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瘋狂觀後感作文

  文明是貪婪的。它探著慾望的舌尖,吞噬著一切。一切純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適而痛苦。就猶如影片《上帝也瘋狂》,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信仰,無論是我們中國的佛,還是西方的天主教或者,甚至是邪教,他們信奉自己所追求的信仰,並對他們信仰當中的神特別地敬重。我們中國就為了信奉菩薩而建立了許多寺廟,每逢傳統佳節,必供奉菩薩。我們是這樣,野人也是這樣,他們也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上帝,不過他們可沒有什麼信奉菩薩的禮節,他們對現代都市的一切都不懂,甚至連打雷他們都以為是上帝在打嗝。這些人很會利用大自然的環境,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上帝賦予的。他們靠打獵為生,他們沒有錢,沒有城市裡那些複雜的法律法規,很淳樸,他們過著平靜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可樂瓶從空中掉下,他們從未見過這東西,這東西無比堅固,但是隻有一個。漸漸地,他們開始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感,他們開始不願與人分享,甚至因此導致有好幾個族人受傷,這些野人認為這是不祥之物,於是想把這個東西丟掉。另一邊,城市的人們每天為自己所建立的複雜的生活而不斷奔波,有一天,有兩位從城市來的小姐和先生去了野人生活的地方,一路上意外連連,惹人發笑。城市的反動派殺害了幾個重要議員,並挾持了很多孩子與大人。最後,野人西里和另外兩個人一起打敗了反動派,並解救了被挾持的大人與小孩。

  這部電影搞笑而富有哲理,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複雜城市和淳樸野人的對比,人類自己創造出一個複雜的世界,用自己創造的條條框框來約束自己,逼迫自己在自己創造出的複雜生活生存。這都是因為人類自己的約束力不夠強,所以才需要各種法律和法規來約束。城市裡的人總是說自己多有文化,是啊,城市裡的人很有文化,但是,他們卻丟失了最原始的淳樸和對對方的尊重。

  二

  世界上還有上帝嗎,我們蕪雜的心中還有上帝的純潔嗎。當我們的眼睛被越來越多的物質,科技,粉塵所矇蔽的時候,我們早就沒有時間再去享受上帝給予我們的時間。甚至,我們開始懷疑上帝本身最大的錯誤就是創造了人類偉大的文明。我們知道我們做錯了,但還是笑得那麼得意。所以,上帝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

  在我們文明觸及不到的卡拉哈里沙漠,有著善良原始的布西族。他們純粹,原始,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那真是人類最原始的智慧。他們能在沙漠中找到水,沒有犯罪和刑罰。他們相信上帝給予的一切有用及美好。一個玻璃可樂瓶的闖入改變了一切。起先大家認為是上帝的失誤給予這樣沒有用處的東西,但後來大家發現他的好處,比如能吹出好聽的樂曲,能搗碎東西。大家互相爭執,所以歷蘇決定把這不祥之物還給上帝。於是他的旅行開始。他遇到讓他不可思議的“上帝們”以及他們的奇怪東西。

  片子開頭上有些黯淡的彩色畫面。80年代的片子像一部我們平常看的科教片。炎熱美好的非洲風景。動物們在陽光、乾草、河流邊奔跑,跳躍。那麼悠閒的世界,和諧無處不在。然後鏡頭轉到繁忙的現代文明。城市飛快地奔跑,人們彼此忙碌。歷蘇的旅行讓兩種文明有了交點,兩條彼此分開的平行線,相互交匯,撞得我心中強烈的不安和羞恥。和那些純潔的部落首領相比,我們的文明得到了電,汽車,搶,但也失去了善良,真誠,團結。我們自私,暴力,狹隘。

  歷蘇認為我們就是上帝,因為我們擁有不用走就能跑動的動物。但是我們無疑是瘋狂的。歷蘇看到奇怪但又看起來很好吃的動物羊但卻不獵殺。他殺了其中的一隻,想讓“上帝”一起分享的時候,上帝們卻弄傷了他。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我真的很難受。歷蘇的眼中全是真誠,他不懂什麼畜養動物,他認為食物就要彼此分享,而我們卻拿子彈打穿了他的腳。他不懂什麼是囚禁,在沙漠裡,他們自由奔跑,他們一輩子沒見過牆。而我們卻把他審判,關起來。他難過得不吃不喝。

