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唱法的發聲位置

  很多剛學習唱歌的人,都不知道唱歌的發聲位置在哪裡,那麼就和小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唱歌發聲的具體位置在哪裡吧,希望能對你們有用!

  

  第一個就是支點提法:在唱歌的時候好像聲帶不長在喉嚨裡,而長在了胸口,唱每一個字都不要離開這個支點,嘴放鬆唱,這樣把注意力往那兒一想,一下子聲音就得到平衡了。

  這種方法可以解決好幾個問題:如果唱高音喉頭容易上提的話,你一想到胸口就不想喉頭了,支點一低,喉頭也自然放鬆,下放,喉頭放下以後,喉嚨自然開啟。還有聲帶都有長在胸口處,氣息當然就不能超過聲帶,那一定在胸口的下面,氣息也就往下沉了,穩定了。這基本是找到了正確的發聲方法。

  第二個反向提法是“喉下換字”的比喻。喉下換字的辦法,就是說一般唱高音時喉頭都容易高,那就在喉下一寸或者二寸左右的地方換,或者“貼著肩膀換,在脖子根換”。這樣唱的時候,喉嚨最容易開啟,而且聲音比較容易垂直,容易進入頭聲,容易找到高音的焦點位置。

  通俗唱法的發聲特點

  其一,持通俗唱法者,應瞭解和熟悉科學發聲方法的共通規律,努力改變自發式的用嗓習慣,將自己習慣的用嗓方式納入科學發聲的軌道。

  其二,從共通的科學發聲規律中,努力尋找到通俗唱法聲音個性的依據。也就是說,每演唱一首歌曲時,從發音、共鳴部位到氣息的流動等諸方面,為通俗歌曲的演唱尋找到合理性。改變純模仿或盲目用嗓的習慣,從感性的用嗓方式轉變為理性的用嗓方式。

  其三,通俗唱法,無論其科學與否,作為一種用嗓流派早已形成,併為最廣大的業餘聲樂愛好者所接受。由於它的普及性、通俗性以及獨特的演唱個性,亦在各類大賽及專業聲樂領域裡佔有一席地位。

  因而,不可否認,這種演唱方法必有它的獨到之處,我們聲樂界應予以關注。下面僅談幾點個人對通俗唱法發聲特點的看法。

  通俗發聲的練習技巧

  爬音階及高難音練習

  “嘎調”、“翻高”、“高腔”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我們稱其為高難音。在喊嗓練聲中練習這路音,注意不可多練,關鍵是找方法找位置,如果拼命去喊去叫,前面練習的會全部做廢,還會傷及嗓子。練習這路音最忌擠、卡、捏、壓、強努、硬拼橫氣。老先生說“如字要高唱不必用力反呼使拙勁去喊,惟將此字做狹做細,做銳,做深,則音自高矣……,凡遇高揚之字照上法將氣提起送出……則聽者已清晰明亮,唱者又不費勁。”這裡有竅門,有方法,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去摸索,去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