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煮水可以治療溼疹嗎

  溼疹在春季是很常見的一種面板病,由於溼疹奇癢無比因此很多人都難以忍受,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來治療溼疹呢?下面學習了小編這個問題整理了相關的資料,一起了解吧。

  

  天氣涼爽,正是多數人喜歡的天氣,在這讓人感到情書舒適的氣候,大家需要注意自己的面板了,天氣乾燥,這是溼疹高發的時候,很多中老年人乾性面板人群的皮脂分泌不足,易患上“乏脂性溼疹”。溼疹的奇癢無比實在是讓人難以忍受,而艾草卻可以治療溼疹。

  很多人認為艾草是婦科用藥,多用於治療腹冷痛,經寒不調,宮冷不孕等證。其實煎湯外洗可治溼瘡疥癬,祛溼止癢。中醫中認為,溼疹有胃經積熱證,脾虛化熱證,血熱外感證,風溼蘊毒證四種,如果是初起丘疹色紅,灰白色鱗屑成斑,小者如豆,大者如錢,日久蔓延,擴大成片。毛髮乾枯,容易折斷,易於剝落,而不疼痛,瘙癢的情況的話,就是屬於胃經積熱證,可以用艾草泡水外用洗。想快速治療的朋友這種方法不適合你,外敷的作用比較慢,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最好是每天晚上睡前用艾草住的水泡澡,然後在塗抹一些濃縮的艾草水,當然也可以吃一些西藥,加速溼疹的好轉。

  艾葉對於溼疹,面板過敏的效果非常好,不僅可以治療一些面板疾病,還可以讓面板光滑。現在很多藥物都是抗生素,而艾草這種原生態的植物卻被遺忘,用它治療溼疹,不僅不傷害面板,而且還具有保健的作用,最主要是成本低,可以堅持堅持使用。

  艾葉的功效:

  1、理氣血,逐寒溼;溫經,止血,安胎。治心腹冷痛,洩 瀉轉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經不調,崩漏,帶下,胎動 不安,癰瘍,疥癬。

  2、艾草又名香艾、蘄艾、艾蒿,性味苦、辛、溫,入 脾、肝、腎經。能散寒除溼,溫經止血。適用於虛寒性出血 及腹痛,對於婦女虛寒月經不調、腹痛、崩漏有明顯療效, 是一種婦科良藥。現正是艾草上市的時候,艾草可做艾餈點 心,加工成各種菜式和藥膳。

  3、抗菌作用:艾條煙燻尚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豚 鼠結核經艾灸治療後,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 後期更明顯;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但所 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豚鼠網狀內皮 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臟的結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 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

  4、另外,還具有抗真菌作用、平喘作用、利膽作用、 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對胃腸道及子宮的作用、 對心血管系統作用、抗過敏作用等。

  溼疹的外治療法

  1、苦蔘、明礬各15g,黃柏10g,水煎洗。用於風熱挾溼證。

  2、黃丹、黃柏各30g,研細混勻。滲出液多者,撒敷於瘡面;滲出液少者,用香油調敷於瘡面。

  3、千里光500g,青果90g,水煎洗浴,每日1次,每次20分鐘,至愈為止。用於奶癬範圍較大者。

  4、青黛6g,黃柏3g,煅石膏、滑石各12g,共研細末,麻油調勻,塗擦患處,每日1~2次,7~10日為1個療程。用於熱盛者。

  5、馬齒莧60g***鮮品250g***,洗淨加水2升煎煮20分鐘***鮮品10分鐘***,棄渣。用紗布6~7層蘸藥水溼敷患處,每日2次,每次20~40分鐘。用於滲出液多者。

  6、訶子100g,米醋100ml。將訶子打爛,加水1500ml,文火煎至500ml,再加米醋煮沸即可。用時取藥液浸洗患處,每日3次,每次30分鐘,每日1劑。用於脾虛溼盛證。

  7、黃柏、五倍子、地榆、枇杷葉、龍葵、龍膽草、地丁、蛇床子、千里光各30~50g,以上藥物任取2~3種加水適量,煮沸取汁,用藥液熱敷患處,每日數次。用於滲出液多,糜爛較明顯者。

  8、生山楂、生大黃、苦蔘、芒硝各60g,蟬蛻30g。前3味藥和蟬蛻加水2000ml,先煎煮沸10~15分鐘,加芒硝再煮一二沸,去渣,藥液冷卻後用藥棉擦洗患處,每日5~6次,5日為1個療程。用於各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