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咬字吐字的具體訓練步驟

  今天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關於,希望大家會喜歡,同時也希望給你們帶來一些參考的作用!

  一、咬字吐字的基本方法

  在我國的傳統演唱歌唱中的咬字:是指字頭聲母而言,即把字頭的聲母,按一定的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予以咬準。吐字:是指字腹和字尾韻母而言,即把字腹的韻母,按照不同的口形予以引長吐準,並收清字尾。

  ★歌唱中咬字吐字的一般規律是:

  一字頭要唱得短、輕、準

  漢字的發音,大多是以子音開頭的,字頭就是指發音的開頭部分,即我們常說的“五音”:脣、舌、牙、齒、喉。

  脣音:b,p,m,f 舌音:d,t,n,l 牙音:j,q,x 齒音:z,c,s,zh,ch,sh,r 喉音:g,k,h 這五大類的發音時,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脣音字用力部位在脣上,上下嘴脣噴口應有力清晰。舌音著力在舌尖,牙音字用力部位在牙,齒音字用力部位在上下齒間,喉音字用力部位在喉。我們應充分運用“咬”字的技巧,來加強歌曲的感染力。

  二引長字腹

  字腹韻母是字在歌唱發音中的引長部分,它佔時值較長,歌唱時響度最大,是字的主體部分,與發聲的關係最密切,它需要引長,也能夠引長。它對歌唱的好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引長部分按照字腹中不同的韻母的口形要求,分為“齊,開,撮,合”四類,我們稱“四呼”。

  開口呼:a,o,e發音時要求口腔開啟。 齊齒呼:ī或以ī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口呈扁平形,氣息通過上下齒之間的空隙 流出,用力在齒。

  撮口呼:ü或以ü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上下脣微向前,用力在脣。 合口呼:u可以u為開頭的韻母,發音時上下脣收攏呈圓形。 “四呼”在引長字腹時運用,口形決不能隨曲調的變化而變化,應始終保持不變。歌唱中聲音是否圓潤、連貫主要取決於吐字發音的準確、連貫與流暢。

  三字尾收音要分明

  字尾是指字的結尾部分。在歌唱發聲中,凡是有字尾的字,都應把尾音收住,才算唱完整這個字,否則只算唱了半個字。單韻母的字是沒有字尾的,不需要收音,只要母音發音完整不走形。複韻母的字,應很好地注意收音。如:

  收ai,ei,uai,uei的韻尾時:應收i音。嘴角微向兩邊咧開。 收ao,ou,iao,iou的韻尾時:應收u音,雙脣應向前微撮。 收n為字尾的音時:軟顎下降,舌尖抵上齒齦,阻住口腔通路,放氣流穿鼻而 過,收向前的n音。

  收ng為字尾的音時:軟顎下降,舌根上升貼住軟顎,阻住口腔通路,使氣流穿 鼻而過。

  字尾收音時,要收得自然,要收得短、準、輕。且收尾的部位要準確,響度要適中,時值要做到收音即停。

  二、關於“十三轍”

  我國的語言文字繁多,變化萬千,收尾的部位也各不一樣。在我國的傳統演唱中,將漢語語音的韻尾歸納為十三個韻腳,也就是我們常在詩歌中遇到的押韻的意思,我們稱它為“十三轍”。

  1發花轍:凡收a,ia,ua的字均屬之,如沙,下,馬等。屬母音結尾,收韻時口形不變。

  2梭波轍:凡收o,uo,e的字均屬之,如波,歌,多等。

  3乜斜轍:凡收ie,üe,的字均屬之,如疊,葉,野等。

  4“一七”轍:凡收i,ü的字均屬之,如喜,月,雪等。

  5姑蘇轍:凡收u的字均屬之,如哭,古,谷等。

  6懷來轍:凡收ai,uai的字均屬之,如開,槐,怪等。

  7灰堆轍:凡收ai,uai的字均屬之,如內,醉等。

  8遙條轍:凡收ao,iao的字均屬之,如高,肖等。

  9油術轍:凡收ou,iu的字均屬之,如酒,手,後等。

  10言前轍:凡收an,ian,uan的字均屬之,如南,關,邊等。

  11人辰轍:凡收en,in,uen,un的字均屬之,如分,賓,軍等。

  12江陽轍:凡收ang,iang,uang的字均屬之。

  13中東轍:凡收eng,ing,ueng,ong,iong的字均屬之,如爭,表,紅等。

  三、關於聲調

  漢語是有聲調的語言,聲調是一個音節或字在單獨發音時它的高、低、升、降的音高變化,漢語語言中的四個聲調在咬字、吐字中,雖然按三部分結構規律把字吐清楚了,但若字的聲調不對,唱出來的字仍然容易使人誤解。如果我們把四聲搭配得當,就形成了聲調的對比,有起有落,有高有低,有長有短,朗讀起來好聽,唱起來易於上口,這就強調了詩詞的節奏美、旋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