鍼灸治療失眠處方

  失眠又稱為“不寐”“少寐”“不眠”,古代文獻有稱為“不得臥”或“不得瞑”等,臨床表現是指經常不能獲得正常睡眠而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鍼灸處方

  處方l

  主穴:太沖、行間。輔穴:曲池、陽陵泉、神門、厲兌、太溪。

  隨證配穴:便祕加支溝,心煩加內關,耳鳴加翳風、中渚,目赤加太陽、陽溪。本方疏肝解鬱,清熱安神,主治肝鬱化火型失眠。針刺用瀉法。

  處方2

  主穴:內庭、公孫。輔穴:豐隆、神門。

  隨證配穴:便祕加天樞、上巨虛。本方清化痰熱,和中安神,主治痰熱內擾型失眠。針刺用瀉法。

  處方3

  主穴:太溪、大陵。輔穴:神門、志室、腎俞、三陰交。

  隨證配穴:耳鳴加翳風、聽宮,頭暈加風池,遺精加志室。本方滋陰降火,養心安神,主治陰虛火旺型失眠。針刺用補瀉兼施法。

  處方4

  主穴:足三裡、心俞。輔穴:血海、關元、氣海、神門、少海、脾俞

  隨證配穴:多夢加魄戶,健忘加志室。本方補益心脾,安神定志,主治心脾兩虛型失眠。針刺用補法。

  處方5

  主穴:足竅陰、心俞。輔穴:陽陵泉、氣海、神門、脾俞、隱白。

  隨證配穴:虛極加關元,神疲伴倦加百會、足三裡。本方補心益膽,安神定志,主治心膽氣虛型失眠。針刺用補法。

  處方6

  主穴:肝俞、腎俞。輔穴:陽陵泉、懸鐘、關元、三陰交、神門。

  隨證配穴:頭暈加百會。本方補益肝腎,安神寧心,主治肝腎陰虛型失眠。針刺用補法。

  操作方法:根據失眠的中醫分型選擇配穴處方,取一組主穴及輔穴,再隨證增加1~2隨證配穴。針刺用瀉法者,宜採用稍強刺激的手法;針刺用補法者,則用較弱刺激的手法;補瀉兼施者則對不同穴位採用不同手法。如陰虛火旺者,針刺太溪用補法以滋腎陰,針刺大陵用瀉法以降心火。每次針刺留針20分鐘,每日或隔日針刺1次,10次為1個療程。2個療程之間休息l天。

  治療失眠的湯

  1.舒肝瀉熱安神湯

  方劑組成:方劑組成:龍膽草、柴胡、黃芩、生地黃、甘草,合基礎方去黨蔘。

  主治:肝鬱化火之失眠多夢,性情急躁,口渴口苦,小便短赤,舌尖紅,苔黃,脈弦而數。

  本方以龍膽草、黃芩清肝瀉火;以柴胡疏肝理氣,合基礎方去參養血寧心,鎮靜安神,以甘草和中。

  2.化痰清熱安神湯

  方劑組成:以溫膽湯加黃連,併合基礎方去黨蔘。

  主治:痰熱內擾之失眠,頭重目眩,胸悶痰多,噁心吞酸,口苦心煩,苔膩而黃,脈滑數。

  本型失眠多由脾胃熱實生痰,痰擾心包絡,邪火相結,上擾神明,而發生失眠,故以溫膽湯清熱化痰理氣,用黃連清心降火,合基礎方去黨蔘養血寧心,鎮靜安神。

  3.滋陰補血安神湯

  方劑組成:熟地黃、白芍、阿膠,合基礎方。

  主治:陰血不足,心神失養之失眠易醒,兼有心悸心煩,面色萎黃,婦人月經不調,臍腹作痛,舌苔薄白或薄黃,脈細或細數。

  方中以熟地黃、阿膠滋陰補血,白芍和營理血,合基礎方共奏滋陰養血,益氣寧心,鎮靜安神之效

  4.補益心脾安神湯

  方劑組成:黃芪、黨蔘、茯苓、甘草、當歸,合基礎方。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所導致的失眠易醒。

  心藏神,脾主思,一助血,一統血,思慮過度,勞傷心脾,脾虛血少,心失所養,故見失眠易醒,多夢驚悸,怔忡健忘,故以四君子湯大補脾氣為君,治氣血之化源;黃芪、當歸乃當歸補血湯,旺氣生血,補益心脾為臣,君臣相伍,氣血雙補;當歸伍川芎補血以行氣,使全方補而不膩,補中有瀉,全方共奏氣血雙補,兼益脾胃

  5.滋陰清心安神湯

  方劑組成:黃連、黃芩、阿膠、雞子黃、熟地黃、麥冬、白芍、知母、甘草,合基礎方。

  主治: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失眠,心煩,心悸不安,怔忡健忘,頭暈耳鳴,腰痠腿軟,五心煩熱,口乾津少,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本方主治腎陰不足,不能上交於心,心肝火旺,火性炎上,虛熱擾神所引起的失眠心煩、心悸不安等症。方中以黃連瀉心火厚脾,清而兼潤,阿膠、熟地黃益腎水共為君藥;知母、麥冬養陰清熱,黃芩佐黃連則清火力大,芍藥佐阿膠則益水力強,妙在雞子黃,血肉有情,不特寧心,涵濡心液,而且益腎,補育腎陰。全方共奏滋陰清火、養血寧心、鎮靜安神之功。