之間。如防凍液的顏色變暗、渾濁,則說明質量下降,需更更換防凍液。

  冬季養車技巧

  1、發動機保養:發動機清洗,檢查機油、剎車油、防凍液不足的新增,過期的更換,如果曾用水代替過防凍液的,此時一定要把水換回防凍液。

  2、輪胎保養:應檢查輪胎是否有刮痕、鼓包和清理胎紋內的夾雜物,適當比夏季增加點輪胎氣壓。

  3、外部保養:全車身上下前後清洗一遍,檢查一遍,修補缺陷,做一次打蠟美容養護。

  4、蓄電池保養:檢查蓄電池外殼是否鼓包損壞,電瓶水是否充足,電極接線處是否乾燥潔淨,如發現電極有綠色氧化物,一定要用開水沖洗掉。

  5、空間保養:經過一段時間的繁忙工作,應及時的清洗空調散熱網,更換空調濾芯,有條件的清洗冷凝器和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