  心裡最柔和的地方徹底被歷蘇的真誠和善良感動著。我們本來就擁有最美麗純潔的心靈,是我們丟失了它。我們選擇了我們的舒適生活,儘可能的攫取我們需要的,所以放棄了純真的和美好的。我們選擇了把自己圍困在鎖和牆內,守著我們的財產,細數,順便鎖上了我們的心。所以我們放棄了自由和自然的空氣。我們選擇了談吐優雅,舉止大方。但是同時我們給自己帶上了沉重的社會枷鎖。那些天高地闊,肆意享受陽光和感情的日子被我們瘋狂地丟棄了。

  文明是貪婪的。它探著慾望的舌尖,吞噬著一切。一切純真和善良的。文明舒適而痛苦。片中的歷蘇最後回到了他的部落。但是,在現在還找得到廣袤的場地,那裡動物可以無束縛地生存和活動?布西族在現代文明的觸角下,還能保持純真和善良,還能相信上帝嗎?據說後來歷蘇還演了很多的續集,他給全世界人們帶來了歡笑,後來還是被現代人所拋棄。他還能找到來時的路嗎?他還能回得去嗎?心痛,心痛,心痛。

  是的,我們瘋了,但願上帝還清醒。

  三

  每次凱說起布希人的語言時,旁白都會適時地響起敲打的聲音,讓他們布希語聽上去就像基因的解密一般神祕。

  非洲布希曼土著人生活在離都市6000公里的卡拉哈里沙漠,這是個常年無雨到連動物都不願生存的地方,可是布希人卻頑強的生活下來。他們每天採集樹葉上面的露水,挖地下的樹根來取水,偶爾飛機從天空中飛過,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上帝在打飽嗝。

  從飛機上砸下來的一個玻璃可樂瓶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生活在原始狀態的他們非常的迷惑和好奇,於是便由一個玻璃瓶引發了好笑的故事。單純純樸和善良的凱從始至末只是想去世界的盡頭丟掉他的玻璃瓶,最後,他走到茫茫一片雲海旁的懸崖上,終於結束了他奇幻的歷程,回到了他的部落。

  布希曼土著人凱的扮演者叫歷蘇,他確實是布希曼土著人,他有點塌斜的的眉骨使他的眉毛和眼睛在太陽的陰影中組成了一個倒三角形;他雪白的牙齒讓經常愛笑的面板黝黑的他看起來純樸天然;他雖然只穿了一塊小小的布衫,和都市人相比起來那麼暴露和格格不入,可是卻感覺他是那麼自然,華服穿在他身上只是強加裝飾而顯得做作。

  歷蘇自身的故事也許已經是一個傳奇了,在他們布希曼土著人認為,即使取得片酬卻不能夠在部落裡花,錢對於他們而言只是一張無法辨識的東西;3個妻子和6個兒女,要養活他們最好的方式確實勤懇的勞作,自給自足,呵呵,如果讓他們碰上墜機後漂到荒島上的連鑽木取火都瘋狂的湯姆漢克斯,那這樣的故事又該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四

  《上帝也瘋狂》是個挺好玩的電影,基本處在石器時代這個詞用在布須曼人身上還不大準確,他們生活的沙漠裡面沒有啥石頭,只有點木頭的土著人,成天樂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裡面,外面怎麼富裕或者是怎麼貧窮都跟他們沒啥關係。突然有一天有個閒著沒事的飛行員“叭”把一個可口可樂瓶子扔給了他們,於是那個叫“凱”的土著人可高興了,這是上帝的大禮啊!沒別的東西比這個玩意兒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頭還可以吹出點聲音啥的,可是這個好東西好是好,卻——催發出了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裡的私有制根源,大夥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個,凱哥很生氣,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為這個幹起來了,不和諧了。

  凱倒是一個原始共產主義好戰士,覺得這個玩意兒不是啥好東西,是上帝給他們的不祥之物,堅決要扔掉,先埋到地裡,叫土狼給刨出來了,沒法子,凱索性去尋找“世界之盡頭”去解決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有“又醜又白”的女老師湯普森小姐,外面有會“收集肥料”開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須曼話的“白毛神”修車師傅,哦,最重要的一點,外面還有一開槍幹掉半個政府的恐怖分子,所有的這些,對於凱來講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須曼凡人,要泡妹子,開破車和搞得教室叮噹響是不行的,因為一點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開車,把車掛到樹上也是不行的,與洪荒狀態的布須曼人相比,文明社會有點可笑。

  五

  在我們說明設計美學的誕生和定位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設計美學一定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你甚至可以說它是近現代的;在遠古社會或是說像電影裡的布希族那樣的原始部落裡,是絕對不會有什麼設計美學的。剛才已經提到了,設計美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一門致力於研究產品與人,技術與藝術,功能與形式,客觀與主關的學科。它的產生與工業革命有著密切的關係,既與人的技術革新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在當時人們需要解決技術與藝術如何結合的問題。“所謂設計美學,就已蘊含在藝術介入技術的過程之中了。”隨後,“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帶來了產品的極大豐富,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的革命”。而“生活質量的核心可以說是審美”。所以說設計美學的誕生是人社會發展,技術革命,生活質量改善後的必然需求。

  設計美學的誕生可以說是為了解決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他們既基於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又引領著人們的審美方向。但是從哲學的層面去思考,何為美,又或是說什麼樣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美的?是讓人之後能夠產生愉悅的東西?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對於美的認知,是更多的出於本能的感受,還是我們的思維已經被某種理論所模式化。既我們在看到某種客觀事物時,產生的愉悅感是自然而然的本能,還是某種已經被訓練出來的條件反射?而我們又如何確定這個模式一定是正確的。亦或是說,人類走進自己建立的迷宮,並沉浸在其中不知自己已迷失了方向,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不過,如果有個神,哦不,當然也可以是人站在這個迷宮的上空往下看,那展現在他眼前一定是很可笑的景象。而在電影裡這個人就是“凱”!

  由於一個被“眾神”丟棄的玻璃瓶突然降臨在“凱”的村落裡,給村子帶了全所未有的“災難”,於是“凱”踏上了“還瓶”的旅程。整部電影在兩種不同的視角間切換,布希族人“凱”和“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這也是兩種不同的思維的碰撞,人類最質樸的本能感受與接受過設計美學“良好薰陶”的現代人類審美觀。在兩方的眼中,對方都是醜陋的,不可理解且可笑的。正如電影中“凱”描述我們眼中的金髮大美人是世界上最醜的“神”一樣。但是雙方又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向往著美好和諧的生活。不同的是,布希族認為他們已經處在這種美好生活之中並安於這種現狀;而另一邊則認為他們比原始人生活的更好,當然現在還不是最好,他們還在通往未來“最好”的道路上“艱苦奮鬥”著。為什麼“他們”會覺得自己過得比原始人好,比原始人美?因為“他們”有“漂亮的衣服”,原始人沒有;因為“他們”有“可以隨身攜帶的水瓶”,原始人沒有;“他們”有“可以代步的汽車”,原始人沒有;“他們”有“可以維持秩序的法律規定”,原始人沒有……但是,這些東西真的是必要的嗎?!它們真的是美的嗎?!擁有這些東西我們還在通往“美好幸福”的道路上,而“什麼”都沒有的布希族卻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美好幸福”了。反而是我們的一個用來通往“美好幸福”的工具——玻璃品,打亂了布希族的“美好幸福”。這些東西,到底是給我們帶來“美好幸福”,還是帶來更多麻煩?正如,電影一開場說的那樣,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學會了不斷改造身邊的環境,但是有趣的是,不斷被改造的環境反而越來越複雜,以致人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適應這個不斷變化著的複雜環境……想想電影裡那位倒黴的生物學家的破車吧。它是如此複雜與脆弱,以至於連它的主人都很難HOLD住它。這樣的工業產品真的是“美好的”嗎?

  那什麼樣的產品才是“美好的”呢?也許Iphone5的廣告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剛開始看這部廣告的時候,我真想上去揍那幫傢伙。我見過扯淡,沒見過這麼厚臉皮扯淡的……但是全看完後,我意識到,蘋果公司是希望他們的Iphone5不僅僅是個產品,更希望它能成為一種理論和思想。一種引領世界設計的的思想。我的一位老師說過,Iphone5提出的是互動設計的極致。也許美好的產品就應該是這樣,它不是突兀出現或是強加給你的,它是如此自然而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融為一體;它是如此和諧,以至於你都發現不了它。但是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你身邊,幫你解決任何問題,不需要的時候它又會回到環境中去。正如布希族身邊的那些樹木,動物,水,天空……擁有和運用這些,布希族就可以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最後讓我們回味一下電影的題目《上帝也瘋狂》。在布希族人眼裡,我們就是神;而相對於“我們”,布希族所處的位置就是“神的視角”。再次借用一下那個經典句式,到底是布希族瘋了,還是“我們”瘋了;到底是“神”瘋了,還是“人”瘋了?恩,沒錯,也許現在“神”正坐在我們頭頂上,吃著爆米花,看我們笑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